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楊振寧英语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年9月22日),為美国成就最高的華人物理學家,亦為兩位最早獲諾貝爾獎中國人之一。

語錄

培养興趣

  • “对一个东西发生兴趣,常常是因为你的‘能力’。你对某个方面天生有能力,自然会有兴趣。”[1][2]
  • “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难很难的学问,其实不然。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钻研物理就不难了,而研究的结果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力和福利。”[3]
  • “在物理学里,如果你的直觉跟书上告诉你的不一样,这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机会。仔细弄清楚了以后,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直觉,很多新的直觉加起来你就变成一个很好的物理学家了。”[3]
  •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兴趣和能力,还需要机遇。”[1]
  • “为什么书中写着圆旋转力量会向着圆心?我的直觉说那是不对的! ...直觉和书本知识有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4]

關於动手實驗

  • “当时实验室里有个笑话,有爆炸就有杨振宁。我知道这个做不下去,就放弃了实验物理。我的很多朋友告诉我说,这是实验物理的幸运。”[2]
  • “我这样不会动手的是个例。”[2]

科學哲學文化觀點

  • 楊振寧經常談及科學哲學宗教傳統文化的話題。實驗物理學潘建偉在被問到量子力學和哲學、宗教的關係時,曾轉述楊振寧先生的觀點「科學往前進一步,宗教往後退一步,科學再進一步,神學又往會退一步,但是科學解決了有限問題,宗教最後總是無限。」[5]
  • “當我們發現,這個有形世界的結構竟然與純由數理邏輯與形上之美所導出的概念緊密相符,這難道不是最令我們覺得奧妙與敬畏的嗎?”
    • 原文:"After all, what could be more mysterious, what could be more awe-inspiring, than to fi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is intimately tied to the deep mathematical concepts, concepts which were developed out of considerations rooted only in logic and the beauty of form?"[6]
  • 2004年文化高峰論壇上,楊振寧稱“《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7]
  • “很多人曾討論過近代科學為何沒在中國萌生,我覺得和《易經》有很大關系。”[7]
  • “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復雜的現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復雜現象,這兩個是兩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7]
  • 杨振宁表示科学能体现出一种客观存在的,因为“科学里终极的美是客观的,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些美了”。他借用王国维的术语说“科学中的美是‘无我’的美,艺术中的美是‘有我’的美”。他还认为中国古代重视写意之美,西方古代则重视写实之美。西方艺术家们19世纪才开始认识到写意美的重要意义,这是很好的新尝试。但是他又认为艺术如果过于追求抽象和写意而脱离现实世界,“向完全背离造化的方向发展,将会与美渐行渐远”。[8]
  • “我想现在天文学已经相当清楚地告诉我们是有大爆炸。有些科学家在研究是不是还另外有宇宙,从科学的立场上讲起来,我完全没有懂,我完全不了解这些科学家所做的东西。”[9]

科學中的數學

  • 數學創造力之泉源。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我認為單純思考是可以掌握現實的,就如同古人夢想中的那様。”[10]
  • “物理学与数学有些时候是不同的。以19世纪为例,数学远远看过去,有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山头,而物理学远远看过去,只有几座大的山头。”[11][12]
  • “我想在基本科学里最深的美,最好的例子就是牛顿。我想100万年以前的人类就已经了解到了,太阳东边出来,西边下去的这个规律。可是没有懂的是什么呢?是原来这些规律是有非常准确的数学结构,懂了这些数学结构,你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准确地预言明天太阳什么时候出来。就是对于大家所看见的这规律背后有准确的数学结构,这件事情的认识是牛顿告诉整个世界的。这个是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也是人类对于自然的美最深入地了解的开始。今天牛顿所写下来的方程式准确到什么程度呢?你像现在这个卫星上天,对撞起来,天宫一号、二号对接,这些事情都是极为准确的,不是到分、秒,是到百万分之一秒的这种准确,这些都是牛顿的方程式所告诉我们的。这种美使得人类对于自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认为这个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最倾倒的。”[9]
  • “原来宇宙的结构在有些地方有非常准确的规律。人类第一次知道这个,是因为牛顿的工作。牛顿告诉了人类,说是自然的结构有非常准确的规律,这个我认为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时候,从那个时候以后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就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是马马虎虎的,到这个以后呢,就知道这马马虎虎背后有很准确的东西,而这准确的东西,用人类的脑子可以了解其中的一部分。”[9]
  • “现在这个数学书只有2种,一种啊你看完第一页你就看不下去了,还有一种你看完第一句话你就看不下去了。”[13][14](这句话杨在不同场合说过多次,每次表述时可能有个别字的差异。)

