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大清与日本帝国在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同年年底,日本眼见胜利在望,前枢密顾问井上毅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递呈汉文意见书,陈述领有台湾的重要性,并指出如失此良机,再没有机会。当时,兼任海军教授、隶属大本营的中村纯九郎,也向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提出“有关占领台湾岛的建议”,极力主张:台湾为南中国海的咽喉,日本非把它纳入版图不可。
大本营接纳井上与中村的意见,于1895年1月,决定占领澎湖列岛,同年3月26日,日清两国尚在下关进行和谈时,派遣比志岛支队把澎湖岛加以占领。为封锁清国政府对台湾的支援,占领澎湖岛是必要并有效的战略。此占领给台湾官民带来冲击,对日本占领台湾的企图感到不安。虽然日清两国于同月30日签署了停战协定,因为台湾与澎湖列岛被排除在停战区域之外,不安情绪更为增高,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的传说也增加了真实感。清国政府将和谈会议上有关辽东半岛与台湾割让之事极力隐瞒,不过,台湾官民由外国人洋行得到情报,和谈会议的内容约略已知。
由于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清廷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台湾住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5月15日,台湾巡抚唐景崧与丘逢甲等人以“全台绅民”的名义发电,曰:“台湾已为清廷弃地,百姓无依,唯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洋屏蔽。”[1] 当时部分台湾官员反对割让,遂与一些台湾士绅共同合作,于5月23日发布“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24日将宣言译成外国语并送至各国驻台领事馆,25日上午9时举行独立典礼,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唐景崧被推为台湾民主国的大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则为副总统兼团练使。
6月下旬,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2任总统,后台南市为首都,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为筹措经费,甚至曾经发行钞票、邮票。有些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Lung-chih Chang 1995, 7)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Long 1991, 26)。之后3个月,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史称乙未战争。但到十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刘乔装成一位老妇人[2],内渡中国大陆,逃离期间曾于台湾海峡公海之上,遭日本海军舰队扣押内渡中国大陆(1895年台海登船临检事件),日军占领台南后,这个短命政权也走向了灭亡。
大总统列表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