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塞爾維亞語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羅馬化: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通稱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語C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羅馬化:Srbija i Crna Gora[1],簡稱塞黑,為前南斯拉夫餘下沒有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兩個共和國於2003年至2006年組成的鬆散聯邦制國家。塞黑兩國於1992年首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該聯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組,並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獨立公投,獨立派以微弱的票數55.4%優勢獲勝。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議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的法定繼承國,塞黑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快速預覽 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 首都 ...
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
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
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
2003年—2006年
塞爾維亞和黑山國旗
國旗
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徽
國徽
國歌:Hej, Sloveni
嘿,斯拉夫人!
塞爾維亞和黑山的位置
首都貝爾格萊德[i]
常用語言塞爾維亞語
政府邦聯
國家領導人
總統總理
 
• 2003年—2006年
斯韋托扎爾·馬羅維奇
歷史時期後冷戰
2003年2月4日
• 解體為塞爾維亞黑山
2006年6月5日
面積
2006年102,350平方公里
人口
• 2006年
10832545
貨幣塞爾維亞
 • 塞爾維亞第納爾
黑山及科索沃大部分地區[ii]
 • 歐元
時區UTC+1
電話區號381
互聯網頂級域.yu
前身
繼承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塞爾維亞
黑山
今屬於 黑山
 塞爾維亞
 科索沃[iii]
  1. 無官方首都,但立法和行政機構均位於貝爾格萊德,而波德戈里察則為最高法院所在地。
  2. 黑山和科索沃事實上使用的貨幣。
  3. 未受廣泛承認。
關閉
快速預覽 南斯拉夫歷史系列條目 ...
關閉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形成後,兩國之間日益疏遠,而重組後的塞爾維亞和黑山是一個鬆散的聯邦,接近於邦聯,但仍維持單一國際法人人格,兩個加盟共和國只有在外交、國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以及貨幣(南斯拉夫第納爾歐元)體系,國家最高機構也分散在貝爾格萊德波德戈里察兩個首都。聯邦憲法規定任何一個共和國可以在2006年以後通過公民投票尋求獨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運用了這一項權利,通過公投解散了塞黑國家聯盟。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之後,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實際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各方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塞黑聯盟解體時,科索沃主權和領土問題仍待解決,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堅持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人則不願看見科索沃獨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時任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正式宣佈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獨立,現獲得部分國際社會承認其國家地位,但塞爾維亞政府至今仍視科索沃主權為其管轄的科索沃自治省

歷史

政治

行政區劃

地理

人口

經濟

節假日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