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又名防震工程,是當建築物受到地震影響時對其結構行為的研究,用以減少地震發生時對於建築物的損害。它是結構設計和土木工程的一環。 喬治·豪司樂教授被視為現代地震工程領域的先驅。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7年2月4日) |
目的
地震工程主要宗旨是:
- 瞭解建築物或是民用基礎設施和地面相互的關係。
- 預見地震的潛在的後果。
- 設計,修建和維護結構,使其在地震發生時能達到法規規範下的要求。
- 一個適當的結構設計不一定是極端的昂貴。
- 振動控制技術和基礎隔離是地震工程裏最強而有力和最經濟的工具。
抗震工法
抗震工法,主要分為制震(或減震)與免震(或隔震)工法。[2]
- 橡膠式隔震層
- 滑動式隔震層
地震名詞
- 安全停機地震(Safe Sutdown Earthquake)
根據地質、地震及地層特性,在結構物周圍可能發生之最大地震。簡稱為(SSE)。為能夠確保地震引發之地表震動不影響建築物安全使用或電廠設備安全關機,在設計上允許發生SSE時機件功能受損,但結構物應安全無虞,如一旦發生超過SSE大小之地震時必須關機停止使用,以確保安全,待檢查安全無虞時方能再度開機使用。
- 運轉基準地震(Operating Basis Earthquake)
簡稱為OBE,一般取SSE之地震加速度大小50%或50%以上為OBE,其指可能影響電廠正常運轉之地震,設計地震週期約為25年。
- 設計基準地震(Design Basis Earthquake)
簡稱DBE,指結構物運轉期間可能發生一次之最大地震,設計地表加速度採歷年紀錄之平均值,設計地震周期約為100年。
- 最大可能地震(Max Credible Earthqiake)
簡稱MCE,指結構物地點所能發生之最劇烈地震,地震震級採歷年來之最大值,地表加速度亦採用歷年紀錄之最大值為基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