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空宇宙技術總局[1](朝鮮語:국가항공우주기술총국/國家航空宇宙技術總局[2];National Aerospa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NATA),是北韓於2013年4月1日成立的國家中央指導機構,2023年9月改為現名。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5/A_North_Korean_Space_Transportation_System.jpg/640px-A_North_Korean_Space_Transportation_System.jpg)
![]() | |
---|---|
國家航空宇宙技術總局 | |
국가항공우주기술총국 | |
![]() 徽章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2013年4月1日 |
前身機構 | 北韓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 |
機構類型 | 公共航天機構 |
機構駐地 | ![]() |
機構首長 | 局長:張昌河 |
影像資料 | |
![]() |
歷史
2013年4月1日,北韓第十二屆最高人民會議發佈法令,宣佈通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宇宙開發法》,並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宇宙開發局(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국가우주개발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国 國家宇宙開發局;官方英文譯名:National Aerospace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縮寫:NADA[3])[4]。負責「統一指導和管理國家的一切宇宙活動」[4]。
2014年4月,北韓制訂國家宇宙開發局徽章[5]。
2022年2月27日,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和國防科學院按照研製偵察衛星的進程計劃進行了重要試驗[6]。
同年3月10日,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務委員長金正恩視察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7]。
同年12月18日,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有關開發偵察衛星的最終階段重大試驗[8]。
2023年3月6日,北韓宣佈已成功研發出衛星運載火箭用的大功率引擎,有助於未來衛星發射[9]。
2023年9月28日,在兩次試射「萬里鏡-1號」失敗後,北韓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九次會議通過《關於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宇宙開發局改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總局》的議案,重組國家宇宙開發局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總局[1],將主管衛星研發、試射的機構上升到和導彈總局及軍兵種相同的地位。北韓軍事科學院院長張昌河出任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總局首任局長[10]。
徽章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8/89/NADA.jpg)
2014年4月,北韓制訂國家宇宙開發局徽章。徽章是象徵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的正式標誌,反映了宇宙開發局的性質、使命、地位及其發展前途。徽章上寫着「國家宇宙開發局」(白色)、「DPRK」(藍色)、「NADA」(白色)字樣,繪有湛藍色的地球,以天空為背景的北斗星和淺藍色帶狀的衛星軌道。
北斗星詮釋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想要北韓成為宇宙強國的信念和意志。英文簡稱「DPRK」(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和「NADA」(National Aerospace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彰顯出國家宇宙開發局的地位。深藍的背景反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北韓和平宇宙開發的性質。淺藍色帶狀的衛星軌道展示向宇宙所有軌道繼續發射北韓衛星的宇宙開發前景[5]。
北韓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以下列表記錄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代航天事業各次運載火箭發射情況。發射任務的最終目標高度凡高於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的卡門線均被收錄,未收錄探空火箭的亞軌道任務。
北韓運載火箭發射列表 | ||||||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2020年代 · 未來任務 | ||||||
序號 | 運載火箭名稱 (代號) |
載荷名稱 | 發射起飛時間 (UTC) (UTC+9) |
預定星箭分離軌道 | 發射地點 | 發射結果 |
1990年代:1998年 ↑ | ||||||
1. [11] [12] |
白頭山1號(1) | 光明星1號 | 1998年8月31日 03時07分00秒 12時07分00秒 |
近地軌道 | 舞水端里彈道導彈發射工位 40°51.342′N 129°39.948′E |
失敗,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 |
2000年代:2006年-2009年 ↑ | ||||||
2. |
銀河1號(2) | 沒有(火箭測試) | 2006年7月4日 20時01分00秒 2006年7月5日 |
近地軌道 | 舞水端里彈道導彈發射工位 40°51.342′N 129°39.948′E |
失敗 |
3. [11] [13] |
銀河2號(1) | 光明星2號 | 2009年4月5日 02時30分00秒 11時30分00秒 |
近地軌道 | 東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40°51.342′N 129°39.948′E |
失敗,火箭解體 |
2010年代:2012年 ↑ | ||||||
4. [11] |
銀河3號(1) | 光明星3號 | 2012年4月12日 22時38分55秒 2012年4月13日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失敗 |
5. [11] |
銀河3號(2) | 光明星3號 (2期) | 2012年12月12日 00時49分46秒 09時49分46秒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成功 |
序號 | 運載火箭名稱 (代號) |
載荷名稱 | 發射起飛時間 (UTC) (UTC+8:30) |
預定星箭分離軌道 | 發射地點 | 發射結果 |
2010年代:2016年 ↑ | ||||||
6. |
銀河3號(光明星) | 光明星4號 | 2016年2月7日 00時30分00秒 09時00分00秒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成功 |
序號 | 運載火箭名稱 (代號) |
載荷名稱 | 發射起飛時間 (UTC) (UTC+9) |
預定星箭分離軌道 | 發射地點 | 發射結果 |
2020年代:2023年 ↑ | ||||||
7. |
千里馬1號 | 萬里鏡1號 | 2023年5月30日 21時27分00秒 2023年5月31日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失敗 |
8. |
千里馬1號 | 萬里鏡1號 | 2023年8月23日 18時50分00秒 2023年8月24日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失敗 |
9. |
千里馬1號 | 萬里鏡1號 | 2023年11月21日 13時42分48秒 22時42分48秒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成功 |
10. |
不具名火箭型號 | 萬里鏡1號 | 2024年5月27日 13時44分00秒 22時44分00秒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失敗 |
未來任務: ↑ | ||||||
11. |
千里馬1號 | 萬里鏡3號 |
|
近地軌道 | 西海衛星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 39°39′36.27″N 124°42′19.06″E |
爭議
2014年4月2日,朝鮮國家宇宙開發局(NADA)的徽章在整體的設計上,與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的設計相似,被外國媒體以「山寨」來稱呼北韓NADA徽章。美國NASA和北韓NADA的徽章都以地球爲背景,上邊的文字排列、環形紋樣等都極其相似,NASA、NADA字母都是白色的,英文縮寫也幾乎相似,唯一不同的是NADA上寫上北韓的英文縮寫DPRK且用的是天藍色,加上白色的朝鮮字「國家宇宙開發局」。更有外國媒體譏諷地指出,NADA在西班牙語中是「一事無成」的意思[14][15]。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