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潘古城牆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縣治進安鎮,始建於明朝。
松潘古城牆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四川省松潘縣 | ||||
座標 | 32°38′10″N 103°35′43″E | ||||
分類 | 古建築 | ||||
時代 | 明 | ||||
編號 | 5-386 | ||||
認定時間 | 2001年6月25日 | ||||
|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將軍西玉在平定叛亂後進駐松州,上書明太祖朱元璋,建議在松州設置軍衛。設衛時,開始修築城牆,西緣山麓,東臨岷江,歷時五年築成。當時設五門,東覲陽、南廷薰、西威遠、西南小西門、北鎮羌。明英宗正統年間(1435年-1449年),松潘發生民變,平定後加筑西部城牆到山巔。1882年(光緒八年),城牆東南隅塌陷,總兵夏毓季、同知蔡懋康籌款培修。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東北隅塌陷,同知陳周禮籌款培修。城垣大部分被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城牆大部分為近代新修,城牆上插設彩旗、假人武士、大炮模型等。
松潘城牆的磚長50厘米,寬25厘米,厚12.5厘米,重達30公斤。築城的時候,磚與磚之間的結合所用材料是用糯米、石灰、桐油熬製而成,風乾後堅不可摧。至今築城時燒磚的古窯還能在松潘的「窯溝」看到。松潘城牆全長6.2公里,築城的時候有7道城門,包括外城的兩道門:臨江(東西向)和阜清(南北向)。城門用大塊條石砌成拱卷,上部呈月牙狀,與石拱橋原理一樣。門基大石上雕鏤有各種浮雕圖案,花鳥蟲魚等,而現在仍然可以看到白鶴、鹿的組圖,專家稱寓意「六合同春」。
現在殘存的四門門洞均寬為6米,最高處8.8米。城牆最厚的地方厚度為31.5米,據測算,比天安門城牆厚5米。[1]1991年4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