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位於台灣以藝術科系為主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简称北艺大、北艺),是一所以艺术、表演、人文、创作等科系为主的艺术大学。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校园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相毗邻于关渡平原大屯山麓,位于山区的校园狭长地形起伏,得以俯瞰著关渡平原与淡水河口。校内资源丰富,专业场馆包括戏剧厅、舞蹈厅、音乐厅、电影院,并设有台湾第一座大学美术馆关渡美术馆以及科技艺术馆。[5]
![]()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c/TNUA_campus_and_zhongyi_station_20240324.jpg/640px-TNUA_campus_and_zhongyi_station_20240324.jpg)
宗旨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7/Kuandu_Museum_of_Fine_Arts_20230624.jpg/640px-Kuandu_Museum_of_Fine_Arts_20230624.jpg)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本人文精神,培育艺术创作、展演及学术研究人才,以求创造艺术发展的新契机。致力于传统与现代、在地与国际的交融并续,深化专业艺术教育,整合理论与实践、创作与展演、艺术与科技等多元面向。[6]
沿革[7]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1/NTU_Guoqing_Dormitory_20171207.jpg/640px-NTU_Guoqing_Dormitory_20171207.jpg)
- 1979年,行政院颁布“加强文化及育乐活动方案”,决心筹设一所培育艺术创作、展演及学术研究人才之高等学府。
- 1980年10月22日,“国立艺术学院筹备处”成立,筹备处地址位于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
- 1982年,国立艺术学院成立,设音乐学系、美术学系、戏剧学系,次年增设舞蹈学系。未来永久校址规划于台北市关渡大屯山麓,暂借位于台大校园内的救国团台北市国际青年活动中心(今国立台湾大学国青宿舍)、台大男生第八宿舍以及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室与体育馆使用。
- 1985年,全校暂迁台湾省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芦洲区)原国立侨生大学先修班及国立道南中学校址(今国立空中大学)。
- 1990年,增设音乐学系硕士班、戏剧学系硕士班。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e/%E5%8C%97%E6%8A%95%E6%A9%9F%E5%BB%A0DSC_4995_%28cropped%29.jpg/640px-%E5%8C%97%E6%8A%95%E6%A9%9F%E5%BB%A0DSC_4995_%28cropped%29.jpg)
- 1991年,正式迁校至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增设美术学系硕士班 。音乐学系增为双班。
- 1992年,增设舞蹈研究所,并分设表演组、创作组。成立电子计算机中心、科技艺术研究中心。
- 1993年,增设传统艺术研究所及成立表演艺术中心。
- 1994年,表演艺术中心更名为展演艺术中心。增设剧场艺术研究所硕士班。
- 1995年,增设传统音乐学系、剧场设计学系。
- 1997年,传统艺术研究所设置传统音乐戏曲组(甲组)、传统工艺美术组(乙组)、文化资源组(丙组)
- 1998年,舞蹈学系增设七年一贯制。
- 1999年,美术研究所并入美术学系为美术创作硕士班。
- 2000年,增设管弦与击乐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研究所硕士班、美术史研究所、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及教育学程中心。办理“亚太艺术论坛”的大型国际艺术活动。同年,配合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的设置,传统艺术研究所停招文化资源组,改设文化资产组。
- 2001年,改名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并成立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及文化资源等五个学院。增设科技艺术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及音乐学系博士班。
- 2002年,增设造形研究所。传统艺术研究所文化资产组独立为建筑与古迹保存研究所;传统艺术研究所增设博物馆展示组。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关渡美术馆及推广教育中心成立。
- 2003年,增设剧本创作研究所、戏剧学系博士班、剧场设计学系硕士班、电影创作研究所硕士班。原舞蹈研究所拆分为舞蹈创作研究所及舞蹈表演研究所。
- 2004年,增设美术学系硕士在职专班。教育学程中心更名为师资培育中心。
- 2005年,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共同合作提出“博物馆研究所”申请案,并于8月正式成立。增设舞蹈理论研究所。同年,配合博物馆研究所的成立,传统艺术研究所博物馆展示组停止招生。
