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平等和共融(英語: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簡稱DEI、EDI)是一個社會術語或原則,泛指旨在促進不同群體獲得公平待遇、充分代表性及參與機會的理念及政策框架;有關概念旨在針對歷史上曾經被歧視或缺乏代表性的群組[1][2]。其中,三個概念的意思如下:
- 多元(diversity):尊重及推廣團體的身份多樣性,包括性別、種族、性取向、殘疾、年齡、文化、階級、宗教、政治觀點等[3]。
- 平等(equity):在正視不平等問題的基礎上,公平地分配資源和機會,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平等的成果[4]。
- 包容或共融(inclusion):創造一個接納不同背景的人士的環境文化,確保所有人均可被傾聽及尊重[5][6]。
該概念原本在美國的社會背景下創建的,其原本的理念和相應舉措也帶着美國中心主義的色彩。該詞組之後也隨着美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傳播到了全球,在其他社會背景下也會有不同的詮釋。[7][8]
美國發展史
美國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後,開始在政府、高校、企業中施行該理念,在進入21世紀後,其縮寫詞「DEI」開始流行,許多美國企業和高校開始在DEI方面花費大量投入,並專門開設DEI崗位。企業和高校會對員工進行這方面專門的培訓,高校還會有特設的獎學金以資鼓勵。[9][10]多元、平等和共融計劃旨在創造更好、更舒適的組織內環境,然而美國的一些組織在具體落實上僅會增加來自歷史上受歧視群體的比例,例如種族配額、平權行動、「為多元化而多元化」等。[10][11]
2003年,據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教授托馬斯·安東·科尚估算,美國企業每年在DEI方面的支出為80億美元。進入2010年代中葉,隨着Black Lives Matter和#MeToo運動的興起,美國DEI方面的招聘出現了大幅增長。[12]2015年,Google公司承諾在這方面投入1.5億美元。[13]2018年,招聘網站Indeed報告稱,過去兩年DEI專業人士的崗位數增加了35%。[12]美國不少高校會要求成員做出「多樣化聲明」,一些大學還會用此聲明來篩選應聘者。[9]
但隨着DEI計劃的推廣,也激起了涉嫌逆向歧視的質疑。[10]進入2020年代,DEI愈加成為美國政治的關注點。[9]德克薩斯州立法從2024年起禁止在公立高校設立DEI辦公室,隨後一眾共和黨主導的州也紛紛跟進出台法案取消高校的DEI計劃。[14]共和黨議員還在推動美國國防部關停其機構的DEI辦公室。[15]2023年7月,眾議院投票決定禁止五角大樓和軍隊內的所有DEI辦公室以及開展的DEI計劃,所有民主黨人和四名共和黨議員對眾議院的該提案投了反對票。[16][17]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第二次上任美國總統當天,簽署了結束聯邦政府中DEI項目的行政命令。聯邦政府中所有與DEI有關的辦公室、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都將關閉和註銷。[18]
延伸概念
相關條目
- 肯定性行動
- 企業平等指數
- 批判性種族理論
-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 企業社會責任
- 公平機會僱主
- 健康公平
- 人力資源
- 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條
- 彩虹資本主義
- 覺醒文化
- Sweet Baby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