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效應(英語:Warburg effect),被用於兩個不相關生物化學的觀測,一個在植物生理學中而另一個在腫瘤學中,都是由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瓦爾堡所提出。

植物生理學

植物生理學中,瓦氏效應是指在高氧濃度下光合作用出現減少[1][2]RuBisCO能啟動光合作用,而氧氣是二氧化碳碳固定RuBisCO的競爭性抑制劑。另外,氧氣刺激光呼吸從而降低光合作用產量。這兩個機制一起導致了瓦氏效應[3]

腫瘤學

瓦爾堡所提出的理論,認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遠大於正常細胞的原因來自於產生能量(例如ATP)的來源差別。癌細胞會偏向使用糖酵解作用取代一般正常細胞的有氧循環,所以癌細胞使用線粒體的方式與正常細胞就會有所不同。而癌細胞主要使用糖酵解作用取代有氧循環的現象,就稱作瓦氏效應[4]。這樣的現象也引起研究者的好奇,是否能藉由導引細胞恢復正常有氧循環,切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來阻止癌細胞生長[5],所以線粒體以及調控有氧循環與糖酵解作用間的過程也一直是癌症研究的重要問題[6]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