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川鰈(學名:Platichthys flesus)是分佈於歐洲近海的一種比目魚,生活於泥濘的淺海和河口灣。其自然分佈範圍北至白海,南至地中海和黑海,並通過壓艙水被意外引入加拿大和美國水域,可食用。
歐洲川鰈 | |
---|---|
弗拉芒附近海域捕獲的歐洲川鰈 | |
哈爾庫附近海域的歐洲川鰈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
目: | 鰈形目 Pleuronectiformes |
科: | 鰈科 Pleuronectidae |
屬: | 川鰈屬 Platichthys |
種: | 歐洲川鰈 P. flesus
|
二名法 | |
Platichthys flesus (Linnaeus, 1758)
| |
異名[2] | |
|
歐洲川鰈為橢圓形,雙眼擠在右側,成年體長一般為25-30厘米,最長可達60厘米。身體上半部一般為暗棕色,分佈有紅褐色斑點,腹部為白色。這種魚可將其背部顏色調整為與所處環境相似以使偽裝效果更好[3]。該魚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是甲殼類動物、蠕蟲和軟體動物。
物種命名
外貌描述
歐洲川鰈身體為橢圓形,體寬約為身長一半。目前最長的個體體長60厘米,最重紀錄則是2.93公斤,但一般個體則最多長到50厘米[4]。
歐洲川鰈背腹扁平,常倚靠於身體一側。在大部分幼魚成長的過程中,其左眼會逐漸移動至其右側,但也有百分之30的個體是右眼移動至左部。無論如何,其總是以眼睛所在的一側朝上。這一側呈橄欖綠色、淡棕色或淺黃褐色,夾雜有深褐色斑塊和紅色不規則斑點。而其身體朝下的一側則一般為純白色,其在歐洲的俗名「白牙鮃」便得名於這一特徵。該魚嘴小,吻部非常尖。其側線幾乎縱貫其腹部,僅在其胸鰭處有所彎曲。歐洲川鰈的背鰭自魚頭末端一直延伸至尾柄旁,無棘刺但有53-62根軟條;臀鰭同樣無棘刺,有37-46根軟條;尾鰭為方形,長度約為尾柄的二倍。歐洲川鰈鱗片粗糙,側線上有較大的鱗片,背鰭和胸鰭根部有小疣[4][5]。
物種分佈
歐洲川鰈自然分佈於大西洋東岸和北冰洋部分水域,以及地中海、黑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白海等陸緣海,後隨壓艙水擴散至至伊朗、美國和加拿大的水域[1],但目前尚未證據認為歐洲川鰈可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6]。
歐洲川鰈生活於自潮下帶至200米水深的沙質、泥質或卵石質海床等利於其偽裝的環境中,亦會生活於河口灣等鹽度較低的水域[1]。在不列顛群島,部分歐洲川鰈會在非繁殖季生活於淡水中,至繁殖季方洄游入海。有資料顯示歐洲川鰈曾出現在離海數十公里的蒙哥馬利郡、格溫內斯和加斯唐的河流中[5]。
生態
歐洲川鰈有洄游習性。它們每年秋季會自淡水入海,一般會在初霜時抵達河口灣。歐洲川鰈會在晚秋時繼續向更深的水域洄游越冬,並在春季時前往淺水繁殖。歐洲川鰈在洄游途中不吃不喝,每日前進5-7公里[7]。
不同緯度的歐洲川鰈繁殖季差別極大。低緯度海域的繁殖季可早至1月,而高緯度海域則可遲到7月才開始[7]。歐洲川鰈的雌魚會產下多達一百萬枚卵子。這些卵子的密度均小於水,因此會浮上海面並在此過程中由同樣輕於水的精子受精。受精卵一般在6-11天後孵化,具體孵化時間則取決於水溫高低。剛孵化的魚苗為隨波逐流的浮游生物。開羅美國大學的研究員發現該魚的魚苗會在漲潮時聚集於海水中層,而在退潮時則聚集於底層。其推測歐洲川鰈可能會利用潮汐進入淡水河流[8]。歐洲川鰈會的幼魚多生活於河流下游和河口灣等鹽度較低的淺水區,且性成熟時間較早:雄魚平均在11.5厘米時就已性成熟;雌魚的這一數據則是17厘米[5] 。
歐洲川鰈常和歐洲鰈雜交,這一現象在波羅的海西部尤其常見[9]。2018年,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波羅的海種一些在淺水區繁殖的歐洲川鰈實際上系另一物種。他們將其命名為「波羅的川鰈」,學名Platichthys solemdali[10]。有研究指出在過去5000年間由於溫度、鹽度和人類捕撈等影響,歐洲川鰈在和波羅的川鰈的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11]。
同人類間的關係
歐洲川鰈在歐洲各地是一種頗受歡迎的游釣魚,在愛爾蘭尤甚[12]。專門捕撈歐洲川鰈的釣客常用燈光吸引夜行的歐洲川鰈上鈎[6]。該魚可作食用魚,但其肉質不如鰨和歐洲鰈[5],因此在歐洲許多垂釣者往往會放生上鈎的歐洲川鰈[6],但美國美食家約翰·希爾茲卻稱讚歐洲川鰈「口感柔和,肉質上佳」[13]。目前歐洲川鰈最主要的產地為波羅的海以及丹麥和荷蘭周邊水域[1]。2010年,歐洲川鰈全球捕撈量為19000噸[9]。其主要烹飪手法有烤、炸、煎、煮、煙熏等[14]。
由於歐洲川鰈常生活在河口灣這一污染重災區,其易受水中各類化學污染物的影響。許多污染嚴重水域的歐洲川鰈血液中有卵黃生成素等化學物質存在,並因此導致血液中的雌激素超標[15]。雖然其受環境雌激素影響較低[15],但還是不斷有發現雙性個體的報告[1]。
種群現狀
總體來看,歐洲川鰈種群數量龐大、穩定,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滅絕之虞,故IUCN將其評為「無危」(IUCN)[1],唯有地中海種群因其在1980年代數量銳減而被評為「近危」(NT)[16]。然而,由於在與歐洲鰈和波羅的川鰈的競爭中落入下風,歐洲川鰈在芬蘭灣水域已幾乎滅絕[11]。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