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六人(英語:Jena Six)是路易斯安那州耶拿的六名黑人少年,法庭判決他們2006年12月4日在耶拿高中毆打白人同學賈斯汀·巴克罪名成立。巴克當天被六人打進急救室,案件待審期間部分媒體宣稱本案是美國種族不平等的範例,認為被告沒有受到公正對待,初步起訴罪名過於嚴厲。

耶拿及周邊地區在巴克遇襲前幾個月發生多起事件,有人在學校樹上懸掛絞索,白人和黑人青少年之間發生暴力衝突,耶拿高中主體建築被縱火燒成白地。媒體宣稱這些事件證明當地種族緊張局勢升級。耶拿六人引起大量媒體關注,報導中經常把上述事端聯繫起來。[1]聯邦和拉薩爾堂區檢察官的調查結論是媒體看法捕風捉影,例如縱火案的犯罪動機不過是想銷毀成績紀錄。

警方以涉嫌故意傷害巴克逮捕六名學生,其中16歲的米高·貝爾按成人受審,被判重度傷人罪預謀重度傷人罪成立。但上訴法院推翻判決,要求按未成年人重新審理。案件在少年法庭開庭前,貝爾與控方達成協議承認罪行,換取減罪至毆打。另外五名被告隨後都對各自罪名不予抗辯,法庭裁定罪名成立。

耶拿六人案引發抗議,部分人士認為六人被捕及之後檢方一度提出的謀殺未遂罪指控過於嚴厲且存在種族歧視。抗議者堅稱,涉嫌犯下類似罪行的耶拿白人青少年就能得到寬大處理。2007年9月20日,約1.5到兩萬人在耶拿示威遊行,報導聲稱這是「多年來最大規模的民權示威」。[2][3]美國其他城市也在這天發生抗議示威[4]。此後還有涉及六人的歌曲、社論和和意見專欄問世,國會為此召集聽證。

案發背景

Thumb
耶拿高中

耶拿高中位於路易斯安那州拉薩爾堂區小鎮耶拿,這裏居民不足三千,其中約九成是白人,一成黑人[5]。早期報導表明不同種族的學生在自助餐廳等場所很少坐在一起,但報導準確程度尚有爭議。[6]早期涉及學校環境的報導表明,黑人學生下課時通常坐在禮堂附近的看台,白人學生坐在學校大院中間人稱「白人樹」(white tree)或「富家子弟樹」(Preppy tree)的大樹下[1]。但據學校部分教師及管理人員所言,這棵樹根本不是什麼「白人樹」,所有種族的學生都曾坐在樹下,只是時間段不盡相同[6]

2006年8月31日,黑人男子新生在學校集合時詢問校長,自己能否坐在那棵樹下[7]。據路易斯安那西區聯邦檢察官唐納德·華盛頓(Donald Washington)所言,校長聲稱該學生是以開玩笑的態度提出問題[8],當時他告訴所有學生,「想坐哪兒都可以」[7]有線電視新聞網稱該新人和朋友於是就坐在樹下[9]

絞索

次日早上,學校工作人員和學生發現樹上吊有絞索,報導數量不一,有稱兩條[6]或三條[1]。接受採訪的黑人教師自稱當天看到白人和黑人學生把絞索當成玩具用力拉,或拿來盪鞦韆,甚至把頭伸進索套[6]。《耶拿時報》(The Jena Times)助理編輯克雷格·富蘭克林(Craig Franklin)表示,絞索是三名學生針對該校牛仔競技白人隊員的惡作劇。學校組建委員會調查後認定:「三名少年對絞索的象徵意義一無所知,不知道美國歷史上無數黑人被私刑絞死的可怕回憶」。[10]三名學生的身份未公佈。

後果

事發後學校的紀律處理不明,有報導稱校長斯科特·溫德姆(Scott Windham)得知絞索是三名白人學生所為後建議開除,但教育委員會否決他的建議,校監羅伊·布雷索普(Roy Breithaupt)認可委員會決定。早期報導稱學生所受處罰減為停課三天。[1][11]根據學區危機管理政策程序,三名學生被送到另類學校隔離「約一個月」[6],校內停課兩周、周六留校,並且必須接受紀律法庭批評教育,通知家庭服務機構,返校上課前還需接受評估[6][12]

