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力总办事处(英语:CLP Group Headquarters)位于香港九龙何文田亚皆老街139-147号,建于1940年,为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的总部大楼。大楼两翼中央建有45米高的钟楼,成为该建筑主要特色[1]。2009年,大楼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建议评为一级历史建筑。2011年9月,中电申请建议以保育连发展模式重建,保留钟楼建筑,并设立两间博物馆,一间以电力为主题,另一间回顾香港历史。 [2]自从位于启德承启道43号的新总部大楼建成后,中华电力的总部已经搬迁至该处。
该展馆的开放时间为星期二、三、五至日上午 10:00 – 下午 6:00,星期一、四及公众假期休馆,免费入场。
历史
1930年代,中电为应付九龙区人口的不断上升,于是在现址兴建总部大楼。大楼于1938年奠基,1940年建成,由建筑师关永康设计建造[3]。大楼为一座楼高5层、两翼对称的红砖楼房,而钟楼位处大楼两翼中央。钟楼与已拆卸的第二代中环天星码头钟楼同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以简约、对称、几何线条为主要风格。[4]
拆卸改建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d/HK_HMT_%E4%BD%95%E6%96%87%E7%94%B0_Ho_Man_Tin_%E4%BA%9E%E7%9A%86%E8%80%81%E8%A1%97_Argyle_Street_%E7%AA%A9%E6%89%93%E8%80%81%E9%81%93_Waterloo_Road_%E5%98%89%E9%81%93%E7%90%86%E9%81%93_24A_Kadoorie_Avenue_%E5%8A%A0%E5%A4%9A%E5%88%A9%E5%B1%B1_St._George_Mansions_%E4%B8%AD%E8%8F%AF%E9%9B%BB%E5%8A%9B_CLP_Group_construction_site_November_2021_SS2_08.jpg/640px-thumbnail.jpg)
2001年及2007年,中电获屋宇署批准可以将把整幢大楼拆卸改建成住宅用途,不过中电一直未有发展计划详情。直至2009年,在古物咨询委员会公布的建议历史建筑名单中,中电总办事处由没有评级晋升为建议一级。其后中电曾要求将其建筑物从古迹名单中剔除,以免影响其价值及重建计划。
2011年,中电提出新发展方案,建议保留钟楼,并将其活化为两间博物馆,免费供市民参观;其余建筑物则重建为3栋25层高的住宅,并同意将建筑物高度大幅降低至100米。有当区居民担心大楼改建为3座住宅后,有关项目住宅会变成长达70米、高100米,中间无缝连接的屏风楼,忧虑产生峡谷效应,亚皆老街汽车废气难以消散;亦有保育团体指出,中电总部应以整体作保育,不应局部保留。最后,城规会在争议声中,通过容许中电拆卸部分主楼的计划,亦通过将建筑物高度限制由80米放宽至100米,地积比率由5倍增加到5.5倍。[5]
2017年12月15日,中华电力公布将与信和置业共同发展,位于何文田亚皆老街139至147号前中华电力总部重建项目,地盘面积61941平方呎,住宅楼面约309707平方呎,获批建3幢25层高(连5层平台)的住宅楼宇,提供175伙两房至四房单位。面积由760呎至2,100呎。物业同时设5伙设私人平台或天台的3,300-3,600呎相连大宅。
住宅最底5层为会所、大堂及停车场。其中会所设施包括休息室,健身房,儿童游戏室和室外游泳池。
项目同时会保留钟楼建筑作保育用途。住宅部分由AGC Design Limited和Robert A. M. Stern Architects (RAMSA)建筑师事务所合作设计,以新古典建筑风格为主题。
项目在2020年7月起以暗标形式招标,估值料超过100亿。其中一个高层4房双套连储物房,连一个车位以1.17亿易手,呎价高达54673元,项目4房分层户新高。而顶层23楼五房五套的特色户更以2.6亿沽出[6],买家亦包括电影制作公司寰宇娱乐文化主席林小明前妻赵雪英。[7]
2018年4月6日,项目完成20.2099亿元补地价,每平方呎楼面地价约6,525元。
中电钟楼文化馆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0/CLP_Pulse_inside_30-05-2023%288%29.jpg/640px-CLP_Pulse_inside_30-05-2023%288%29.jpg)
2023年5月18日,中电总办事处地下和1楼设置中电钟楼文化馆,并向公众免费对外开放。展馆设3个展区,介绍电力发展史,回溯中电创办人嘉道理家族在香港的足迹和康文署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策划展区“人为.非遗”,介绍本地“非遗”项目。文化馆内设有咖啡店和摆放第5代山顶缆车退役车卡。[8][9]
-
展馆入口
-
展馆内貌
-
电力发展史
-
康文署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策划展区“人为.非遗”
-
咖啡店Brian Cafe
-
第5代山顶缆车退役车卡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