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翼龍屬(屬名:Liaoxipter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梳頜翼龍科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朝陽市的九佛堂組,年代為下白堊紀的巴列姆階到阿普第階。
在2005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董枝明、呂君昌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短頜遼西翼龍(L. brachyognathus)。屬名意為「遼寧西部的翼」;種名在古希臘文意為「短的嘴部」。
遼西翼龍的正模標本(編號CAR-0018)是一個幾乎完整、遭到擠壓變形的癒合下頜,長度為16.1公分。與其他梳頜翼龍科的差別,在於牙齒較短、牙齒數量較少,每側只有11顆。還發現一個分離的舌骨[1]。
遼西翼龍最初被歸類於梳頜翼龍科。在2006年與2008年,汪筱林等人先後提出遼西翼龍屬於夜翼龍科[2]。在2008年,呂君昌提出努爾哈赤翼龍是遼西翼龍的次異名[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