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德守則(英語:Goldwater rule),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職業道德守則第7條第3款的通稱。這一條款規定精神科醫生只有在親自診斷患者後才能得出診斷結果。條款是根據美國參議員貝利·高華德命名的。[1][2][3]

Thumb
美國參議員貝利·高華德

內容

美國醫學會的《醫療職業道德守則》中第7條要求醫療從業者有責任為提升公眾和社區健康做出貢獻,精神醫學學會在此基礎上編寫了《醫療職業道德守則:適用於精神醫學的註解版》,其2013年版本在這一條下第3款原文如下:

§ 7.3 On occasion psychiatrists are asked for an opinion about an individual who is in the light of public attention or who has disclosed information about himself/herself through public media. In such circumstances, a psychiatrist may share with the public his or her expertise about psychiatric issues in general. However, it is unethical for a psychiatrist to offer a professional opinion unless he or she has conducted an examination and has been granted proper authorization for such a statement.[1][4][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譯文:有時公眾會向精神科醫生咨詢某公眾關注人物的精神狀態。此種情形下,醫生可向公眾分享與精神健康話題相關的總體專業知識。但直接判斷公眾關注人物的精神狀態則違背職業道德,除非該醫生曾親自為此人檢查診斷且獲得討論此事的適當授權。

條款內容的具體界定引發了討論。原文中只提及「公眾關注人物」,未詳細說明是否包含歷史人物。實際研究中,溫斯頓·丘吉爾躁鬱症希特拉的心理狀態等歷史人物的精神問題都是精神科醫生的研究對象,醫學界和醫學史界對此的共識是,基於歷史材料記錄做出的診斷可以視作醫生本人親自做出的診斷,相關的研究和言論不違反此守則。[1][6]

條款中僅提到「專業觀點」(professional opinion),未明確具體的觀點內容。美國精神醫學界一般認為,通過公開言論分析人物的精神狀態是可接受的行為。精神科醫生可以談論某人表現出的症狀,但不能做出具體的診斷,在未親自檢查診斷時不能將該人物與某種精神疾病聯繫起來。[1][6][7]

歷史

Thumb
《事實》雜誌在封面以大標題寫出「1,189位精神科醫生稱高華德心理狀態不適宜總統職位!」

196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共和黨候選人貝利·高華德對陣民主黨候選人林登·約翰遜。1964年7月,美國雙月刊雜誌《事實雜誌英語Fact (US magazine)》(Fact)主編拉爾夫·金斯伯格英語Ralph Ginzburg調查了12,356位精神科醫生,詢問他們對高華德精神健康狀況的看法。調查僅有一個問題「你認為貝利·高華德以他的精神狀態,是否適合成為美國總統?」[1][8]

最終2,417人回復了《事實》的問題,其中1,189人認為高華德的精神狀態不適宜總統職位。問卷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有效性已不可考。[1][8]《事實》雜誌在9月刊登了這一結果,在封面以大標題寫出「1,189位精神科醫生稱高華德心理狀態不適宜總統職位!」,並引用了精神科醫生的評價,大部分為負面言論。[1][9][10]

隨後此事遭到公眾的廣泛批評,指責這些精神科醫生不應在未親自診斷過的情況下就發表專業診斷結論。美國精神醫學學會也譴責意圖利用精神科診斷來實現政治目的的做法。[1][9][10]高華德敗選後,於1966年起訴了金斯伯格,提出雜誌的這一言論屬誹謗行為。高華德最終勝訴,獲得75,000美元賠償。[8][9][10][11]案件一度上訴至最高法院大法官判決高華德勝訴,但休戈·布萊克威廉·道格拉斯兩位大法官持異議,認為此言論屬於憲法第一修正案中規定的言論自由[1]

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了《醫療職業道德守則:適用於精神醫學的註解版》。精神醫學學會認為,精神科醫生具有公眾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公眾很容易相信其言論權威可信,因此必須建立職業道德標準規範精神科醫生的言論。為避免類似事件,《守則》中正式要求精神科醫生必須親自診斷且獲得授權許可之後才可以發表診斷結論,否則即視為違反職業道德。這一條款也因此以高華德的名字命名。[1][9][10]

相關爭議事件

比爾·克林頓

1998年,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陷入萊溫斯基醜聞,有精神科醫生認為他有性癮自戀,《華爾街日報》也稱克林頓的行為表現出「反社會人格」。類似言論遭到時任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會長赫爾伯特·薩克斯(Herbert Sacks)的批評。他稱這種「坐在椅子裏就給出診斷」的行為違反了高華德守則,精神科醫生不應該只通過新聞報道就對克林頓做出診斷。[1][12]

唐納德·川普

2017年,35位精神科醫生聯名向《紐約時報》寫信,表示時任總統唐納德·川普可能存在自戀等精神問題。[3][13]這一行為遭到批評,批評者指責其違反此項原則。美國精神醫學學會重申此前一年的警告,稱類似行為「不僅違反職業道德,而且不負責任」。參與編寫《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的精神科專家艾倫·法蘭西斯英語Allen Frances也指責這封信違反高華德守則,對民眾是一種「誤導」,也是對真正精神疾患的不尊重。[3][7][8]事件之後一度有報道稱另一職業協會美國心理分析師協會英語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允許會員發表類似言論,報道稱該協會「不受高華德守則約束」,「認為會員的政治評論與職業道德無關」。心理分析師協會隨後聲明,不鼓勵會員違反這一守則,認為心理分析師雖有權評論政治人物,但在「涉及診斷」時應尤其「謹慎」,也應受到職業道德的限制。精神醫學學會則再次強調學會對於此項守則的立場不變。[14][15]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