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涅托(希臘語:Μανέθων/Μανέθως,羅馬化:Manetho/Manethon;生卒年不詳;活動時期公元前四世紀末—公元前三世紀初),亦稱曼內托。古埃及祭司和歷史學家,用希臘文寫成《埃及史》,該書有片段為教會歷史學家保存下來,成為今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歷史劃分為30個王朝和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三個時期,這種分期法有一定的準確性,至今仍為學術界所沿用。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3月26日) |
姓名
曼涅托的埃及文原名已經亡佚,但咸信意思為「托特的真理」、「托特的禮物」、「為托特所愛」。[2] 其他可能的拼法為Myinyu-heter,意指馬群;或'Ma'ani-Djehuti,意指我曾見過托特。
希臘語文獻來自迦太基的大理石像題詞[3],以及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將其姓名拼作「Μανέθων」(Manethon)[4]。
生平
曼涅托,多視為土生埃及人,而母語是埃及語。儘管如此,據傳他只用希臘語為希臘語讀者寫作。著有《駁希羅多德》、《聖書》、《論古代與宗教》、《論節日》、《論 Kyphi 的準備》和《物理學摘要》。而《塞拉比斯書》亦歸功於他。[5]
埃及史
曼涅托的《埃及史》提供了《出埃及記》的負面敘述:[6] 埃及因猶太人為痲瘋不潔的賤民而驅除他們。在奧薩西夫(Osarsiph)的帶領下,猶太人反抗埃及;奧薩西夫自稱摩西,並破棄埃及的法律[7],燒殺擄掠[8][9]。奧薩西夫宣佈猶太人「既不應崇拜埃及的神明,也不誡埃及的神聖動物」[8]。
註腳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