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斯·弗蘭克·約翰斯頓-威爾遜爵士(英語:Sir Angus Frank Johnstone-Wilson,1913年8月11日—1991年5月31日),英國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大英帝國勳章(CBE)獲得者。他的小說《艾略特夫人的中年》曾獲得1958年的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3]
安格斯·威爾遜 Angus Wilson | |
---|---|
出生 | Angus Frank Johnstone-Wilson[1] 1913年8月11日[2] 英格蘭 薩塞克斯郡 濱海貝克斯希爾[2] |
逝世 | 1991年5月31日[2] 英格蘭 薩福克郡 伯里聖埃德蒙茲[2] | (77歲)
墓地 | 英格蘭 薩福克郡聖埃德蒙茲 West Suffolk Crematorium |
母校 | 西敏公學 牛津大學墨頓學院 |
創作時期 | 1949–1986年 |
代表作 | 《盎格魯-撒克遜態度》(1956年),《艾略特夫人的中年》(1958年) |
獎項 | 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1958年), 大英帝國勳章 (1968年), 下級勳位爵士 (1980年) |
伴侶 | 托尼·加勒特(Tony Garrett) |
生平
威爾遜出生在英國薩塞克斯郡貝克斯希爾。他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來自南非德班的一個富有商人家庭。[4][5][6]
威爾遜曾就讀於西敏公學和牛津大學莫頓學院。[7]1937年,他成為大英博物館的一名圖書管理員,負責編輯更新圖書總目錄。 在這之前,他還做過輔導教師,也曾和哥哥一起共同經營一家餐館。[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安排在英國海軍的密碼破譯中心——布萊切利園,做解讀意大利海軍代碼的工作。由於工作中佩戴着色彩鮮艷的大蝴蝶結,人們便戲稱他為「知名的同性戀者」。巨大的工作環境壓力,導致了他的神經衰弱。[9]
在二戰結束後,他回到了大英博物館,並在那裏遇見了托尼·加勒特(Tony Garrett)——他的餘生的同伴。
威爾遜最開始的出版作品是一系列的短篇小說集。隨後,一篇風格大膽的同性戀小說《鐵杉之後》(英文:Hemlock and After)讓他一舉成名,並收到了很多歐洲文學講座的指名邀請函。[10]
1955年,雖然經濟狀況並不好,但他還是辭去了在大英博物館的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的文學評論家,並移居到了薩福克郡。
從1957年開始,他啟程到更遠的地方巡迴演講,遍及日本、瑞士、澳大利亞和美國。[11]1968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CBE)。在之後的幾年,他獲得了文學領域的許多獎項和榮譽稱號。他在1980年被封為爵士,並在1982年到1988年間擔任英國皇家文學學會主席。1991年5月31日,他在療養院死於中風,享年77歲。最後他被埋葬於英國薩福克郡的聖埃德蒙茲。
著作
- 《鐵杉之後》Hemlock and After (1952)
- 《盎格魯-撒克遜態度》Anglo-Saxon Attitudes(1956)
- 《艾略特夫人的中年》The Middle Age of Mrs Eliot (1958)
- 《在動物園的老人》The Old Men at the Zoo (1961)
- 《夜訪》Late Call (1964)
- 《可不是鬧着玩的》No Laughing Matter (1967)
- 《像是用了魔術》As If By Magic (1973)
- 《錯誤集合》The Wrong Set (1949)
- 《如此可愛的渡渡鳥》Such Darling Dodos (1950)
- 《查爾斯·狄更斯的世界》The World of Charles Dickens (1970)
- 《淘氣兩兄弟》The Naughty Nineties (1976)
- 《吉卜林的奇異旅程》The Strange Ride of Rudyard Kipling: His Life and Works (1977)
參考文獻
著作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