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硫銻銅礦(英語:Famatinite),也稱法馬丁礦,化學式為Cu3SbS4。雖為含金屬礦物,但在世界上產量不多,無法成為主要煉銅經濟礦物,也因其稀有性,成為博物館、地質研究者、礦石收藏家相爭收藏的標本。[1]

Quick Facts 脆硫銻銅礦, 基本資料 ...
脆硫銻銅礦
Thumb
基本資料
類別礦物
化學式Cu3SbS4
性質
顏色深紫紅、深褐色或黑色
晶體慣態經常呈現粒狀或塊狀產出
晶系正交晶系
解理解理:良
斷口不平坦,貝殼狀
莫氏硬度3-4
光澤金屬光澤
條痕黑色
透明性不透明
比重4.4-4.6
Close

物理性質

脆硫銻銅礦晶體具有相當高的脆性,帶有紫紅色的灰色,外觀常見像是葡萄般一顆一顆的球體構造,放大後觀察,每個球體是由許多近似方形的小晶體聚集在一起。[2]

化學特性

今日的礦物學分類中,脆硫銻銅礦屬呂宋礦脆硫銻銅礦系列(luzonite-famatinite series)礦物,與呂宋礦(luzonite)是同構異質(Isomorphism)礦物。兩者結晶構造相似,成分一個是以為主、另一則以為主,兩者在自然界中能以固溶體(solid solution)出現,代表砷與銻能以互相不同比例混合出現,成為兩礦物的混合體,因此肉眼難以鑑定兩種礦物。[3] 此外,脆硫銻銅礦與硫砷銅礦為類質同像,是含銻的銅礦。[2]

發現與命名

1873年由地質專家阿爾弗雷德·威廉·斯泰爾茲納英語Alfred Wilhelm Stelzner阿根廷西部拉里奧哈省(La Rioja)的法馬蒂納山脈(Sierra de Famatina)第一次發現這個礦物,故以當地地名命名英文學名Famatinite,音譯為「脆硫銻銅礦」。[4]

分佈與產地

亞洲臺灣金瓜石礦區,南美洲阿根廷拉里奧哈省法馬蒂納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蒙大拿州科羅拉多州加州等礦區,以及墨西哥秘魯等地。[5]

礦石標本

1966年在臺灣首次發現脆硫銻銅礦,礦石標本於金瓜石本山六坑四百米脈取得,經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譚立平教授透過X光鑑定及詳細的化學分析,確定為脆硫銻銅礦,此標本具有罕見發育良好的晶體,大小約8釐米,以球狀、殼狀的聚晶於礦化的砂岩上,與重晶石共生,當時被譽為世界最佳樣本。[6][3]

其後發現脆硫銻銅礦的地點多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本山及長仁礦區坑內,在地表尚未有發現的紀錄。[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