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露(1604年—1650年),原名瑞露,字湛若,號海雪,廣東南海人,明末著名文人。
Quick Facts 鄺露, 籍貫 ...
Close
鄺露初名瑞露,生於世代書香之家。祖鄺彭齡為進士,曾任知縣;父思浩,廩生,有才名。鄺露工於詩詞,是明末廣東著名詩人;還精於駢文;又是篆、隸、行、草、楷各體兼擅的有成就的書法家,其草書字跡勁秀,師法王羲之而自成一格。鄺露還通曉兵法、騎馬、劍擊、射箭,又是古文物鑑賞家和收藏家。他又是一個秉性不羈,鄙視金錢,不慕科名,蔑視傳統禮法的「奇人」。崇禎七年(1634年)上元節,不慎衝撞南海縣令黃熙出巡儀仗隊,被迫亡命廣西,與瑤民一同生活。寫成《赤雅》三卷,反映瑤族風土人情。崇禎十二年,南海縣令黃熙受賄獲罪,鄺露得以返家。唐王在福州時,官中書舍人。喜收藏。家有「海雪堂」,富藏書。永曆中,奉使歸廣州。永曆四年(1648年)清兵入侵廣東,鄺露拒不降清,抱琴絕食而死。宋琴「南風」、唐琴「綠綺台」被清兵所得,售之市上,為歸善(今惠陽)人葉龍文所購得。[1]有《雜記》、《赤雅》、《嬌雅》等書。長子鄺鴻與清兵激戰而死[2][3]。
《袁崇煥雜考》:崇禎元年(公元1628)四月,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有司再三敦促在東莞家鄉的袁崇煥上道。是時休致居家的翰林院編修陳子壯(與袁崇煥同榜進士)約梁國棟、黎密、鄺瑞露及崇煥幕賓鄧楨、梁稷等十九人在廣州舉行盛大的餞別會,會上,各人賦詩送別,並由趙焞夫繪成《袁督師督遼餞別圖》,各人將所賦的詩寫於圖右,由鄺瑞露(按:鄺露的初名)題曰:《東莞袁崇煥督遼餞別圖詩》。陳子壯是崇煥的同科進士,「明進士題名碑」也有他的名字,他當然見過載明崇煥是廣西藤縣籍的登科錄之類的文件,他讓鄺露在「袁崇煥」之上冠以「東莞」二字,分明在餞別會上之人認為崇煥是東莞人。鄺露的從兄鄺湛之(按:鄺露字湛若,湛之當是其從兄之字)是崇煥部將,戰死於遼東。鄺露與崇煥幕賓梁稷是好友,他當然知道崇煥的籍貫,所以徑題「東莞」。
《詩書琴韻成絕響•一生失意抱琴終》:古琴遺音 「綠綺台」古琴輾轉流離仍在人間 鄺露不僅是詩人、書法家,還擅長古琴,是一位品格極高的琴人。
其平生珍愛兩張名琴,一為宋琴「南風」(曾是宋理宗趙昀的內府珍品,今藏山東省博物館),一為唐琴「綠綺台」,據屈大均《廣東新語》載,「綠綺台」曾屬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後以琴賜大臣劉某,明末歸鄺露所得。據載,綠綺台與春雷、秋波、天蠁(響)被譽為嶺南「四大名琴」,在琴界有極高聲譽。
鄺露出遊必攜二琴,有時窮困也將其暫質於當鋪,待有錢時又贖回,故其詩有「四壁無歸尚典琴」之句。順治七年清兵攻廣州,鄺露抱琴,從容殉國。
鄺露殉國後,琴被清兵所搶,售於市上,為歸善(今惠陽)人葉龍文以百金所得。葉氏某日泛舟豐湖,邀請當時文士一起雅聚,席中葉氏抱出綠綺台,諸人一見先朝遺物,都唏噓不已,當場賦詩,以屈大均之作最膾炙人口,其中「我友忠魂今有托,先朝法物不同沉」之句,更是一字一淚。康熙年間,著名詩人王士禛(漁洋)亦有詩「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遺音」來詠鄺露。後來此琴由葉龍文後人保存了數代,至道光末年,葉氏家人以窮困將琴質於當鋪無力贖還,被東莞人張敬修買下。
張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將張家玉之後人,又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東莞可園的主人。他得到綠綺琴後專門在可園中辟「綠綺樓」以寶藏之。後在民國初年,張家中落,琴亦以破殘不堪修復而售於同邑鄧爾雅。
鄧爾雅是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他與可園張家素有交往,深知此琴的意義,因此他所得雖是一張朽琴,卻視同性命。1944年,鄧爾雅築於香港大埔的「綠綺園」曾被颱風吹毀,連鄧所藏大量書籍文物均遭破壞,從廢墟中搶救出的綠綺台卻安然無恙,鄧爾雅視為奇蹟,隨即遷居九龍以安頓名琴,直至鄧氏臨終之際,仍命家人將琴放在病榻畔,撫摸不舍以至最後一息。
鄧爾雅身後,此琴至今保存於家人手中,曾有數度因經濟拮据而欲出售,初時願以市區房屋一幢即可,後終因談價未諧而告吹,近年又傳出開價四百萬港元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