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將軍(General Ahmed Hassan al-Bakr,阿拉伯文:أحمد حسن البكر;Aḥmad Ḥasan al-Bakr,1914年7月1日—1982年10月4日),伊拉克軍人,曾於1968年-1979年間統治伊拉克,出任伊拉克總統、副總統和總理。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月31日) |
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 أحمد حسن البكر | |
---|---|
第4任伊拉克總統 | |
任期 1968年7月17日—1979年7月16日 | |
副總統 | 薩達姆·侯賽因 |
前任 | 阿卜杜勒·拉赫曼·阿里夫 |
繼任 | 薩達姆·侯賽因 |
第48任和56任伊拉克總理 | |
任期 1968年7月31日—1979年7月16日 | |
總統 | 本人 |
前任 | 阿比德·拉扎克·納伊夫 |
繼任 | 薩達姆·侯賽因 |
任期 1963年2月8日—1963年11月18日 | |
總統 | 阿卜杜勒·薩拉姆·阿里夫 |
前任 | 阿布德-卡里姆·卡塞姆 |
繼任 | 塔希爾·葉海亞(Tahir Yahya) |
第49任國防部長 | |
任期 1974年11月11日—1977年10月15日 | |
總理 | 總理兼任 |
前任 | 哈馬德·謝哈比(死於任內) 阿卜杜拉·卡杜里(1973年7月起代理) |
繼任 | 阿德南·凱拉拉(Adnan Khairallah)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奧斯曼帝國提克里特 | 1914年7月1日
逝世 | 1982年10月4日 伊拉克巴格達 | (68歲)
政黨 | 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1940年代–1966年) 復興黨巴格達分部(1966年–1982年)(NPF) |
宗教信仰 | 遜尼派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伊拉克 |
服役 | 伊拉克陸軍 |
軍銜 | 上將 |
參戰 | 英國伊拉克戰爭 |
貝克爾1914年7月1日生於奧斯曼帝國伊拉克提克里特,1932年學成的貝克爾執教於小學,1938年轉進伊拉克軍事學院,從此進入軍事領域。之後,從軍的他,因參加拉希德·阿里·蓋拉尼反抗英國的軍事行動,在1941年被囚禁和開除出軍隊。直到15年後才在1956年恢復軍籍,同年他進入伊拉克最大政黨復興黨(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伊拉克分支)。第二年(1957年)晉升為準將。此時貝克爾接觸了自由軍官和平民運動。[1]1959年從伊拉克軍隊中被迫辭職,當時的伊拉克政權指責他是參與反政府活動。[2]強制退休後,他成為復興黨伊拉克分支的軍事局主席,逐漸掌管該黨政務,成為該黨黨魁。[3] 即便如此,貝克爾仍保留他在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伊拉克分支的影響力。[1]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總理在齋月(2月8日)革命被推翻後,貝克爾被任命為總理。政府持續了一年多,在1963年11月被推翻。
阿拉伯社會復興黨政府從1963年下台後,貝克爾轉入地下活動,成為直言不諱地批評政府的人士。在這一時期,他被選為復興黨伊拉克分支的總書記(首腦)並任命他的表弟薩達姆·侯賽因為副總書記。
1968年7月17日,貝克爾通過政變擔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並成為伊拉克總統,隨後再次兼任總理,持續統治該國12年。1972年6月,伊拉克石油公司被國有化[4] 。貝克爾統治期間石油價格高企,擁有石油資源的伊拉克實現經濟增長。伊拉克農村首次通電。[5]同時政府與庫爾德人之間的衝突加劇。1974年初,伊拉克政府軍和庫爾德民族主義者之間爆發了激烈戰鬥。1978年7月,貝克爾當局規定只有復興黨是伊拉克合法政黨,所有軍人若加入其他政黨,將被處以死刑。1979年7月16日,他以「健康原因」告老引退,不再擔任總統,僅保留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的虛職,薩達姆則接任他成為該國總統和總理。貝克爾於1982年去世,死因沒有公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