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医院
香港医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龙医院(英语:Kowloon Hospital,医院管理局内部代码:KH)是香港的公营医院,位于香港九龙九龙城区何文田亚皆老街147号A,为九龙区首间由香港政府设立的医院,由医院管理局管理,为九龙中联网医院之一,主要提供服务予九龙区病人。
医院共有17座院舍,分别于1925年至1965年年间建成。九龙医院的胸肺内科是九龙区最大型胸肺专科中心之一,亦是香港首间提供胸肺康复计划的医院。另外,九龙医院亦为伊利沙伯医院及基督教联合医院的病人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历史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2/Kowloon_hospital1930s.jpg/320px-Kowloon_hospital1930s.jpg)
1929年9月,九龙医院启用,为九龙区第二间公立医院,仅次于广华医院,当时由新任港督金文泰主持开幕仪式。
1941年至1945年香港沦陷期间,九龙医院曾作日军陆军医院。1942年6月1日,位于九龙医院西北角的安慰英灵纪念碑揭幕,用白石叠成、有方形基座,用以纪念在香港攻略战期间死亡的日军。[2]二战结束后,纪念碑没有被拆卸,而是被香港天文台征用作讯号塔。
1963年12月15日伊利沙伯医院落成启用,成为九龙区的主要公立医院,九龙医院遂关闭急症室,改作肺病专科和疗养院式医院[3]。
1991年12月九龙医院移交医院管理局管理。1999年12月,两间康复科病房的126张病床及部分专职医疗服务迁往九龙医院康复大楼运作。戴麟趾夫人复康院于2000年1月17日与九龙医院合并,并于康复大楼继续提供服务。九龙医院正座(又名主座大楼)则于2004年建成及由医院管理局接管。
九龙医院多栋建筑物已获古物古迹办事处评级,详细资料列于下表:
-
"N"座空置的病房
-
"P"座改作更衣室
-
"R"座在球场傍边
组织架构
- 九龙中医院联网总监
- 张复炽医生
- 医院行政总监:
- 林美怡医生
- 医院管治委员会
设施
九龙医院位处九龙亚皆老街及窝打老道交界小山丘(古称大石鼓),由十多幢平房及三座主座大楼组成,包括西翼大楼、康复大楼及正座大楼。截至2007年3月31日,九龙医院有1,281张病床,正座楼高11层,8层为病房,设有705张病床,包括395张精神科病床(8至10楼五间病房)、124张胸肺内科病床及186张延续护理病床,其余3层为专职医疗部门、行政部、医务社会工作部、病理学部、中央消毒物品供应部、医疗档案、放射诊断部及营养部等;康复大楼共设有576张病床,亦为九龙区专职医疗门诊病人提供门诊服务。其他设施包括:
- 病人资源中心
病人资源中心服务时间为星期一至五的上午9时正至下午5时正,提供病人互助小组、资讯服务、病人/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图书馆服务、康乐及社交活动及统筹义工服务。
- 红棉社
红棉社(Kapok Clubhouse)是一所以“会所运作模式”而成立精神复康服务组织。精神病复康者以会员身份与职员一起管理及支持会所日常运作。
- 新生便利店
位于西翼大楼地下的便利店由新生精神康复会办理。
- 营康荟复康店
位于正座地下及康复大楼地下大堂,由香港复康会属下社企营运。
- 护士学校
九龙医院护士学校在2004年重开,现开办由医管局及社会福利处合作的社福界登记护士训练课程。 校址位于九龙医院S座1楼。
-
西翼大楼
-
康复大楼
-
红棉社("C"座)
服务范围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 |||||||||||||||||||||||||||||||||||||||||||||||||||||||||||||||||||||||||||||||||||||||||||||||||||||||||||||||||||||||||||||||||||||||||||||||||||||||||||||||||||||||||||||||||||||||||||||||||||
---|---|---|---|---|---|---|---|---|---|---|---|---|---|---|---|---|---|---|---|---|---|---|---|---|---|---|---|---|---|---|---|---|---|---|---|---|---|---|---|---|---|---|---|---|---|---|---|---|---|---|---|---|---|---|---|---|---|---|---|---|---|---|---|---|---|---|---|---|---|---|---|---|---|---|---|---|---|---|---|---|---|---|---|---|---|---|---|---|---|---|---|---|---|---|---|---|---|---|---|---|---|---|---|---|---|---|---|---|---|---|---|---|---|---|---|---|---|---|---|---|---|---|---|---|---|---|---|---|---|---|---|---|---|---|---|---|---|---|---|---|---|---|---|---|---|---|---|---|---|---|---|---|---|---|---|---|---|---|---|---|---|---|---|---|---|---|---|---|---|---|---|---|---|---|---|---|---|---|---|---|---|---|---|---|---|---|---|---|---|---|---|---|---|---|---|
九龙新界巴士
红色小巴 九龙新界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
医疗事故
2011年11月,一名患有喉癌的年老男病人,怀疑遭纱布密封呼吸造口导致窒息死亡。事故调查委员会于2012年3月公布调查结果,发现九龙医院的人员误将死者喉部的永久性造口,视作即将埋口的临时造口来护理,用纱布密封造口等待伤口埋口,但确实死因则有待死因庭审理。调查报告指病人从伊利沙伯医院转院到九龙医院时,运送纪录未有列明这名男病人患有喉癌,颈部的呼吸造口属永久性的,但九龙医院的全部涉事医护人员,都将永久造口当作临时造口处理。九龙医院接收病人后共有27名医护人员处理,其中16人曾处理病人的造口,除一名名医生外,其余都是护士。调查委员会主席余协祖解释,九龙医院的医护人员以为病人的造口是不再使用的临时造口,每日都用消毒敷料为造口消毒和用纱布覆盖等待伤口愈合,护士曾用胶布贴住纱布的四边,甚至用两层纱布封住造口。因为底层的纱布未能被胶布黏贴固定,所以不排除病人大力吸气时把纱布吸入气管的可能性。报告批评医院的主诊医生及护士警觉性低合缺乏经验。2016年6月,护士管理局裁定三名护士在事件中专业失德,各被判停牌一个月[13]。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