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馬希烏斯(/dəˈmæʃəs/;希臘語:Δαμάσκιος,約458年—538年後),被稱為「新柏拉圖主義者的最後一個」,是柏拉圖學院的最後一個學說。他是公元6世紀初被查士丁尼一世迫害的異教哲學家之一。在被允許返回東羅馬帝國之前,他被迫在波斯尋求庇護。他的作品包括對柏拉圖作品的三則評論,以及一部形而上學的著作,名為「第一原理的困難與解決」 。
生活
達馬希烏斯出生於敘利亞的大馬士革,他因此而得名,然而他在敘利亞的名字時是未知的。在他年輕的時候,他去了亞歷山大港,他在那裏度過了十二年的生活。他是修辭學家塞恩(Theon)的學生,同時亦教授修辭學。然後,他的老師伊西多爾(Isidore)勸他把重點轉移到哲學和科學上,並在赫爾米亞斯及其兒子Ammonius和Heliodorus的教育下學習。後來,他移居到雅典,並繼續在向數學家Marinus ,Zenodotus和辯證法學家伊西多爾學習。他成為伊西多爾的密友,並在約瑟夫·亞當接任柏拉圖學院院長。515年,開始寫他的傳記,部分傳記被保留在佛提烏的Bibliotheca中。 [1]
529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關閉學院,達馬希烏斯和他的六個同事在波斯的法院尋求霍斯勞一世庇護直至532年。後來,他們發現這些條件是無法忍受。因此,第二年查士丁尼和霍斯勞締結了一項和平條約,規定應允許哲學家返回。 [2]人們相信達馬希烏斯最終回到亞歷山大,並在那裏致力於他的作品的寫作。 [1]
在達馬希烏斯的門徒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辛普利修斯 ,他是亞里斯多德、艾比克提圖斯和歐拉繆斯的著名評論家。他把《伊西多爾一生》獻給了門徒西奧多拉。我們沒有關於達馬希烏斯生活的更多細節。我們只知道他沒有找到任何新學校,因此新柏拉圖主義哲學結束了它的外部存在。
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是《困難和第一原理的解決方案》。它研究了上帝和人類靈魂的性質。從兩個方面來看,這一檢驗與某些其他新柏拉圖主義作家的檢驗形成鮮明對比。它顯然沒有東方那種神秘主義,也沒有對基督教的爭論。而且事實上,對基督教的教義也沒有任何典故。因此,佛提烏認為他帶來了褻瀆罪。達馬希烏斯在這篇論文中探討了萬物的第一原理,他發現這是不可思議,不可言喻且擁有神聖的深度,同時它是一體的,且不可分割的。他的主要結論上帝是無限的,因此是不可理解。僅憑其效果推斷出他的全能、全知和全善的屬性。該推論在邏輯上是有效的,對於人類的思想是足夠的。他始終堅持上帝的統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1]此外,由於該著作包含着許多與前哲學家有關的論述,因此對哲學史也具有重要意義。
達馬希烏斯的其餘著作大部分是對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作品的評論。尚存的評論是:
- 柏拉圖「巴美尼德斯」評析。
- 柏拉圖對菲多的評論。這本書曾被歸為亞歷山大的Olympiodorus 。 [3]
- 柏拉圖的「 Philebus」述評。也曾被歸於Olympiodorus。
在散佚的作品中有:
參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