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基努斯(Longinus,?-45年[1]),是命名於中世紀及現代基督宗教傳說中,耶穌受十字架刑後,為確定耶穌是否已經受刑而死,因而用一枝長矛戳刺耶穌的側腹位置的羅馬帝國士兵。由於長矛沾上了耶穌的血液,被一些基督徒視為聖物,長矛亦以物主朗基努斯之名命名為朗基努斯槍。[2]
福音書並未記載這名羅馬士兵的名字。傳說表述這名羅馬士兵稱為朗基努斯[3]。傳說進一步描述他是《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記載的十字架前之百夫長(羅馬軍隊的軍長),見證:「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4][5]!」「這個人真是義人[6]!」自此之後,他成為了一名基督徒,被天主教、東正教及其他傳統基督教教派視為聖人。
傳說起端
福音書並未記載這名羅馬士兵的名字,「朗基努斯」之名出自經外書《彼拉多行傳》的補遺偽典《彼拉多福音》中。朗基努斯並非一開始便是聖人,早期傳說中,公元4世紀發現偽典《希律王致彼拉多之信》表示,朗基努斯因為戳刺耶穌的側腹而遭受天罰,他被安置在山洞內,一到夜晚就被獅子咬噬,直至天亮,他的傷亦會立即痊癒,周而復始,直到時間盡頭[7]。其後傳說變化了,朗基努斯皈依基督教,但英國研究聖人學者薩賓·霸菱-古爾德觀察:「朗基努斯這個名字,在715年君士坦丁堡牧首傑曼努斯一世時代之前的希臘不見經傳,主要取自西方經外書《彼拉多福音》。這些不是可靠文獻證明他是殉道聖人[8]。」然而,傳說線索說明朗基努斯出生於薩謨奈地區的小鎮蘭恰諾中,即現代意大利中部的阿布魯佐地區[9][10],亦有說法他出生在卡帕多西亞[1]。
傳說朗基努斯原是猶太地的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手下得力的百夫長,患了嚴重眼疾,他和他的羅馬帝國軍隊士兵負責押送耶穌到刑場,他負責確定耶穌是否已經因刑而死,當長矛戳刺耶穌的側腹位置時,血水沿着長矛流到他手上,然後他用沾血的手抹向自己的眼睛,他的眼睛立即痊癒,而且有了治療眼疾的能力,驚嘆:「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耶穌死後的種種異像使他離開軍隊皈依基督教,在使徒的教導下成為一位修士,在往後的38年在卡帕多西亞和該撒利亞(現土耳其開塞利)傳教,最後自然逝世[11]。
但另一種說法表示,朗基努斯因信仰而被異教祭司隸捕,祭司強迫他禮拜偶像,他厲言拒絕,並和祭師理論,憤怒的祭司將他打斷牙齒,剪掉舌頭。但是朗基努斯仍奇蹟般繼續清楚說話,並破壞祭司面前的幾個偶像,魔鬼由偶像竄出,入侵祭司和他的追隨者,朗基努斯驅逐魔鬼,令祭司的追隨者和整個城市的人民改宗基督教。祭司逐漸變瞎,失去所有追隨者,又怕太多人轉信基督因而令當權者摧毀整個城市,祭司要求朗基努斯停止傳道不果,將其斬首,他的血濺上祭司的眼睛,使祭司回復光明,後來祭司亦轉信基督教[1][12][11]。
遺骸和聖矛
朗基努斯(Longinus)大概拉丁化希臘字Longche(λόγχη),這字用於《約翰福音》19:34,意為矛[13]。首次出現在586年,佛羅倫斯勞倫森圖書館館藏敘利亞拉布喇福音書泥金裝飾手抄本中,十字架旁持矛士兵圖像上,同時有希臘字橫寫書信記載。那枝矛就是為人所知的聖矛,或稱更後期的名字命運之矛,6世紀時開始為耶路撒冷的聖物,雖然當時仍沒有用到無名百夫長「朗基努斯」命名,但在聖杯傳說中已有相當地位。在一些中世紀的民間傳說,例如,《黃金傳奇》,觸摸矛頭耶穌的血可以治癒盲眼[14]。
朗基努斯的遺骸,共兩次被找尋和失落。第一次在1304年於曼圖亞發現,連帶沾上了寶血之聖矛。當時的發現補充了朗基努斯傳說,表示他將耶穌的遺體解下十字架,並協助清洗。因聖杯傳說影響,接着的13世紀朗基努斯遺骸和聖矛受到博洛尼亞相當重視,兩者被博納科爾西家族持有,送到曼圖亞聖安德烈亞大教堂作聖體聖事之用[15]。
遺骸和聖矛分散到布拉格與及其他地方,1492年聖矛送到梵蒂岡聖奧古斯丁教堂,但撒丁島宣稱他們擁有遺骸,而希臘則表示朗基努斯的遺骸一直埋葬在他殉難的地方卡帕多西亞[12][16]。
現代敬禮
在天主教、東正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朗基努斯通常以殉道者的身份被尊敬。朗基努斯列入羅馬殉道聖人錄,卻沒有提到他殉難的過程,僅僅表示:「在耶路撒冷有聖朗基努斯的紀念活動,他用長矛戳刺十字架上耶穌的側腹[17]。」天主教朗基努斯瞻禮日在3月15日[12]、東正教瞻禮日在10月16日[18]、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瞻禮日在10月22日[19]。
由貝尼尼雕塑的聖朗基努斯像,是他四個雕塑的聖人像系列之一,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中,命運之矛的破片亦在此地收藏。
朗基努斯傳說,在現代影視之中仍有相當關注,歐文·皮切爾1939年電影《大誡律》之中,阿爾伯特·德科飾演一名羅馬軍官為猶大山地的稅官護航,他後來因為各各他的經歷而成為基督徒。而喬治·史蒂文斯1965年電影《萬世流芳》,由尊·榮友情客串朗基努斯,明確表示朗基努斯在各各他說出:「這個人真是義人[20][2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