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穿透之箭行動(英語:Operation Pierce Arrow)是指1964年8月5日,越南戰爭初期時美國對北越的一次轟炸行動。
事件起因為美國海軍驅逐艦馬多克斯號(DD-731)和特納 · 喬伊號(DD-951)在北部灣國際水域收集電子情報時與北越軍艦發生交火[1],並造成艦體輕微損傷。美國總統就北部灣事件立即作出回應,林登·約翰遜下令於1964年8月5日展開「穿透之箭」行動。[1]
這次行動中,分別從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CV-14)和星座號航空母艦(CV-64)出動64架次戰機對北越進行攻擊,造成下龍、高祿、大叻和福來地區的魚雷艇基地及榮市的儲油庫損毀。美國在北越的防空火力中損失了兩架飛機,造成飛行員理查德 · 薩瑟中尉(Richard Sather)死亡。[2] 而另一名A-4天鷹戰機飛行員中尉埃弗里特 · 阿爾瓦雷斯(Everett Alvarez jr)被俘,他成為越南戰爭中第一個美國海軍戰俘。[3]
據飛行員估計,這次空襲摧毀了北越10%的石油儲備,同時還摧毀重創了29艘P-4魚雷艇及炮艇。[4]
這是美國在北越和東南亞空中行動的開端,目的是試圖摧毀北越為開展南方游擊戰所需的基礎設施、戰爭物資和軍事力量。 隨着「穿透之箭」行動不斷擴大,到戰爭結束時,美國在越戰期間的轟炸總和是戰爭歷史上時間最長、最猛烈的一次。 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在東南亞投下了766.2萬噸炸彈,幾乎是美國在二戰期間投下的215萬噸炸彈的四倍。[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