评价自己

  • “我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15]
  • 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16]
  • 「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17]
  • “1928年,我父親...在芝加哥大學考取了博士學位。他游歷甚廣。但是我知道父親直到臨終前,對於我選擇放棄祖國的決定,他始終都没有原諒我。[18]

时政与社会

  • 「我確實非常幸運,想起我小時候中國的貧窮愚昧,想起後來很多年中國千千萬萬人流的血,還能夠建設成今天這樣。這一兩年更能看出中國的外交、經濟、國防都走進了新的時代,這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這麼多人口的國家能夠以這樣的高速度發展。」[17]
  • 杨振宁强调中国“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称亲眼见证香港回归是父辈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一天,因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他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巨大问题,但他表示,“这些问题并不比在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问题更为严重,既然100年前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今天的中国,凭借内在的韧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难。”[19]

教育

  • “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20]
  • 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來源請求]
  • 1983年12月,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21][22]
  • “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來源請求]
  •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奖学金”时,杨振宁表示,“虽然我父亲是大学教授,但因为通货膨胀,家里很穷,生活很艰苦,是奖学金帮我度过了难关。近几年多次在大陆访问,看到不少青年学生因家境困难而影响学业,感到很伤心,所以就有了这么个想法。”杨振宁说,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比的青年人才,21世纪的中国青年负有特别的使命,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23]

讚嘆自然

  • “就是我60岁的前后呢,突然有一个感觉,原来生命是有限的。这就是代表说那个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情,所以这是相当突然的一个新的认知。 ...你也可以说年纪越大,这种对于自然界的敬畏感是越来越深。”[9]
  • “你在电视上看见一个小牛出生,出生了以后它几秒钟之后它就想法站起来,常常站不起来,因为站起来立刻就摔倒,然后它又站起来。怎么一个安排,就使得它知道它要站起来,而且失败了以后还可以再尝试,然后等到最后站起来,它就知道要去吃它妈妈的奶,这个母亲跟这个小牛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神秘的事情,所以就是自然界非常稀奇的事情非常之多。就使得我想到,现在不是大家都热衷于人工智能吗,他们研究的东西里头也是很稀奇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离小牛跟它母亲之间的复杂的这个关系那还是差得很远呢。我很难想象说是在以后两百年之间,生物学家会对母子之间的 bonding ,能够有深入的了解。”[9]

賺錢

  • “用多种方法创造新的财富!”[24]

其它

  • 杨振宁妻子翁帆寫的一篇名為「楊振寧先生的精與傻」的小文也收錄在「晨曦集」中,該文起因是回應某衛視一檔節目關於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的討論。「楊先生做人做事總是客觀秉承著對與不對的原則,個人利益從來沒有在他的思考範圍內,也從來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態度。我看到的楊先生不是很精,而是非常傻。」[17]
  • 筹款对大学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杨教授举出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姚期智教授,是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全球权威,清华校方和杨振宁都很想把他聘到清华去,姚教授本人也有此意。但是。聘请姚期智这样一位高薪教授,在内地要经过重重“关卡”,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但姚期智不是坐在那里干等的,聘请的机会一纵即逝。杨振宁教授马上作出了决定,他打电话给姚期智说:“你来清华,你在美国薪酬多少,我们照付,一个子儿也不少!”杨教授说,他之所以如此慷慨“拍胸口”,就是因为研究中心已经筹到了一千万美元,才能“财大气粗”。如果没有这些捐款支持,像姚期智这样的人才就有可能和清华擦身而过。现在,姚期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计算器学系的教授,并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來源請求]

評論

  • 楊振寧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給人「秋水文章不染塵」的感受,没有任何渣滓,直達深處,直達宇宙的奧秘。[25]
  •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在1991年發表《對稱的物理學》一文,提到他對狄拉克的看法:
  • 杨教授回忆陈省身说:“我曾经问他,为什么有时中间算得那么复杂,还不放弃?他说他有第六感,会出好的结果。陈先生的一个好朋友说,陈先生对于几何学有科学的直觉。这与他的天赋,训练都混在一起。其实在尖端的科学研究中,一个人有更深的见解,才使得他有预感。”“他对于小的方面,不是不注意,而是不在乎,不去计较小事情。他的眼光放在比较重要的大事情上。他对人的态度,基本上是善意的态度。我看到很多国际上的很成功或不很成功的学者,对人讲话是不很客气的,而陈先生跟这些人很不一样。这就是有很多人羡慕他,做他朋友的原因。他很内敛,同时又很幽默,很多神来之笔。比如,有一天他跟我说:‘我老了,我不仅是最老的,而且比第二老的老了十岁。’别人被逗得捧腹大笑,他自己依然能不动声色。”[26]