- 2006年,科技艺术研究中心改名为艺术与科技中心。校务研究发展中心调整为“研究发展处”,并设置“国际交流中心”。增设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完成全校公共空间无线网络架设。
- 2007年,开设“关渡讲座”课程。承办马水龙教授获得行政院文化奖章颁奖典礼暨马水龙作品音乐会,并同步于该校传统艺术创意资源中心举办“马水龙影音作品展”。增设传统音乐学系硕士班。举办“多元与链接-世界艺术院校高峰论坛”为全台湾首次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学校高阶主管会议。
- 2008年,推广教育中心与传统艺术创意资源中心整合为艺术资源暨推广教育中心。艺文生态馆正式启用。于关渡美术馆举办首届《关渡双年展》。
- 2009年,造形研究所改名艺术跨域研究所。舞蹈创作研究所、舞蹈表演研究所整并为舞蹈表演创作研究所。设立电影与新媒体学院。举办首届《关渡电影节》。
- 2010年,增设美术学系博士班、戏剧系硕士在职专班、电影创作学系、新媒体艺术学系。电影创作研究所并入电影创作学系为硕士班、科技艺术研究所并入新媒体艺术学系为硕士班。
- 2011年,增设动画学系、文创产业国际艺术硕士学位学程。剧场艺术研究所与剧本创作研究所整并为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传统艺术研究所与建筑与古迹保存研究所整并成为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舞蹈理论研究所、舞蹈表演创作研究所整并为舞蹈研究所;美术史研究所并入美术学系。举办首届《关渡动画节》。
- 2012年,创校三十年。以“北艺大30”为题,举行为期一年之艺术展演活动。
- 2013年,增设舞蹈研究所博士班。
- 2014年,增设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博士班。
- 2019年,增设文学跨域创作研究所。通识暨共同教育委员会改组为人文学院。
- 2020年,舞蹈学系、舞蹈研究所整并为舞蹈学系,原舞蹈研究所取消表演创作组、理论组之分组。整并后之舞蹈学系,设有七年一贯学士班、学士班、硕士班及博士班。
- 2021年,增设音乐与影像跨域学士学位学程。举办“奈良美智展”因游客造成之乱象,引起校方及学生的冲突。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5/Technology_and_Art_Pavilion_in_TNUA_2023.jpg/640px-Technology_and_Art_Pavilion_in_TNUA_2023.jpg)
- 2023年,文创产业国际艺术硕士学位学程改名艺术创意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增设动画学系硕士班、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领导与决策高阶经理人艺术硕士在职专班。
历任校长
教学单位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0/Kuandu_Museum_and_TNUA_campus_20240324.jpg/640px-Kuandu_Museum_and_TNUA_campus_20240324.jpg)
音乐学院 | 音乐学系(含硕士班、博士班、硕士在职专班)
|
管弦与击乐研究所
|
---|---|---|
音乐学研究所硕士班
|
传统音乐学系(含硕士班)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系(含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博士班)
|
艺术跨域研究所
|
---|
戏剧学院 | 戏剧学系(含硕士班、博士班)
|
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
|
---|---|---|
剧场设计学系(含硕士班)
|
舞蹈学院 | 舞蹈学系(含七年一贯制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
|
---|
电影与新媒体学院 | 电影创作学系(含硕士班)
|
新媒体艺术学系(含硕士班)
|
---|---|---|
动画学系(含硕士班)
|
文化资源学院 | 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
|
博物馆研究所 |
---|---|---|
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含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 | 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 |
艺术创意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 | 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博士班 |
人文学院 | 通识教育中心 | 师资培育中心 |
---|---|---|
体育室 | 文学跨域创作研究所 |
不分学院 | 音乐与影像跨域学士学位学程 | 学士后跨艺合创音乐学士学位学程 |
---|
研究单位
研究单位 | 传统艺术研究中心 | 展演艺术中心 |
---|---|---|
艺术与科技中心 | 关渡美术馆 | |
艺术社会实践暨推广教育中心 | 电子计算机中心 |
校友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