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生(梵语:catur-yoni)[1],佛教术语,指世间有情众生的四种出生的方式,即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四生”、“四生众类”两词可用于泛指一切有情众生。
于四生之基础上,另有十生、十一生类之说。
概论
四生义为“四种出生”,共胎、卵、湿、化四类。[2]
- 胎生(梵语:jarāyu-ja):出生前裹藏在“胎藏”(卵巢)中,后破胎藏出生者。如象、马、牛、驴、羊、鹿、水牛、猪豕等。后身菩萨(指此生结束后即解脱生死之菩萨[3])亦皆为胎生,其原因为引导世人接受正法、增加对佛法之信心、避免外道毁谤其为鬼神化身。[4]
- 卵生(梵语:aṇḍa-ja):出生前在卵中生长,后破卵壳出生者。如鸡、鸭、鹅、雁、孔雀、鹦鹉等。
- 湿生(梵语:saṃsveda-ja):是指由湿气受形,依靠湿润处如沟渠、厕所、池沼等地而出生者,如蚊、蛾、蟋蟀等。
- 化生(梵语:upa-pāduka):是指无所依托,突然自然生化而出,如所有天人、地狱众生、中有等,为四生中数量最多者。[5]
四生并非和“物种”或六道众生种类一一对应,如《俱舍论》认为人与畜生四种生育方式皆有(龙与大鹏金翅鸟皆属后者),饿鬼道众生则有胎生及化生两种。[6]《楞严经》亦认为遍布于各道中的阿修罗各有不同诞生方式,天道修罗为化生、人道修罗为胎生、畜生道修罗为湿生、饿鬼道修罗为卵生。[7]
“四生”、“四生众类”两词可用于泛指一切有情众生。[8]四生和六趣(即六道、六趋)合称为“生趣”、“六道四生”。[9]“四生三有”则指有情众生和其生存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等空间。[8]
文化应用
十生、十一生类
《金刚经》记载:“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除前四生外其余释义如下:[10]
以上金刚经所提及者合称十生,加总之一生则称为十一生、十一生类,[11]见于空海《性霊集》卷六:“十一生类入,无余而不度。”[10]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