参考文献

  1. 1 2 杨甜子. 海量 (网站编辑), 编. . 新华网, 中央广播网. 2015年9月24日 [2018年4月28日] (中文(中国大陆)).
  2. 1 2 3 刘颖 (记者). . 南京晨报, 扬子晚报网 (转载网站). 宋国斌 (通讯员), 刘明 (网站编辑). 2015年9月24日 (中文(中国大陆)).
  3. 1 2 陈瑶 (记者); 冯兴杰 (记者). . 生活新报, 搜狐教育 (转载网站), 新华网 (转载网站). 2008年11月3日 [2018年4月28日] (中文(中国大陆)). 经费米推荐,杨振宁得以成为美国氢弹之父特勒的学生。为了能弥补做实验少的缺陷,杨振宁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就写了一个实验的博士论文,之后就要求做实验,并做了20个月的实验。“这20个月的实验给我自己一个自我认识,就是我这人是不会做实验的。凡是我动手做的事情里面都会有问题,以至于我的同学最喜欢讲的话就是,哪有爆炸哪就有杨振宁。”由于自幼便是左撇子,杨振宁好不容易才被母亲纠正过来。关于他的笨手笨脚有个笑话——杨振宁小时候曾用泥捏了一只鸡,拿给父母看,杨武之夫妇为了鼓励他,夸奖说:“这支藕做得真不错哦!”
  4. 龙巍. . 新华网 (部分内容来源1); 钱江晚报 (部分内容来源2); 搜狐 (转载网站). 2014年4月15日 [2018年1月31日] (中文(中国大陆)).
  5. 虞涵棋. . 澎湃新闻. 2017年10月29日 [2018年5月3日] (中文(中国大陆)).
  6. Robin Wilson; Jeremy Gray. Mathematical Conversations: Selections from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数学对话:数学通讯者作品选辑]. Springer. 2000:  72.
  7. 1 2 3 . 大纪元时报. 2004-09-23 (中文).
  8. 杨振宁. . 光明日报: 07版. 2017年2月12日 [2018年10月31日] (中文(中国大陆)).
  9. 1 2 3 4 5 刘磊. 王晶晶, 编. . 新浪科技. 2017年6月13日 [2018年4月28日] (中文(中国大陆)).
  10. CN Yang.indb - Purdue Engineering
  11. 蔡天新. "ZHQ", 编. . 南方周末. 2018年11月28日 [2019年2月12日] (中文(中国大陆)).
  12. 张丹萍 (责任编辑) (编). . 商务印书馆; 台州在线 (转载网站). 2018年1月11日 [2019年2月12日] (中文(中国大陆)).
  13. 杨振宁. . 中国《百家讲坛》栏目. 事件发生在 1分5秒处开始. [2019年1月31日] (中文(中国大陆)).
  14. 冯晓华; 高策. .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9, 28 (2): 173 (中文(中国大陆)). |section=被忽略 (帮助)
  15. .
  16. . 人民网. 2004年9月21日 (中文(中国大陆)).
  17. 1 2 3 . 联合新闻网. 2018-05-11 (中文(臺灣)).
  18. CN Yang.indb - Purdue Engineering
  19. . 腾讯网 (中文(中国大陆)).
  20. 出自《在2005年8月14日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21. 石希 (责任编辑) (编). . 人民网. 2007年6月25日 (中文(中国大陆)).
  22. 顾立军 (记者); 孙自法 (记者); 吴兰 (记者). . 中国新闻网. 2004年8月20日 (中文(中国大陆)).
  23. . 光明网 (中文(中国大陆)).
  24. 出自《在北京一次的演说》。
  25. 田发伟,《美与物理学——杨振宁在清华园发表演说》
  26. 郑然 (记者); 丁峰 (通讯员). . 城市快报: 07版. 2004年12月7日 [2019年1月31日] (中文(中国大陆)).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