媒體引述布雷索普針對此事的說法:「青少年惡作劇而已,我不覺得這是威脅任何人」[13]。耶拿的黑人居民認為,校監的說法引發種族緊張局勢,導致之後事件發生[11]

聯邦檢察官華盛頓稱,聯邦調查局調查員認為在樹上懸掛絞索「符合仇恨犯罪的所有特徵」,但聯邦檢控體系極少起訴未成年人,三名學生的行為也沒達到聯邦調查局訴訟標準,所以不予起訴[14]。拉薩爾堂區地區檢察官約翰·里德·沃爾特斯J. Reed Walters)表示,就像華盛頓沒有找到任何聯邦法規可以起訴三名少年一樣,他也沒找到合適的州法規[15]。沃爾特斯還稱,懸掛絞索的人應該感到羞恥[16]

耶拿高中嚴肅對待事件,事發後幾天都請警察到學校調查[17]。校長於2006年9月6日集合全校師生,耶拿警局邀請檢察官沃爾特斯區在會上講話。沃爾特斯因案件正在準備時間緊張,覺得學生對他的話還不夠重視,他嚴正警告:「我既能是你們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最大的敵人。只要動動筆,我就能讓你過得痛苦不堪或乾脆毀掉你的一生。希望你們做什麼蠢事前先問過我的意見。」[17]黑人學生聲稱沃爾特斯發表上述言論時眼看他們,但沃爾特斯及當時也在場的學校董事比利·福勒(Billy Fowler)表示根本沒這回事[1]。沃爾特斯自稱當時是看到兩三名白人女生在會上用手機閒聊或玩手機而感惱怒[10]

縱火、打架和對峙

2006年11月30日,耶拿高中主樓被人縱火燒成白地。縱火犯的身份在事發好幾個月後才確定,但新聞媒體普遍認為縱火案出於種族動機,進而導致針對巴克的故意傷害。[1]2007年12月28日,新當選的拉薩爾堂區警長斯科特·富蘭克林(Scott Franklin)公佈調查結果,肇事者的動機只是想銷毀成績記錄並令學校停課一段時間。六名男子(未成年和成年人各三名)被捕,警方正在追蹤兩名成年男子,八人中既有黑人也有白人。富蘭克林認為,縱火與種族因素和耶拿六人均無關。[18]兩名受縱火罪起訴的被告認罪後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並賠償一千萬美元[19]

Thumb
耶拿鎮外的「要走啦」便利店

2006年12月1日,耶拿的費爾糧倉舉辦私人聚會[8]。羅伯特·貝利(Robert Bailey)等五名黑人少年晚上11點左右想參加聚會。據聯邦檢察官華盛頓所述,現場女子告訴五人,參加聚會的人事先都得到邀請。貝利等人堅持,聲稱朋友已經進去,此時某位不是學生的白人男子走到女人身前,隨後就與貝利等人打起來。雙方分開後,女子要求白人男子和黑人學生離開聚會現場。黑人學生出去後又與外面的多名白人男子打起來,這些人都不是學生。[8]白人男子賈斯汀·斯隆(Justin Sloan)後因打架受毆打罪起訴,法官判處緩刑。貝利事後聲稱有白人用啤酒瓶打中他的頭,[11]但沒有記錄表明他事後就醫[8]

次日,耶拿鎮外的「要走啦」(Gotta Go)便利店又生事端,衝突雙方分別是馬特·溫德姆(Matt Windham)和包括貝利在內的三名黑人少年[20]。執法部門的記錄表明雙方陳述相互矛盾。溫德姆聲稱他在貝利等人追逐下逃跑,拿到的槍也在扭打過程中被打落。但另一方表示,他們離開便利店時溫德姆手持滑膛槍走上前來找麻煩,他們打掉槍支後便逃離現場。貝利最後受擾亂和平、二級搶劫和槍支盜竊罪起訴。[18]

