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酒海紀期是月球地質年代中位於前酒海紀和早雨海世之間的一段時期。它起始於酒海盆地形成之初(42-38億年前[1]),結束於雨海盆地即將到來之前(38.7-37.5億年前[1],最新數據為39.38±0.004億年前[2])。雨海盆地自身則涉及到下一地質期-早雨海世[3][1]。正是在這一時期,月球經歷了後期重轟炸期密集的天體撞擊[4][1]。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10月21日) |
月球地質年代的分類: |
前酒海紀 - 酒海紀 - 早雨海世 - 晚雨海世 - 愛拉托遜紀 - 哥白尼紀 |
這一大膽的地質期劃分是由斯圖爾特·亞歷山大(Stuart Alexander)和唐納德·威廉斯(Donald Wilhelms)所提出[3]。
前酒海紀是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開始形成時)至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因隕石碰撞而形成時)的這段時期。前酒海紀之後是酒神代。前酒海紀的岩石是很稀少的;它們大部份是由月面高地物質所組成,其他的則多已被接下來的碰撞(主要是標示著酒神代約略初始時期的大撞擊後期)給重重地攪動、擊碎和融解掉了。前酒海紀高地的主要物質為斜長岩,據猜測可能是因為月球早期地殼形成時發生了廣泛的岩漿海的礦物結晶化。此一地質時代被非正式地分成隱生代和盆地群代,但此一分類並沒有被使用在任何一種地質圖內。
隕石坑計數是確定天體表面年齡的一種重要方法。酒海紀時期,月表直徑20公里以上的隕石坑分佈密度為23-88座/百萬公里2之間[1][5]。
酒海紀有很多環形山,包括10-12座直徑300公里以上的撞擊盆地[4][1]。如濕海盆地、洪堡海盆地、危海盆地、莫斯科海盆地、酒海盆地、澄海盆地以及巴伊環形山、赫茨普龍環形山、科羅廖夫環形山、門捷列夫環形山等,還有可能已嚴重損毀的西科爾斯基-里滕豪斯盆地(Sikorsky-Rittenhouse)和孟德爾-里德伯盆地[4][1] [6]。
在這一時期,由於頻繁撞擊天體的持續回落,當時月球表面上直徑30公里以上隕石坑的形成頻率達到1900座/億年,而下一年代則為390座/億年[7]。結果共形成了1330座類似大小的隕坑[4]。
當時的火山活動強度尚不得而知,也許該時期的一些月海區域已被撞擊濺射物掩埋了[1][4]。
詳細的酒海紀地貌大部分位於月球正面東部和月球背面的一些區域中[8][5]。
地球上現有的酒海紀月岩樣本取自三座月海:酒海盆地(阿波羅16號,值得商榷)、澄海(阿波羅17號)和危海(阿波羅20號)[4][1]。
由於地球上很少甚至不存在對應於月球前酒海紀時期的地質資料,前酒海紀至少被用於一項著名的科學工作[9]-用來作為劃分地球冥古宙的一項標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