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土耳其語:Sultan Abdülmecid,1823年4月25日—1861年6月25日),又稱阿卜杜拉-馬基德一世[2][3](鄂圖曼土耳其語:عبد المجيد اول),是鄂圖曼帝國的第三十一任蘇丹,於1839年7月2日繼承其父馬哈茂德二世而登基。
他在任期間須面對帝國各地民族主義運動的挑戰。他嘗試推行鄂圖曼主義以提高分離主義者對帝國的歸屬感,以遏止民族主義運動[4]。儘管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推行新的法例及改革,致力將國內非穆斯林及非土耳其人融合到鄂圖曼帝國的社會,但未能成功。
他亦嘗試鞏固與西歐主要勢力的關係,即英國、法國,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並肩作戰,對抗俄國[5]。在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會議裏,鄂圖曼帝國被承認為歐洲國家[6]。阿卜杜拉-馬基德一世最大的成就是推行坦志麥特改革,該改革由其父馬哈茂德二世開始制定,結果成功使土耳其於1839年現代化。
阿卜杜拉-馬基德一世生於伊斯坦堡比錫達斯的薩希爾宮或托卡比皇宮,他的母親是馬哈茂德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即蘇丹皇太后貝茲米雅萊姆,原名蘇茜(1807年-1852年),是一位俄國猶太人[7][8]。
阿卜杜拉-馬基德一世接受歐式教育,能操流利法語,對文學及古典音樂尤感興趣,這與繼任的阿布杜勒阿齊茲相似。與父親馬哈茂德一樣,他主張改革[9],並獲得一些開明的維奇爾支持,如穆斯塔法·雷斯特·帕夏、阿里·帕夏及福阿德·帕夏[10]。他在任時須與反對改革的保守派周旋。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是第一位會在特設的日子,通常是星期五,親自處理公眾的申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親自出巡帝國各地,視察坦志麥特改革的成效[11]。他在1844年到過伊茲密特、穆丹亞、布爾薩、蓋利博盧半島、恰納卡萊、利姆諾斯島、萊斯沃斯島及希俄斯島,在1846年巡視巴爾幹半島各省。
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繼位後,鄂圖曼帝國正處於重要關頭。正當父親的死訊正在傳達至伊斯坦堡之際,鄂圖曼帝國軍在尼濟普被叛變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擊敗[12]。同時,穆罕默德·阿里訛稱亞歷山大港已被蘇丹的顧問賣給俄國,使艾哈邁德·費夫齊·帕夏將港口交給對方,鄂圖曼帝國的艦隊正趕往亞歷山大港[13]。在歐洲勢力的介入下,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妥協,簽訂黎凡特和平協議 (Convention of the Pacification of Levant),鄂圖曼帝國免於受到進一步攻擊,並重新佔據敍利亞、黎巴嫩及巴勒斯坦。
為了履行父親的遺志,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馬上着手推行改革。1839年11月頒佈的法令哈特-艾·沙里夫,又稱坦志麥特化曼尼,落實了改革的實施[14]。1856年2月頒佈的法令哈特-艾·于馬雲(Hatt-ı Hümayun)在克里米亞戰爭接近結束時被追加入哈特-艾·沙里夫[15]。法令訂明,蘇丹每一位國民的性命和財產都應得到保障,稅項必須合理徵收,以正義公平的原則管治,所有人都應有宗教自由及相對的民權。這與穆斯林的管治階層及阿訇完全抵觸。在一些偏遠地區,法令強制執行,導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在任時爆發了多次叛變。
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推行的改革,其主要措施有:
另一個重要的改革是法律不再規定必須佩帶頭巾,土耳其氈帽逐漸流行。歐洲的時尚亦被法庭採納(1925年,大國民議會制定「帽子法」,禁止佩帶土耳其氈帽)[22]。
1847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在貝拉貝伊皇宮將電報的專利權頒授給薩繆爾·摩爾斯,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親自試用過這新發明[23]。
1849年,拉約什·科蘇特等人在匈牙利起義失敗後向土耳其尋求庇護[24]。奧地利及俄國要求蘇丹交出他們,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拒絕。1911年的大英百科全書說:「雖然他有些軟弱和易受唆擺,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是一位仁慈和值得尊重的人物。不過,他統治後期的極度揮霍成為了污點。」
