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勒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情绪勒索(英语:Emotional blackmail,亦可称“FOG”),是一个由心理治疗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发扬的词汇,意指一种在关系中不愿意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并企图以威胁利诱控制他人的行为模式[1][2];它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主张恐惧(Fear)、义务(Obligation)、罪恶感(Guilt)〈取其英语首字母缩写为“FOG”,同时有“如迷雾(fog)般”之双关语意),是介于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互动戏码(play)中,主要的“人际沟通动态”(transactional dynamics)[3]。理解这些动态(dynamics),对于尝试要从他人的掌控行为(controlling behavior)跳脱出来的人是有用的,同时也有助于克制他们自己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愿、麻烦沉重的、甚至自我牺牲的事物的强迫感[1]。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则用心理阴影(shadow)的概念指出了这种情绪不舒服的根源其实来自当事人内在的阴影[1]。
![]() |
概述
- 过度在乎别人感受者
- 习惯自我怀疑者
- 无法拒绝不合理要求者
- 渴求他人肯定者
- 有自杀的倾向
- 贬低自己者
道德是一种无明确规范的行为准则,道德绑架指的是在无明确规范的行为准则下,利用道德,令其他人行为上或想法上受到影响,做出违反自主意识的作为。例如年老乘客以“敬老”为由,要求年轻的乘客让座。或者,年长家人向年轻家人预告会作出一些激烈行为,使年轻家人关心他们。[原创研究?]
一些处于较弱势的人士(如长者),可以透过情绪勒索使他人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身上。[4]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