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終(?—100年),字子山,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1]東漢校書郎,著《春秋外傳》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萬字。[2]
生平
楊終十三歲時,任郡小吏,太守對他的才華感到震驚,於是派他到京師學習,學《春秋》。漢明帝時,徵召楊終到蘭台,拜爲校書郎。[3]
建初元年(76年),時任校書郎的楊終上疏認為近年在北方討伐匈奴,向西方開通三十六國,導致百姓連年服徭役,運輸耗費資金龐大。百姓愁苦足以憾天動地,因此希望漢章帝留意省察!漢章帝將楊終的奏書下交讓大臣們討論,第五倫和楊終的看法一致,但牟融和鮑昱都認為孝順的孩子不能更改變父親的主意,而伐匈奴、屯西域,都是先帝的決議,不應該改變。楊終再次上書說:「秦始皇時修長城,工程龐大、經常徵徭役,胡亥不修正這樣的政策,所以失去天下。因此,漢元帝放棄珠崖郡,光武帝斷絕西域諸國,不讓遠方的夷民穿上我們的衣服。春秋時期魯文公拆泉台,《春秋》譏諷說:『祖先造台而子孫毀台,還不如留着它不居住。』這是因為泉台的存在不會妨害百姓。魯襄公建立三軍,被魯昭公裁捨,君子卻讚揚他的舉動,認為不裁捨就會妨害百姓。現今在伊吾、樓蘭、車師、戊己駐防的士兵這麼久還不讓他們回家,[4]這不是天意。」漢章帝遵從了楊終的意見。[5]
建初四年(79年),楊終向漢章帝建議:「漢宣帝曾廣召群儒,在石渠閣討論《五經》。現今天下太平,學者們能夠完成事業,但那些無法通曉大義而拘泥於辨析章句的儒生,破壞了《五經》的原意。應該要效法石渠閣之事,成為後世永久的楷模。」漢章帝採納了楊終的建議。[6]於是漢章帝詔群儒在白虎觀討論《五經》相同和不同的見解。楊終因事獲罪被關,博士趙博、校書郎班固、賈逵等人認爲楊終通曉《春秋》,在學術上有獨特的見解,於是上表請求赦免他,楊終又上書替自己申訴,當天就被赦免,於是楊終能夠參與白虎觀會議。後來受詔刪減《太史公書》十多萬字。[7]
明德太后的哥哥順陽侯馬廖,為人謹慎,但性情寬容,無法管束馬家子弟,導致馬家子弟驕傲奢侈。[8]楊終和馬廖向來友好,於是楊終寫信勸諫馬廖[9]:「您地位尊貴,四海之內的人都對您有所期望。您的弟弟黃門郎馬防與馬光很年輕,血氣方剛,沒有竇長君的退讓精神,反而結交一些輕浮狡詐的朋友。對他們放縱而不教誨,會導致他們越來越任性,要鑒念過去的教訓,否則令人寒心。」但馬廖沒採納楊終的勸告。[10]
楊終的哥哥楊鳳擔任郡吏,當時太守廉范被州府考察,派遣楊鳳問候楊終,楊終為廉范游說,結果楊終獲罪被遷往北方。漢章帝東巡視察,鳳凰、黃龍一同出現,[11]楊終贊頌嘉瑞,上述祖宗光輝功德,作《符瑞詩》十五章,制《封禪書》,上奏後,詔令將楊終免罪返還故鄉。[12][13]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