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码助理
一种便携电子设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个人数码助理(英语: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缩写:PDA),一般是指像手机一样大小,却拥有电脑等级硬件的移动电子装置。在1991年至2010年中曾广泛流行于欧美和日本市场,2010年后因为智能电话和iPad的出现导致迅速衰退。

特点
相对于传统电脑,个人数码助理的优点是轻便、小巧、可移动性强,同时又不失功能的强大,缺点是屏幕过小,且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个人数码助理通常采用触控笔(Stylus)作为输入装置,而存储卡作为外部存储介质。在无线传输方面,大多数个人数码助理具有红外通讯技术(IrDA)和蓝牙(Bluetooth)接口,以保证无线传输的便利性。许多个人数码助理还能够具备Wi-Fi连接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
便携性介于个人电脑和PDA之间的个人电脑产品有手提电脑(Notebook/Laptop)、UMPC 及平板电脑(Tablet)。

第一款个人数码助理是1984年由Psion公司所推出的 Organiser II。[1]而“个人数码助理”一词则是在1992年苹果电脑的总执行长约翰·史考利在牛顿发表会上所提出,但这一款产品在商业上很不成功。[2]后来出现了专门为了手写输入的 Graffiti 输入法,研发此输入法的个人数码助理公司推出了Palm这一个系列的产品,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世纪末,微软进入这一个领域,并首先推出了Windows CE 1.0操作系统,但该系统在各方面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后来微软推出的Windows Pocket Edition 2002一举奠定了PPC操作系统领先的地位。
过去广泛使用的掌上电脑操作系统平台有Palm OS和微软Windows Mobile(前身为Pocket PC和Windows CE)及 Symbian OS(前身为EPOC)系列。
近来PDA的工作为平板电脑所取代,而iPadOS及Android是最常见的两种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微软的Surface则因为支持的平板电脑软件较少,而较无法瓜分PDA市场。现PDA一般特指企业用途的手持终端,如物流业所使用的手持RFID终端。
主要功能

在个人数码助理初推出的时候,它主要功能是用作个人资讯管理系统,一路演变至现在的个人数码助理能够安装不同的软件(Apps)和游戏;通常现在的个人数码助理都备有蓝牙、无线网络(Wi-Fi)、红外线(IrDA),能够连上互联网作浏览网页等工作,而亦能够将个人数码助理当作数码多媒体播放器,如果硬件支持的话,个人数码助理还可以作为全球定位系统。
操作系统
- iPadOS
- Android
- Palm OS
- Windows Mobile(前身为 Pocket PC 和 Windows CE)
- Symbian OS(前身为 EPOC)
- Newton OS
- 基于Linux的PDA
生产商
工业用个人数码助理生产商
- Symbol:美国厂商,目前已经被 Motorola 购并
- Intermec:美国厂商
- unitech:精技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精联电子,为台湾厂商
- CipherLab:欣技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为台湾厂商
- Casio:日本厂商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