巴克遇襲

2006年12月4日,多名黑人學生對17歲的耶拿中學白人學生賈斯汀·巴克(Justin Barker)拳打腳踢。起初他們聲稱受害人因開種族主義玩笑找打,後來改口稱他們是在看到三根絞索後毆打巴克。[21]校監布雷索普認為,事件純粹是「六名學生蓄意伏擊一人,受害人在拳打腳踢中倒入血泊昏迷不醒」[22]。貝克在急救室治療三小時後出院,眼睛腫得睜不開,還需觀察是否有腦震盪[11]。急診醫師記錄表明病人面部、雙耳和手受傷[23]。貝克事後參加學校的畢業戒指頒發儀式並在聚會起舞,他後來的證詞表示:「我為它(畢業戒指)等了十一年,不會因為此事功虧一簣」,但因疼痛難忍,他只能提前離開舞會[24]。貝克在案件審理期間作證,他的臉在遇襲後嚴重腫脹,一隻眼持續三周看不見,而且頭痛經常復發,變得非常健忘[25]

聯邦檢察官華盛頓認為絞索與巴克遇襲無關,沃爾特斯也有同樣看法。「調查和庭審期間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兩件事情有關聯,都是事情發生後才有人把它們聯繫起來」。[14]華盛頓認為兩件事都表明種族關係緊張,但耶拿高中學生並沒有在發現絞索後表現出經久不息的憤怒[26]

刑事起訴

執法機構以故意傷害巴克的罪名逮捕六名學生,他們後來人稱「耶拿六人」[27][28]。其中17歲的小羅伯特·貝利、16歲的米高·貝爾(Mychal Bell)、18歲的卡溫·瓊斯(Carwin Jones)、17歲的布萊恩特·普維斯(Bryant Purvis)和西奧·肖(Theo Shaw)被控謀殺未遂[20];第六人傑西·雷·比爾德(Jesse Ray BeardJesse Rae Beard)作為少年犯起訴。沃爾特斯認為襲擊是由負有案底的16歲被告米高·貝爾發起[29],所以決定將他作為成人起訴[30]

米高·貝爾庭審過程

貝爾的案件由地區法院法官小毛夫雷(J. P. Mauffray, Jr.)主審。2007年6月26日,沃爾特斯在庭審第一天把指控減為二級重度傷人罪和預謀二級重度傷人度[31]。重度傷人罪指控需要「危險武器」支持[32],對此沃爾特斯指出,貝爾腳踢巴克時穿的網球鞋就是危險武器[33]。證人出庭證實看到貝爾毆打巴克,但也有證人不能肯定貝爾是否參與打人[33]

案件開審前,公設辯護人布萊恩·威廉姆斯(Blane Williams)建議貝爾接受認罪協商,庭審時他既未傳召證人又沒提供證據,完全沒有辯護[33]。陪審團由六名白人組成,拉薩爾堂區黑人只佔一成,共計150名陪審團候選人中雖然有黑人,但願意參與的50人全部都是白人[6],威廉姆斯對陪審團候選人的種族構成沒有提出意見[33]

陪審團裁定貝爾罪名成立,可能面臨最高22年有期徒刑。法官將量刑日期定在2007年9月20日。但貝爾的新辯護律師鮑勃·諾埃爾(Bob Noel)、小沃爾特·李·珀金斯(Walter Lee Perkins Jr.)、佩吉·沙利文(Peggy Sullivan)、路易斯·斯科特(Louis Scott)和卡羅爾·鮑威爾·列剋星(Carol Powell-Lexing)要求案件重審,理由是貝爾不應視為成人受審。[34]律師請求調低貝爾的保釋金(九萬美元),但法官於2007年8月24日以被告過去的少年犯案底為由拒決。貝爾曾因2005年12月25日毆打他人定罪,緩刑期間又犯下毆打和兩項破壞財產罪。[35]據報導,其中一項毆打指控是毆打17歲少女面部[36],但媒體起初宣稱貝爾沒有前科[11]。2007年9月4日[37],毛夫雷法官撤消陰謀罪裁決,同意被告在這項罪名上的確應該作為未成年人受審,但維持重度傷人罪裁定[38]。貝爾提出上訴,主要理由是不應將他視為成人審判。2007年9月14日,路易斯安那第三巡迴上訴法院推翻重度傷人罪裁定,同意這不屬於應將未成年人視為成人審判的罪名。[30]

上訴法院下達裁決後[39],毛夫雷法官於2007年9月21日拒絕貝爾的保釋請求,等待進一步上訴[40][41]。9月26日,檢察官沃爾特斯宣佈不會上訴,同意將貝爾作為未成年人審判[42],貝爾隨後交納4.5萬美元保釋金獲釋,但需佩戴電子監控設備並接受假釋官員監督[29]

