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匈奴是匈奴分裂成两部之其中一部,相对于移居在河套一带的南匈奴而言,居住在漠北一带的匈奴人群,被称为北匈奴。公元48年,日逐王比称单于,形成南匈奴,内附汉朝。与北匈奴蒲奴单于分立。后来因与汉朝、南匈奴和鲜卑连年战争,两度西迁至乌孙、康居,进入月氏一带,之后就没有了记载。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经营,人口不断增加。公元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称雄漠北长达数百年的匈奴发生分裂。公元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其贵胄八部大人起兵叛乱,目的是为争夺王位,匈奴大小单于混战不休,互相残杀,逐渐分裂成南北二部,南方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北方的北匈奴蒲奴单于分庭抗礼。之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为新的单于,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开拓,作为缓冲地带。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以免南匈奴联合汉朝袭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但北匈奴因为贫困,从公元65年至公元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公元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以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
83年,鲜卑击败北匈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庭,希望借此机会北伐,王庭回到北匈奴。但被阻止[1]。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公元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征西将军耿秉等人,率汉军出鸡鹿塞攻打北匈奴,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后,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联军于河云击破北匈奴,北单于受伤率轻骑数十逃走。汉匈联军得到北单于的玉玺,俘获北单于的母亲及男女五人。斩首八千级,生虏数千口。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3000余里(当时一里约相当于今400-500米左右),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汉书的编纂者班固,作为随军记者出征纪录,他奉窦宪之命作《燕然山铭》。
公元90年(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派校尉阎詟率精骑三千突袭漠北,在今天新疆哈密伊吾大败驻扎于此的北匈奴别部。一年后,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奉窦宪军令引汉军出居延塞,在南匈奴的配合下长途奔袭5000余里,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迫使北单于西迁鄂尔浑河流域,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公元92年,北单于弟於除鞬自立为单于,向汉廷乞降,汉和帝命耿夔授与玺绶。[2]但北匈奴仍不稳定,隔年於除鞬叛变,被中郎将任尚讨伐。[3]又到了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
在91年北單于战败后,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率残部与其他不服的汉朝的份子在此发展,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重新投靠东汉。
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朝的伊吾守将索班,并重霸哈密等绿洲小国。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夏,新呼衍王率兵攻伊吾屯城。汉遣司马达领敦煌、酒泉、张掖等吏士4000余人,援救伊吾,至蒲类海(今新疆的巴里坤湖)司马达部击毙北匈奴呼衍王。新呼衍王闻讯退去,汉军无功而还。但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力抵御咄咄逼人的东汉大军,不得已开始了第二次凶险莫测的漫漫西迁之路。
因为匈奴余众已无法立足西域,被逼无奈,再次狼狈西逃。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注 1]
在3世纪末,一个草原民族突然出现在欧洲人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欧洲文献里他们被称为Hun,中文译“匈人”或者“匈奴人”。匈人于350年左右进入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伊朗语族人国度。
东亚的北匈奴在被汉朝军队击败之后西迁,其后是否成了入侵欧洲的匈人尚无定论。也可以解释为西迁的北匈奴人压迫到了日耳曼人原来的生存空间,造成日耳曼人的南侵,间接促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肯定这一想法的人[谁?]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河中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吐火罗斯坦),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即是白匈奴。[来源请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