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德心理學(英語:Moral psychology)是哲學和心理學的一個交叉研究領域。歷史上,狹義的「道德心理學」指的是對道德發展(英語:Moral development)的研究。[1][2]如今的道德心理學更加廣泛地包括倫理學、心理學和心靈哲學等學科。[3][4][5]道德心理學的一些主要主題是道德判斷、道德推理(英語:Moral reasoning)、道德感知、道德責任、道德動機、道德認同、道德行動、道德發展、道德多樣性、道德品質(英語:Moral character)(尤其是美德倫理等)、利他主義、心理利己主義、道德運氣、道德預測、道德情感、情感預測(英語:Affective forecasting)和道德分歧等。[6][7]
哲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領域的學者創造了各種研究道德心理學的方法;其中的實證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890年代。[8]這些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道德困境、例如電車難題[9][10];開展結構化的訪談和調查;進行經濟遊戲;[11]使用神經影像學,[12]以及探究自然語言的使用。[13]
|chapterurl=
缺少標題 (幫助). Jackson, Frank (編). Moral Psychology. OUP Oxford. November 29, 2007: 86–113. ISBN 978-0-19-923476-9. Moral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morality in its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