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讓炯多傑(藏語:རང་འབྱུང་རྡོ་རྗེ་,威利轉寫:rang 'byung rdo rje,藏語拼音:Rangjung Dorje;1284年—1339年)又譯為讓烱多傑、讓瓊多吉、讓瓊多傑,生於芒康,一說後藏貢塘人。第三世噶瑪巴,為藏傳佛教噶舉派最高宗教領袖,將寧瑪派大圓滿傳承引進噶舉派的重要人物。
他生於芒康優莫雪山旁邊一戶以做陶器為生的人家,少時便自稱是噶瑪巴轉世。隨父母到定日,被確認,是噶瑪噶舉派第二代祖師噶瑪拔希的轉世。是為西藏第一個轉世靈童[1]。5歲時他到楚布寺接受噶瑪拔希的弟子奧金巴的培養,七歲出家為僧。十八歲請勛魯絳秋為親教師、格敦仁青為規範師受比丘戒,學習戒律。後來出任楚布寺住持。後到桑朴寺下院學習顯教,聽講《中觀論》、《慈氏五論》、《集論》、《俱舍》、《瑜伽師地論》、《因明》等教法。赴康區游化。後跟隨奧金巴學《時輪》法,聽講密續和密續釋新舊灌頂。又跟隨巴熱學《醫方明》等醫學典籍。後建德慶登寺,收徒傳法。1326年,到拉薩、西康等地傳法,興建一些小寺廟。1328年,建造一座蒙古式的撒桑橋。元文宗賜給他噶瑪拔希金印,1331年,應元文宗召進大都。至大都,文宗已去世,為元寧宗皇后灌頂,為文宗子燕帖古思授戒。1334年,返回烏斯藏,先後居住在楚布寺、桑耶寺,請人抄寫《甘珠爾》《丹珠爾》。1336年,再次進京,1338年,元惠宗封其為「曉悟一切空性的噶瑪巴」、灌頂國師,賜玉印。1339年他56歲時在元大都圓寂。[2]
他的弟子甚多,最重要的弟子是嘉華·永東巴(Gyalwa Yungtonpa,1296年-1376年),得到他的全部噶舉傳承,成為第四世噶瑪巴的上師。
他的弟子更欽·篤布巴(Kunkhyen Dolpopa,1292年-1361年)和雅德班欽(Yakde Panchen,1299年-1378年)改宗覺囊派(Jonang),成為該派大師。
著有《甚深內義》(Zab mo nang d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