2007年10月11日,毛夫雷法官裁定貝爾已經違反過去定罪後的假釋條件,判決被告因兩項故意傷人罪和兩項破壞財物罪進入少管所服刑18個月,執法機關隨後拘留貝爾。沃爾特斯表示,上述裁決與巴克遇襲無關,也沒有在巴克案審理期間提及。[43]辯方以雙重審判為由要求駁回巴克案起訴,毛夫雷於同年11月8日拒絕[44]

貝爾毆打巴克案計劃在12月6日開審,被告在開庭三天前與檢方達成控辯交易,以認罪、同意出庭指證其他被告並放棄上訴換取罪名減輕至毆打,法官判他進入少管所服刑18個月,並可沖減執法部門關押及案件審理時間[45]

其他被告

2007年9月4日和10日,卡溫·瓊斯、西奧·肖和小羅伯特·貝利面臨的指控均削減為二級重度毆打和預謀二級重度毆打[46][47]。11月7日,檢方對布萊恩特·普維斯的起訴罪名減為重度毆打和預謀重度歐打,普維斯的認罪答辯是罪名不成立[48]。路易斯安那州法律認為17歲可以視為成年人承擔刑事罪責,所以上訴法院推翻下級法院對貝爾的定罪不影響上述四人罪名[30]

被告提出多項動議,要求毛夫雷法官迴避,案件審理暫停。2008年7月31日,托馬斯·耶格爾(Thomas Yeager)取代毛夫雷審理其他被告的案件,主要原因是毛夫雷曾針對被告發表不當言論。[49]2008年8月4日,路易斯安那州最高法院簽署命令,派耶格爾審理另外五名被告的案件[50]。沃爾特斯對最高法院命令上訴,但毛夫雷在2008年底退休,上訴已經沒有意義而被駁回[51]

2009年6月26日,五名被告均對歐打罪「不予抗辯」[52],法庭裁定罪名成立,除在監獄服刑的肖以外每人罰款500美元支付庭審開支,剩下的部分賠償給受害者家人(法庭命令被告不得與受害者家人接觸),另有七天無監督緩刑。被告律師宣讀聲明向巴克的家人和小鎮居民道歉。聲明還針對巴克以種族言論挑釁導致挨打的傳言表示:[53]

特此澄清,我們都沒有聽到賈斯汀說出任何誹謗或其他挑釁言論,也沒有看到他的任何挑釁舉動能為米高·貝爾故意傷人開脫[52]

主持認罪和裁決過程的耶格爾法官要求被告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要違背法庭承諾[52]。6月26日,巴克向耶拿六人提起的民事訴訟以未公開條款和解,起訴校董會的民事案件待定[54]

傳媒關注

新聞報導

美國國家級媒體起初對耶拿六人缺乏關注,只有地方及路易斯安那州內媒體例外。《耶拿時報》和[10]亞歷山德里亞出版的區域報紙《城鎮談話》(The Town Talk[55]從案發前的事件就開始報導,部分非裔美國人博客也在全國主流媒體介入前開始追蹤[56]。2007年5月9日,另類新聞雜誌《左轉》(Left Turn)率先刊登涉及此案的外部消息來源報導[57]

5月20日,《芝加哥論壇報》西南分局主任霍華德·威特(Howard Witt)針對此案發文,該報成為首份報導耶拿六人的美國主流印刷媒體[13]。他的消息來源是創辦倡議團體「司法之友」(Friends of Justice)的德克薩斯州牧師艾倫·賓(Alan Bean[58][59]。該組織還向其他記者和博客作家發送消息文檔,賓在文中要求拉薩爾堂區以外的權威機構調查和審理此案,而且不得監禁被告[58]。英國《觀察家報》也在5月20日發文報導此案[60]

5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這個世界》(This World)節目播出跟進片段[61]。2007年7月,案件開始獲得大量國家級媒體關注,有線電視新聞網採納耶拿市民和當事人父母[62]。鑑於美國深南部的種族主義歷史,許多新聞報導讓人聯想到民權運動,歷史上的私刑吉姆·克勞法[63]

部分來源指出媒體報導不盡不實。美聯社刊文指出部分媒體報導有誤,如絞索的數量、「白人樹」的說法,以及肇事者所受紀律處分[6]音樂電視網為此撤回參考其他新聞來源導致信息失實的部分報導[64]

