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新宿(日語:西新宿/にししんじゅく Nishi-shinjuku */?)是日本東京新宿區內的一個地域名及町名(包含了西新宿一丁目至八丁目等8個街廓)。範圍包括新宿站西口至澀谷區、中野區區境附近。位於西新宿地區內、以東京都廳為中心的新宿新都心是日本最早也是規模最龐大的摩天大樓集中區域。除了這些現代建築密佈的區域外,在西新宿的一些角落也存在不少歷史悠久、未因都市重新規劃拆遷或消失的老舊住宅區。
西新宿地區的郵遞區號為160-0023。根據2013年8月1日的統計數字,當地有20,275人的居住人口[1],但因該地區內大都是超高層的商業建築,在平常日上班時段,因工作或其他商業活動而湧入的非常駐人口遠超過上述數字。
西新宿在新宿站西口至澀谷區與中野區區界之間,區內超高層大樓林立,形成日本最大的辦公商區,稱新宿新都心(副都心)。周邊亦有古老的住宅區。
1970年(昭和45年)實施住居表示,因位於新宿地區西側而稱為西新宿。西新宿一~六丁目在過去稱為角筈(つのはず),屬角筈村的範圍,後為南豐島郡淀橋町大字角筈。青梅街道北側(西新宿七 - 八丁目)在過去為柏木(かしわぎ)一丁目[2]。這些地名依然保留在新宿區特別出張所與巴士站名稱中。此外,新町(しんまち)、成子(なるこ)町、十二社(じゅうにそう)、辻、幡谷前、豐水、添地町、五十人町等過去的字依然保留於史蹟、巴士站等名稱。
江戶時代,現在的西新宿四丁目有十二社池、熊野神社的瀑布、茶屋與屋敷,是以農村為主的區域。
1885年(明治17年)新宿站開業。1889年(明治22年),作為品川線(現山手線)、甲武鐵道(現中央本線)的轉運站,周邊開始發展。
1898年(明治31年),淀橋淨水廠完工,是東京近代供水的發源地。
戰後,往西發展的趨勢加上戰後重建計劃,作為交通要地的新宿聚集許多商業設施,新宿副都心計劃定案。靠近新宿站西口的淀橋淨水廠於1965年停止運作(其功能由1960年啟用的東村山淨水廠取代),做為新宿副都心的計劃用地,發展成摩天大廈雲集的中心商業區。1971年(昭和46年)京王廣場大飯店完工後,高度超過200公尺的超高層大廈陸續建設。此外,1960年代新宿站周邊陸續進駐私鐵百貨(小田急百貨店、京王百貨店)、都電(都電杉並線)的廢止、新宿站西口地下廣場的建設等車站周邊再開發也是西新宿發展的重要事件。
1991年(平成3年),東京都廳舍移往西新宿,逐漸形成今日的樣貌。
另一方面,遠離車站的地區依然保留了昭和時代東京住宅街的風貌,只是隨着大量大廈的建造與自治體的再開發計劃,逐漸轉變成商業區。
因位於新宿站西側而得名。
丁目 | 地域性 |
西新宿一丁目 | 新宿站周邊、百貨、飲食、電氣製品等商業 |
西新宿二丁目 | 超高層大樓群、都廳、高級飯店、公園 |
西新宿三丁目 | 高級飯店、舊公寓、SOHO |
西新宿四丁目 | 住宅地 |
西新宿五丁目 | 住宅地、商店街、新興公寓大樓 |
西新宿六丁目 | 超高層大樓、高級飯店、新興公寓大樓、醫院 |
西新宿七丁目 | 酒吧、小吃店、速食等商業、舊公寓 |
西新宿八丁目 | 住宅地、新興公寓大樓、再開發地區 |
實後 | 實年月日 | 實前(各地名部分區域) |
西新宿一丁目 | 1970年4月1日 | 角筈一丁目、角筈二丁目、角筈三丁目 |
西新宿二丁目 | 角筈三丁目、十二社、淀橋 | |
西新宿三丁目 | 角筈三丁目 | |
西新宿四丁目 | 角筈三丁目、十二社、淀橋 | |
西新宿五丁目 | 淀橋 | |
西新宿六丁目 | 角筈三丁目、柏木一丁目、淀橋 | |
西新宿七丁目 | 1971年1月1日 | 柏木一丁目、百人町一丁目、角筈一丁目、角筈二丁目、角筈三丁目 |
西新宿八丁目 | 柏木一丁目 |
300房以上:
※其他小商務酒店多數
※樓層與高度可能因測量基準不同而有差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