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希龍屬名Isisaurus,或譯伊希斯龍伊希龍,意為「印度統計研究所英語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蜥蜴」)是泰坦巨龍類的一蜥腳類恐龍,生存於約7000萬至66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印度斯坦(Hindustan)古陸。模式種兼唯一種柯氏埃希龍Isisaurus colberti)起初於1997年被列為泰坦巨龍屬下的一個種,後於2003年獨立成屬。由於相對完整的化石,埃希龍成為知名度較高的泰坦巨龍類之一。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埃希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馬斯垂克期
70–66 Ma
Thumb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演化支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屬: 埃希龍屬 Isisaurus
Wilson & Upchurch, 2003
模式種
柯氏埃希龍
Isisaurus colberti

(Jain & Bandyopadhyay, 1997)
異名
  • 柯氏泰坦巨龍 Titanosaurus colberti
    Jain & Bandyopadhyay, 1997
Close

發現史

1984至1986年間,在印度馬哈拉什特拉邦錢德拉布爾縣瓦羅拉附近的Dongargaon山(座標:北緯20.212318,東經79.090709)進行挖掘,發現一具未知的蜥腳類骨骸。當地屬於拉米塔層英語Lameta Formation泥岩斷層,地質年代為馬斯特里赫特階。標本於1997年由挖掘者梭罕·齋英語Sohan Lal Jain和Saswati Bandyopadhyay將標本描述為泰坦巨龍屬的一個新種:柯氏泰坦巨龍Titanosaurus colberti),種名紀念美國地質學家艾德溫·H·柯爾伯特英語Edwin H. Colbert[1][2]2003年,保羅·阿普撤奇(Paul Upchurch)和傑弗瑞·威爾森(Jeffrey Wilson)將之命名為獨立的屬埃希龍(Isisaurus)。[3]屬名以印度統計研究所英語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的簡稱ISI為名,這裏是化石最初進行研究的地方。

埃希龍的化石在當時已知的泰坦巨龍類中算是保存較完整的,有大部分顱後骨骼。正模標本ISI R 335/1-65部位彼此相關、大致關節連接,是一副缺乏頭骨、大部分包覆於石膏內的骨骼,發現在23×8公尺的範圍內,由部分頸椎、背椎脊柱、薦骨、尾椎、肋骨、完整的骨盆、左肩胛骨、左鳥喙骨組成,橈骨、手部、後肢、腳骨皆遺失。[1]自首次發表後,相繼有更完整的個體化石發現。[4][5]

巴基斯坦帕布層英語Pab Formation也記載了與埃希龍有關的腦殼。[6]

描述

Thumb
復原圖

埃希龍是中等體型的蜥腳類,2016年葛瑞格利·保羅英語Gregory S. Paul身長18公尺及體重15公噸。[7]2020年莫里納裴雷茲和拉臘曼迪給出身長11公尺、臀高3.9公尺、體重11.5噸的估計值。[8]埃希龍有着怪異的身體比例組合:長腿;前臂不成比例的加長;尾部結構典型;與體型相較而言,體腔非常的寬闊;一條短而粗壯的脖子,由形狀收縮的頸椎所構成,最短的僅22公分。[8]

在其所處環境存在兩種形式的泰坦巨龍類頭骨:一種為耆那龍的寬闊、平坦型;另一種為埃希龍的厚實、緻密型。兩者在枕骨和枕髁也有所差異。[9]

分類

1997年的初步描述將柯氏泰坦巨龍歸入泰坦巨龍科(等同現今的泰坦巨龍類)。2003年的重命名則未沿用此分類。雖然埃希龍歸入泰坦巨龍類的論點已得共識,在其中的確切定位則仍存在爭議。多數系統發生學分析認為埃希龍與一些進階型泰坦巨龍類近緣,如拉佩托龍薩爾塔龍科。以下呈現各種研究版本的分類位置。

2005年柯里羅傑斯版本放在後凹尾龍亞科[10]

後凹尾龍亞科 Opisthocoelicaudiinae

埃希龍 Isisaurus

阿拉莫龍 Alamosaurus

阿根廷龍 Argentinosaurus

南極龍 Antarctosaurus

後凹尾龍 Opisthocoelicaudia

2011年札希爾版本:[11]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馬拉維龍 Malawisaurus

耐梅蓋特龍科 Nemegtosauridae

耐梅蓋特龍 Nemegtosaurus

拉佩托龍 Rapetosaurus

塔普亞龍 Tapuiasaurus

埃希龍 Isisaurus

迪亞曼蒂納龍 Diamantinasaurus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後凹尾龍亞科 Opisthocoelicaudiinae

阿拉莫龍 Alamosaurus

後凹尾龍 Opisthocoelicaudia

薩爾塔龍亞科 Saltasaurinae

內烏肯龍 Neuquensaurus

薩爾塔龍 Saltasaurus

2017年與塔普亞龍互成姊妹群:[12]

包魯巨龍 Baurutitan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阿拉莫龍 Alamosaurus

拉佩托龍 Rapetosaurus

塔普亞龍 Tapuiasaurus

埃希龍 Isisaurus

2021年盧比樂羅傑斯將埃希龍與骨龍互成姊妹群:[13]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馬拉維龍 Malawisaurus

包魯巨龍 Baurutitan

拉佩托龍 Rapetosaurus

骨龍 Arackar

埃希龍 Isisaurus

塔普亞龍 Tapuiasaurus

阿拉莫龍 Alamosaurus

後凹尾龍 Opisthocoelicaudia

薩爾塔龍亞科 Saltasaurinae

古生物學

Thumb
復原圖

一些認為由埃希龍所排出的糞化石上發現了真菌殘渣,已知此類真菌是感染樹葉的病原,由此顯示埃希龍以樹葉為食。[14]

古生態學

Thumb
生態場景復原

在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階,埃希龍所生存的印度地區是一塊孤立的島嶼型大陸。[15][16]相對於當地其他幾種已知的蜥腳類:印度泰坦巨龍(Titanosaurus indicus)、布氏泰坦巨龍(T. blanfordi)、拉休里泰坦巨龍(T. rahiolensis)、北方耆那龍(Jainosaurus septentrionalis[17],埃希龍的化石是其中最完整的,亦是保存最佳的印度白堊紀恐龍之一。[18]2009年的研究指出,當時印度存在着埃希龍和耆那龍這兩種類型的泰坦巨龍類,彼此為遠親。[9]

拉米塔層的其他恐龍包括印度龍印度鱷龍巧鱷龍拉休里龍勝王龍

大眾文化

埃希龍首次媒體亮相於2007年的卡牌遊戲《古代王者 恐龍王》及其衍生劇集,當中存在「柯氏泰坦巨龍」、「柯氏伊希斯龍」、「巨龍·柯爾伯特」等多重譯名。

在2023年的《史前地球》第二季「惡地」一集埃希龍登場,劇中雌埃希龍群穿越德干暗色岩,來到火山地區的盆地築巢,利用熔岩產生的地熱來孵蛋。幾個月後幼崽孵化並以母親遺留的糞便為食,之後展開遷徙往成體所棲息的森林移動,並在途中遭遇勝王龍所獵食。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