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變
長江三角洲為沖積平原,由於泥沙成年累月地堆積造成新的陸地,長江的河口也一直在變化。
兩千年前,長江入海口在今天的揚州、鎮江附近。至公元3世紀,長江入海口在江陰一帶。到了唐武德元年(618年),崇明島開始形成,自此河口被分為南北兩支。19世紀後期,長興島、橫沙島陸續露出水面,後又形成了九段沙。[1]
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在長江口淤積有大量泥沙,給附近航道的安全帶來隱患。政府每年需要在長江口進行疏浚工程,將堆積的泥土挖走以保持航道暢通。
為了促進廢物再利用,地方政府將一些被挖出的泥土用於填海造陸。上海市政府自2003年至2020年間,將位於長江口的橫沙島面積增加到原先的三倍,而填海所用材料就來源於長江口疏浚時挖出的泥沙[2]。新形成的陸地現命名為橫沙新洲,目前全部作為農業用途,不過也有用於建設大型港口的設想。
水道命名
長江口水道由各大島嶼分隔為數個分支,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
- 崇明島以北的水道稱為「北支」,崇明島以南的水道稱為「南支」;
- 南支水道在長興島一分為二,北側稱為「北港」、南側稱為「南港」;
- 南港水道在九段沙再一分為二,北側稱為「北槽」、南側稱為「南槽」。
其中南支水道—南港水道—北槽水道一線為長江口的主要航道,水深約7米。[1]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