專欄和社論

許多主流媒體社論和專欄認可耶拿六人支持者的立場,他們以本案為例證探討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趨勢,呼籲重新開展民權運動。大部分社論是在耶拿集會期間發表。《紐約郵報》2007年9月21日的社論認為,無論從何等情境出發,耶拿六人都是司法不公的受害者,他們顯然受到雙重種族標準對待。[65]拜倫·威廉姆斯(Byron Williams)在《赫芬頓郵報》發文,與其他多篇社論一樣援引城市聯盟2005年的調查結論,稱黑人男子犯下重度傷人罪後平均服刑48個月,比白人男子要長三分之一[66]。城市聯盟2005年的報告還稱,黑人男子被捕後入獄幾率是同等罪行被捕的白人男子三倍[63][67][68][69]。專欄作家克拉倫斯·佩奇Clarence Page)根據城市聯盟的統計數字指出:「耶拿六人遊行最理想的結果就是引發新(民權)運動,致力於減少乃至消除司法不平等。我不在乎誰來帶頭,只希望不要只有黑人參與。」[69]紐約時報》刊登哈佛大學奧蘭多·帕特森Orlando Patterson)教授的文章,以耶拿六人案強調監獄體系已成為「控制青年一代黑人」的手段,從更加廣闊的視野來看,這也是導致各階層男女關係危機的重要原因,結果將對黑人家庭生活構成災難[70]

部分專欄作家批評媒體報導不盡不實,不公正地破壞小鎮形象,導致全國範圍的過度反應,對24小時新聞周期推波助瀾。《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專欄作家希瑟·麥克唐納(Heather MacDonald)譴責絞索是「卑鄙的挑釁」,但也指出部分媒體、政治及其他人士一心只求聳人聽聞、唯恐天下不亂,「對傳說中美國仍是種族主義國家的證據欣喜若狂」。[71]堪薩斯城星報》(Kansas City Star)刊登積遜·惠特洛克Jason Whitlock)的專欄,提請讀者留意部分報導失實。他重點關注艾倫·賓向媒體傳播的內容:「賓的說法以自有觀點為框架,泛泛而談地指控耶拿刑事司法體系和當權者,其中包括不公正的偏見」。[17]克雷格·富蘭克林自稱是唯一從事先就開始報導的記者,他還在《基督科學箴言報》發文指出:「我還從未親眼見到職業新聞界這般下作的舉動,用神話代替事實……耶拿(六人)的真相終將為人所知」[10]

公眾反響

案件激起部分公眾不滿,認為耶拿六人是因種族因素受到指控,或是因種族導致罪名加重。六人的支持者在網上散發請願書,為司法辯護籌資,還於2007年9月20日在耶拿抗議示威,吸引成千上萬的示威者參與遊行。[72]

集會

Thumb
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支持耶拿六人的遊行

2007年9月20日,耶拿出現眾多支持耶拿六人的集會,這天正是貝爾原定的量刑日期[73]。估計集會的示威者達1.5至兩萬人,小鎮設施不堪重負,有些示威者甚至是從遙遠的洛杉磯或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搭客車趕來[39]。通向耶拿的道路擁堵嚴重,許多示威者乾脆把車留在路上步行進入小鎮[39]。參與者包括民權活動家傑西·積遜阿爾·夏普頓馬丁·路德·金三世Martin Luther King III[74]說唱歌手茅斯·達夫Mos Def[75]Salt-N-Pepa組合,說唱歌手兼演員艾斯·庫伯除參與集會外還提供財政支持[76]。非裔美國人達里爾·亨特Darryl Hunt)曾於1984年被控對白人青年女記者先奸後殺,法庭裁定他罪名成立並判處無期徒刑,直到2004年才因DNA證據找到真兇洗刷清白,此時他已蒙受19年半冤獄。亨特是耶拿集會邀請的演講嘉賓。[77]ΑΦΑ兄弟會主席達里爾·馬修斯(Darryl Matthews)向示威者致辭,聲稱「2007年了,馬丁·路德·金平等待遇、尊重、公平和機遇的夢想仍然沒有實現,這實在令人警醒」[78]

