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台湾话:Kóo-tîng),位于台北市西南方,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冲,也是古时自新店溪取水的雾里薛圳和瑠公圳流入台北盆地时必经之地。清代、日治时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现在的古亭在中正区南部与大安区西部一带,为台北南区重要的核心地带,西有家具街(南昌路)、旧货街(厦门街)、旧书街(牯岭街),东有台湾师范大学与师大夜市。台北捷运于此处设有古亭站。
由来
一说地名来是谷仓,但闽南语“古”与“谷”明显不同音,且从古契字的用字可知两字从未混用。另一说是为防范新店的原住民出草而设立鼓亭,《乾隆台湾舆图》已有此“鼓亭村”的记载,台湾省文献会采用此说法。。当时1753年郭锡瑠已经在新店青潭溪设置水圳的取水口而与原住民交战,原汉冲突的前线早已前进到新店一带。而民间预警是惯用鸣锣。还有说法是新店溪古代以渔业资源闻名,和大园区的古亭、万里区的鼓亭有相同的地理环境。因此古亭的“古”很可能来自“罟”,而“罟亭”则可能是先民对“罟寮”的另一种称呼。[1]
另一个新的说法为“孤坛”雅化而来。所谓的“孤坛”就是祭拜无名孤魂的地方,此区域内有两座“地府阴公庙”,但此说法因年代久远尚须考究。[2]
过去地名
- 鼓亭村: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台湾古地图中地名,该图绘制年代不详,依官署、区划推测为乾隆年间,通称乾隆台湾舆图。[3]
- 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清代晚期及日治时期的聚落名称,西邻崁顶、西北邻龙匣口、北邻三板桥、东邻大安、西南邻龟仑兰溪洲、东南邻林口[a]。后拆分为古亭町、锦町、福住町、川端町。[4]
- 古亭村区:日治时期区划名称,1906年由台北厅直辖第四区改名而来,辖有下崁庄、加蚋仔庄、崁顶庄、龙匣口庄、三板桥庄、古亭村庄、林口庄、顶内埔庄、下内埔庄、大安庄、六张犁庄,横跨今日台北市万华、中正、中山、大安、信义5区部分区域。[5]
- 古亭町:1922年日治台北州台北市区划名称,位于今台湾师范大学周边,今大安区古庄里、龙泉里一带。[6]
- 古亭区:原台北市行政区名(1946-1990),邮递区号107,今日分属万华、中正、大安3区。
- 古亭车站:旧称古亭町乘降场,原台铁新店线车站之一,已拆除。汀州路为昔日铁道,车站位于同安街附近,今日河堤国小的位置。
- 古亭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分馆之一,为纪念慈善家王贯英更名为王贯英纪念图书馆。曾经是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的所在。
现有地名
学校
庙宇
注解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