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德国-荷兰籍动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1852-193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克斯·卡爾·威廉·韋伯(德語:Max Wilhelm Carl Weber[1],1852年12月5日—1937年2月7日)是德國-荷蘭籍動物學家、生物地理學家和探險家。
馬克斯·韋伯於1852年12月5日出生在波恩。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荷蘭人。在他還不到兩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1862年到1865年間,他在伊達爾-奧伯施泰因的一所寄宿學校讀書,愛好收集自然標本。[2]
1873年,韋伯進入波恩大學,參加了弗朗茨·賴迪的自然歷史課程。他對解剖學產生了興趣,並成為了賴迪的助手。1875至1876年間,他在柏林洪堡大學跟從動物學家愛德華·馮·馬滕斯學習。[3]1877年,他回到波恩,以一篇研究蜥蜴眼部神經肌肉組織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4]
1878年1月,在體檢合格後,他服了一年兵役。1879年,他開始擔任烏特勒支大學解剖學講師,並在1881年參與了巴倫支海的探險活動。1883年,他成為了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動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教授。[5]
1899年,韋伯組織了實武牙探險遠征,他也因此提出了生物地理學界線華萊士線的修正版本——韋伯線。它在華萊士線以東,通過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島和帝汶。其中不是峇里島和龍目島的分界線的塔寧巴爾群島,卻可能是澳大利亞和印尼哺乳動物和陸生脊椎動物分佈的主交界面。[6]
1887年,韋伯當選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9]1935年,他當選倫敦皇家學會外籍會員。[5]
為了紀念他對動物學的貢獻,至少有3種爬行動物以韋伯命名,其中包括韋伯氏倭管蛇(Anomochilus weberi)。[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