衍生藝術作品

耶拿六人案成為許多歌曲的素材。約翰·麥倫坎普發佈歌曲和視頻《耶拿》,諸如「耶拿,放下你的絞索」之類歌詞引發媒體關注,麥倫坎普自稱歌詞是在「譴責種族主義」[79]。視頻將耶拿、事發高中及大樹的影像與20世紀60年代民權集會和警察暴力的畫面融合,還有約翰·甘迺迪與馬丁·路德·金的演講鏡頭、身陷鐐銬的黑人男子等畫面[79]。耶拿市長墨菲·麥克米倫(Murphy R. McMillan)認為歌曲和視頻中包含非常嚴重的指控並發表聲明反駁[80]VH1頻道播出在耶拿集會上攝製的《Salt-N-Pepa秀》特別節目[81]博馬尼·阿瑪Bomani Armah)發佈歌曲《耶拿六人》[82]

多米尼克·莫里索(Dominique Morisseau)取材耶拿六人創作劇本《根源之血》(Blood at the Root),2014年3月28日在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中央舞台首演。故事取某被告同樣在耶拿高中上學的姐妹視角,觀眾能從各學生的獨特視度看到早期事端直至法院定罪。劇作在國際舞台巡迴演出,評論稱該劇能「促進種族和司法公正核心與基本難題的探討」。[83]

其他反響

Thumb
2007年,立即停止戰爭和種族主義聯盟活動者在洛杉磯集會上為請願釋放耶拿六人徵集簽名

互聯網出現各種涉及耶拿六人案的請願。曾為颶風卡特里娜災民代言的在線代言團體變革之色Color of Change)呼籲地區檢察官沃爾特斯撤消所有起訴,還要求凱瑟琳·布蘭科州長調查檢察官的操守[84]。變革之色為六人的司法辯護籌得21.2萬餘美元,其中大部分源於線上捐款[85]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網站起初提供通向辯護基金的連結,但網站上的耶拿六人支持頁面捐款連結卻將潛在捐贈人引到捐助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頁面,而且沒有說明哪些資金會提供給耶拿六人。受到黑人博客作家批評數天後,該頁面連結改為指向辯護基金。[56]

南方貧困法律中心為比爾德辯護,聘請當地律師為貝利辯護,幫忙協調整體辯護策略[86]

耶拿六人集會後的幾個月里,法律辯護基金的會計和分配問題爭議四起。羅伯特·貝利在Myspace賬戶頁面張貼照片,顯示他將許多百元大秒塞進嘴裏,由此引發爭議。[87]電台主持人米高·拜斯登Michael Baisden)指控變革之色動用基金的過程黑幕重重,爭議進一步升級。變革之色為此在網站提供連結,由用戶核查已經兌現的支票。[88]霍華德·威特11月10日在《芝加哥論壇報》發文,稱變革之色是全美唯一在基金使用上完全透明的民權團體[89]。但威特質疑所有民權團體籌得的50餘萬美元基金去向,貝爾的律師聲稱當事人沒有拿到一分錢,六名被告的家人都拒絕公開捐款去向[89]

2007年9月22日,聯邦調查局調查白人優越主義網站公佈五名被告及部分家人的地址和電話,「以備有誰想上門主持公道」之舉。聯邦調查局發言人表示,他們認為網站「本質上就是在呼籲私刑」。[90]民權活動家阿爾·夏普頓聲稱,部分被告家屬一直接到威脅或騷擾電話[90]

後續發展

Thumb
自稱白人至上主義者的理查德·巴雷特在2007年9月20日的耶拿六人遊行現場

2007年9月25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密芝根州民主黨議員約翰·科尼爾斯宣佈將召集國會聽證調查「路易斯安那州耶拿發生的司法不公」,目標是迫使美國司法部採取行動[91]。聽證會於同年10月16日舉行,唐納德·華盛頓、阿爾·夏普頓等人作證,沃爾特斯拒絕前往作證。委員會大部分共和黨委員拒絕出席。德克薩斯州民主黨議員希拉·積遜·李Sheila Jackson Lee)對華盛頓及其他司法部官員稱:「你真可恥……身為人母我都要哭了,」[92]還稱「我想知道你到底準備怎麼做才能讓米高·貝爾出獄」[93]。華盛頓回復,聯邦政府對此事作用有限[93]

