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霍頓(英語:Michael Houghton,1949年),英國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1989年,他與朱桂霖英語Qui-Lim Choo郭勁宏丹尼爾·布拉德利(Daniel W. Bradley)共同發現了丙型肝炎[1]。他還於1986年共同發現了丁型肝炎基因組[2]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發現導致用於檢測血液供應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診斷試劑的迅速發展,這使通過輸血獲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風險從三分之一減少到了約200萬之一[3][4]。 據估計,僅在美國,抗體測試每年就至少預防了40,000例新的感染,而在全世界範圍內,預防了更多的這種情況[5]

Quick Facts 米高·霍頓, 出生 ...
米高·霍頓
Michael Houghton
Thumb
出生1949年(74—75歲)
母校東英吉利大學 (BSc)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PhD)
知名於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獎項Karl Landsteiner Memorial Award (1992)
羅伯·柯霍獎 (1993)
William Beaumont Prize (1994)
拉斯克獎 (2000)
蓋爾德納國際獎 (2013 – 拒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
網站Official website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微生物學
病毒學
機構阿爾伯塔大學
希龍公司英語Chiron Corporation
論文雞輸卵管中的RNA聚合酶和轉錄(1977)
Close

早年生平和教育 

1949年出生於英國,他的父親是卡車司機和工會官員[5]。霍頓在讀到有關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知識後,便被啟發成為一名微生物學家[6][7]。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5][8]

科學生涯

Thumb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20: Seminal experiments by HJ Alter, M Houghton and CM Rice leading to the discovery of HCV a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non-A, non-B hepatitis.

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英語Chiron Corporation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9]正是在希龍公司英語Chiron Corporation,霍頓與來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同事朱桂霖英語Qui-Lim Choo郭勁宏丹尼爾·布拉德利一起首次發現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證據[10]

在20世紀80年代初CDC的丹尼爾·布拉德利黑猩猩的血清中分離了後來稱為丙肝病毒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霍頓得以與布拉德利協作克隆這些病毒,並開發了一種測驗血液的方法,在20世紀90年代初用於肝硬化肝癌患者。

2013年,阿爾伯塔大學霍頓的團隊證明,源自單一丙型肝炎病毒株的疫苗可有效對抗這種病毒的所有病毒株[11][12]。截至2020年,該疫苗正在進行非臨床試驗[13]

獎項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