1852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設立梅德伊迪勳章[25]。
1854年8月25日,鄂圖曼帝國獲得首筆外國貸款[26],在接着的1855年、1858年及1860年都分別獲得貸款。
1856年,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被授以嘉德勳章,成為第717位騎士。此外,他又被授以塔與劍勳章,成為第52位大十字。
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在1861年6月25日在伊斯坦堡逝世,死於結核,終年39歲,遺體葬在伊斯坦堡[27]。其弟阿布杜勒阿齊茲繼位,他是當時鄂圖曼家族裏最年長的。
一個流行的傳聞指出,1845年,愛爾蘭大饑荒導致過百萬人死亡。鄂圖曼帝國蘇丹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宣佈向愛爾蘭農民捐出一萬金幣賑災,但維多利亞女王要求蘇丹只捐出一千金幣,因為她只捐出二千金幣。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於是捐出一千金幣,但暗中派出三艘裝滿食物的船隻前往愛爾蘭。英廷嘗試阻撓船隻進入,但船隻最終抵達德羅赫達,由鄂圖曼帝國的水手卸載食物[28]。
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有多名皇后和妃嬪,並誕下許多子女,其中四個在後來繼承為蘇丹。
Servetsezâ(1823年9月1日-1879年9月22日),切爾克斯人,1837年成為皇太子妃,阿卜杜拉·邁吉德一世於1839年7月2日即位後立為第一皇后,無子女。
捷芙凱芙札(1820年12月12日-1889年11月13日/12月17日),高加索人或格魯吉亞人,宮女出身,1839年8月1日,被立為第三皇后,1849年晉為第二皇后,誕下:
蒂琳穆伊琴(1819年8月16日-1853年10月3日/11月2日),亞美尼亞人,宮女出身,為部門女長官(kalfa),1841年11月10日立為第四皇后,1849年晉第三皇后[30],誕下:
古爾占瑪爾(1826年-1895年11月16日/12月29日),原名索菲亞,是一位高加索人,宮女出身,1843年3月27日立為第四皇后[32],誕下:
華迪琴南(1826年-1889年12月9日),高加索人,為阿卜杜拉-馬基德一世的表妹,1841年納為第一幸人(Baş İkbâl),1849年立為第四皇后,1852年6月10日晉第三皇后,[37],誕下:
古路絲圖,高加索人,宮女出身,1854年在父親安排下被納為妃嬪(位號不明),1860年立為第四皇后。 並誕下:
拉希米·帕麗絲圖(1826年-1904年12月11日),皇姑埃斯瑪之養女,1861年6月25日立為第四皇后,無子女。其養子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後尊為蘇丹皇太后。
莎揚(1829年-1862年1月1日),切爾克斯人,宮女出身,1843年立為第四皇后,無子女。
貝茲米瑾(?-1909年1月25日),切爾克斯人,宮女出身,1849年立為第五皇后,無子女。夫死後,於1862年改嫁Tevfik Pasha。
瑪塔布(1830年-1888年),切爾克斯人,宮女出身,1845年納為妃嬪,1852立為第五皇后,誕下:
沙法拉茲,阿布哈茲人,宮女出身,1851年封第一睞人(Gözde),後來晉第六幸人(Ikbal)、第二幸人,誕下:
娜蘭迪爾(Nalanıdil Hanımefendi)(1829年-1890年),切爾克斯人,位號不明,誕下:
Nükhetsezâ,阿布哈茲人,宮女出身,1841年10月21日封第一幸人,誕下:
娜思琳(Nesrin Hanımefendi),格魯吉亞人,封第二幸人,誕下:
杜茲迪迪爾,尤比克人,宮女出身,1842年10月8日封第一幸人,誕下:
娜芙琪伊米莎爾(1827年-1854年8月5日),阿布哈茲人,宮女出身,後升為蘇丹皇太后的女侍官,1848年被納為妃嬪,封第四幸人,無子女。
莎耶絲特(1836年-1912年2月11日),阿布哈茲人,宮女出身,1852年被納為妃嬪,封第四幸人,後為穆罕默德六世養母,誕下:
塞伊倫雅爾(1828年-1855年1月17日),切爾克斯人,1847年納為妃嬪,誕下:
娜爾吉絲(1830年-1848年10月26日),切爾克斯人,1847年納為妃嬪,誕下:
妮芙艾塞爾(Nev'eser)(1841年-1889年9月12日),阿布哈茲人,1858年被納為妃嬪,無子女。
莎芙達潤(1845年-1893年),切爾克斯人,1859年被納為妃嬪,無子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