2007年12月19日,李和國會黑人黨團其他成員呼籲即將離任的布蘭科州長特赦耶拿六人,聲稱「我們相信無論米高·貝爾與耶拿六人犯下何等罪行,他們都已向社會付出足夠代價」[94]。布蘭科表示只能在州特赦委員會建議下特赦犯人,該委員會在她離任前沒有開會計劃。沃爾特斯表示,李「對種族平等的熱忱值得欽佩,但對事實的把握令人無法苛同」。[94]他還稱,巴克遇襲遠不止是學校打架那麼單純,「是與懸掛絞索無關的年輕人無端受到不可預料的襲擊」[94]

2007年7月31日,耶拿高中將引發爭議的大樹砍倒[11]。學校董事福勒表示:「那棵老樹沒有任何積極影響,只剩消極的一面。我在新校董會任職,大家都希望重新開始。」[95]福勒還稱,火災後學校重建本來就需要砍倒這棵大樹。也有人認為砍樹不能解決耶拿的種族歧視問題,貝利的母親卡塞普拉(Caseptla Bailey)就稱:「砍倒那棵美麗的樹不能解決現有問題」,「事情還會發生」。[95]

2007年10月13日,瓊斯和普維斯在阿特蘭大出席黑人娛樂電視台嘻哈音樂獎頒獎典禮,並獲邀頒發年度音樂視頻獎[96]。兩人上台時,台下觀眾起立鼓舞致意。司儀卡特·威廉姆斯Katt Williams)笑稱:「他們看上去也沒多兇悍嘛。」[97]瓊斯和普維斯在台上致辭感謝親朋好友、「嘻哈王國」廣播電台[97],以及前往耶拿遊行的人[97]

2007年11月29日,賈斯汀·巴克和雙親遞交民事訴狀[98],起訴案發時已經成年的兇手,所有兇手的父母,學生馬爾科姆·肖(Malcolm Shaw)和拉薩爾堂區學校委員會[99]。巴克的急救醫療賬單累計超過五千美元[99]。原告指控拉薩爾堂區學校委員會對學生監管不足,未能保持紀律,而且「明知學生在學校遇到威脅和襲擊」,卻依然沒有施行方案「阻止威脅和攻擊學生的危險活動」[99]

民事案暫時擱置等待刑事案完結。得知比爾德動用辯護基金支付私立學校學費後,巴克的律師決定推進民事案。貝爾的民事案律師提出動議,要求民事案由毛夫雷法官審理,案件再度擱置等法官聆訊動議。[100]毛夫雷不久後退休,羅納德·勒威爾揚(Ronald Lewellyan)於2009年3月16日受命審理民事案[101]。同年6月26日,法官批准巴克與耶拿六人的和解方案,針對學校委員會的民事案待定[54]

耶拿六人個人發展

Thumb
2007年9月20日,談話節目主持人米高·拜斯登與阿爾·夏普頓在耶拿的遊行隊伍前列

8月6日,耶格爾法官中止比爾德的緩刑,容許他進入康涅狄格州坎特伯雷學校就讀[102]。該校每年學費為3.99萬美元,其中一半是用耶拿六人辯護基金支付[103][104]。比爾德在該校參加籃球、棒球和欖球隊,於2010年畢業[105]

2008年5月10日,路易斯安那州厄拉警察擋下周末假釋時超速駕駛且沒有合適汽車保險的貝爾[106]。同年8月24日,他在接受有線電視新聞網電視採訪時承認2006年毆打巴克,還稱耶拿「種族氣息十足」[107]。三天後,路易斯安那州高中體育協會Louisiana High School Athletic Association)拒絕貝爾延長一年運動員資格的申請[108]。貝爾的父親馬庫斯·瓊斯(Marcus Jones)認為申請被拒是因為律師建議兒子承認罪行達成控辯交易。瓊斯對此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律師,米高就能打欖球」,「他們強迫他接受認罪協議,如果沒有接受,他就不會落得今天這步境地」[109]。2014年,貝爾已進入巴吞魯日南方大學就讀[110]

羅伯特·貝利在佐治亞州哥倫布的肖氏高中(Shaw High School)念書,還獲得額外一年打欖球的資格[103][111]

西奧·肖進入其他高中就讀並將學分轉移到耶拿高中,他在另一所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但拿到耶拿高中的文憑[103]。2018年6月3日,他從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並獲蓋茨公共服務法律學者全額獎學金[112][1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