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1945—)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隅良典(日語:大隅 良典/おおすみ よしのり Ōsumi Yoshinori,1945年2月9日—),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現任東京科學大學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1]等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大隅教授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威利獎[2]。2016年他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3][4][5][6]。
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由於相關論文被大量引用,因此名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7]。2006年,日本學士院高度評價大隅的成就:「一貫正面致力於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的闡明,完全不跟風」[8],並授予他日本學士院獎[9][10][11]。2012年再以極高評價獲得「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哩路」京都獎(基礎科學部門)[12][13]。2016年10月3日由於「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最終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4][6]。
時值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5年2月9日,大隅良典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14][9],其父為九州帝國大學教授,大隅良典則是家中四兄弟的老么[9]。幼少時期,大量閱讀兄長贈送的自然科學讀物[9],其中又以八杉龍一的《動物的歷史》(生きものの歴史)、麥可·法拉第的《蠟燭的化學史》、三宅泰雄的《空氣的發現》(空気の発見)最令他感動,也啟發了對科學的興趣[9]。
其後,大隅考入東京大學理科二類[9]。起初他想在理學部學習化學,但又被教養學部新設置的基礎科學課程吸引,便轉變了方向[9],神原秀記與渡邊公綱成為他在基礎科學科的同級生[9]。1967年從東大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後[14][9][15],進入東大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繼續深造[9]。由於受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研究吸引,他師從今堀和友教授[9]。博士班時期,大隅其實是在京都大學大學院就學的[9],1972年結束東大博士課程(期滿退學)[15],1974年取得東大理學博士學位[14][9],論文題目為《關於Korishin E3作用機制的研究》[16]。
在恩師今堀和友的引介下,大隅遠渡美國,進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傑拉爾德·埃德爾曼的研究室,在洛克菲勒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4][9]。當時,埃德爾曼的研究方向開始從免疫學轉向發育生物學,大隅也確立了畢生從事體外受精研究的方向[9]。
其後,大隅響應的東大教授安樂泰宏的邀請返回日本[9]。1977年至1986年間擔任東大理學部助手[14][9],1986年升任講師,1988年轉至教養學部擔任助理教授[14][9]。1996年轉至岡崎國立共同研究機構設置的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擔任教授[14][9]。2004年擔任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生命科學科兼任教授[14][9]。2009年從綜研大退休,獲名譽教授稱號[14]。同年擔任東京工業大學綜合研究院特聘教授[9]。現在是東工大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17]。
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後,大隅隨後在東京工業大學召開記者會,他對於自己獲獎感到十分光榮,並提到自己的興趣就是做別人不做的事,因為發現沒人做的事很快樂,他也期盼社會多關注基礎研究、展望未來,勿為「有用」一詞所侷限[5]。
大隅從屬的學術團體包括:日本植物學會、日本植物生理學會、日本生化學會、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會等。
大隅良典於2016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後在斯德哥爾摩發表談話,提到:「在年輕世代中,被要求在極短期間就交出研究成果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我希望打造出一方個人能盡情探究其志趣的科學淨土。」長期以來他對於「日本的科學正在空洞化」的警告,開始成為媒體焦點。[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