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華萊士(英語:Lewis Wallace;1827年4月10日—1905年2月15日),常稱盧·華萊士Lew Wallace),是一名美國內戰期間的聯邦軍將軍、新墨西哥領地總督、作家,曾參與美墨戰爭美國內戰,也以其小說《賓虛》(1880)出名。[1]

Quick Facts 盧·華萊士, 第11任新墨西哥領地總督 ...
盧·華萊士
Thumb
第11任新墨西哥領地總督
任期
1878年9月29日—1881年3月9日
指定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前任薩繆爾·比奇·阿克斯特爾
繼任萊昂內爾·艾倫·謝爾頓
美國駐奧斯曼帝國公使
任期
1881年9月6日—1885年5月15日
總統詹姆斯·A·加菲爾德
切斯特·A·亞瑟
格羅弗·克利夫蘭
前任詹姆斯·朗斯特里特
繼任薩繆爾·S·科克斯
個人資料
出生1827年4月10日 (1827-04-10)
 美國印第安納州布魯克維爾
逝世1905年2月15日 (1905-02-16)(77歲)
 美國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
死因萎縮性胃炎
墓地克勞福茲維爾橡樹山公墓
配偶Susan Arnold Elston Wallace1852年結婚)
兒女Henry Lane Wallace
簽名Thumb
軍事背景
效忠美國
墨西哥
服役美國陸軍
墨西哥陸軍
服役時間1846–47、1861–65
軍銜少將
參戰美墨戰爭
美國內戰
Close

他於1865年11月退役,之後擔任新墨西哥領地總督等職。退休後,他回到印第安納州克勞福德斯維爾的家中繼續寫作,1905年去世。

早年

1827年4月10日,他出生在印第安納州布魯克維爾,是埃絲特·法蘭西(Esther French Wallace;née Test)和大衛(David Wallace)四個兒子中的第二個[2]。其父畢業於西點軍校[3],1822年離開軍隊,搬回布魯克維爾,在那裏建立了律師事務,並進入印第安納州政壇,後擔任該州副州長、州長國會議員[4][5]。其母是法官、國會議員約翰·泰斯特之女。

1832年,全家搬到印第安納州卡文頓,1834年7月14日其母親在那裏死於肺結核[6]。1836年12月,大衛與19歲的澤爾達·格雷·桑德斯(Zerelda Gray Sanders Wallace)再婚。1837年,因父親當選印第安納州長,全家搬到印第安納波利斯[7][8]

路易斯六歲開始在卡溫頓的一所公立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但他更喜歡戶外活動。華萊士有繪畫天賦,也喜歡讀書,但在學校很調皮[9]。1836年,9歲的路易斯在印第安納州克勞福德斯維爾與哥哥一起就讀瓦伯西學院的預科學校,但很快就轉到了另一所更適合他年齡的學校[10]。1840年,父親將13歲的路易斯送到印第安納州森特維爾的一所私立學院,那裏的老師鼓勵他繼續寫作。次年,他回到印第安納波利斯[11][12]

1842年,16歲的路易斯在父親拒絕支付學費後外出打工[13]。路易斯在馬里恩縣政府找到了一份抄寫員的工作[14],還加入了當地民兵組織「Marion Rifles」,並開始撰寫他的第一部小說《The Fair God》 ,但這本書直到1873年才出版[15]。路易斯在他的自傳中說,他從未加入過任何宗教組織,但他確實相信基督教的上帝觀[1][16]

1846年美墨戰爭開始時,19歲的路易斯在父親的律師事務所學習法律,但後來放棄,選擇入伍。他被任命為少尉,1846年6月19日進入馬里恩志願軍(Marion Volunteers)[17]。華萊士在扎卡里·泰勒的軍隊服役期間晉升為一級中尉,但並未上前線[18]。華萊士於1847年6月15日遭遇裁軍[19],返回印第安納州[20]。他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經營了一家自由土地黨報紙《The Free Soil Banner》[21]

婚姻

1848年,他在墨西哥戰爭期間自己上司亨利·史密斯·萊恩 克勞福德斯維爾的家中遇到了蘇珊·阿諾德·埃爾斯頓(Susan Arnold Elston)[22]。蘇珊是克勞福德斯維爾富商艾薩克·康普頓·埃爾斯頓(Isaac Compton Elston)少校和紐約州貴格會信徒瑪麗亞·阿金·埃爾斯頓(Maria Akin Elston)的女兒[23]。蘇珊於1849年接受了華萊士的求婚,於1852年5月6日在克勞福德斯維爾結婚[24],1853年2月17日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亨利·萊恩[25]

早期職業生涯

華萊士於1849年2月獲得律師資格,並從印第安納波利斯搬到卡溫頓,在那裏建立了律師事務所。1851年,他成為印第安納州第一國會選區檢察官[11],1853年辭職,搬家到克勞福茲維爾繼續從事律師工作。1856年,他當選印第安納州參議院議員[26][27][28]

在克勞福德斯維爾居住期間,華萊士組織了克勞福德斯維爾衛隊獨立民兵(Crawfordsville Guards Independent Militia),後來稱為蒙哥馬利衛隊(Montgomery Guards)。在1859年到1960年的冬天,華萊士依照法國陸軍阿爾及利亞的精銳輕步兵部隊改進了衛隊的訓練體系。在美國內戰期間,蒙哥馬利衛隊成為他的第11印第安納志願步兵團的核心[27][29][30]

內戰

1861年4月12日南方襲擊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堡後不久,堅定支持聯邦的華萊士成為共和黨人[27],並拋下法律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軍隊中。奧利弗·P·莫頓請求華萊士協助,為聯邦軍隊招募印第安納州志願兵[31]。華萊士同意擔任該州的民兵指揮官,條件是他可以任選一個團到自己麾下[32][33]。他一周內就招齊了印第安納州的六個團[34],並接管了第11志願步兵團,同時獲得上校軍銜[19][28][35]

1861年6月5日,華萊士與第11印第安納步兵團前往馬里蘭州坎伯蘭。6月12日,該團在弗吉尼亞州的羅姆尼(今西弗吉尼亞州)贏得了一場小規模的戰鬥[28][36][32],並導致南方軍於6月18日撤離哈珀斯渡口[37]。1861年9月3日,華萊士晉升為美國陸軍志願軍準將,並指揮一個旅[19]

亨利堡和多納爾森堡

Thumb
華萊士在多納爾森堡反擊路線圖

1862年2月6日,亨利堡被聯邦攻佔[38],格蘭特的上級亨利·W·哈勒克要求華萊士留在亨利堡固守[39][40],而大軍則前去進攻多納爾森堡。華萊士對此感到不快,準備立即撤軍。華萊士於次日抵達多納爾森堡,並負責用新兵組建的第3師[41]

他的軍隊站在防線的中心[39],2月15日南部邦聯的猛烈進攻中,由於格蘭特將軍不在戰場上,華萊士違背將軍固守的命令,主動派兵增援陷入困境的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倫南德將軍[42][43]。華萊士的決定起到關鍵作用,成功穩住了聯邦軍隊防線。之後,華萊士率起反擊,奪回了右翼失地[44]。1862年3月21日,麥克倫南德和華萊士晉升為少將[45]。當時華萊士年僅34歲,成為聯邦軍隊中最年輕的少將[46]

夏伊洛

Thumb
夏洛戰役地圖,1862年4月6日下午

華萊士最具爭議的指揮發生在夏伊洛戰役[47]。戰鬥前,華萊士的師已在匹茲堡附近的克倫普碼頭(Crump's Landing)附近紮營,負責守衛聯邦軍隊的後方和鐵路[48]

1862年4月6日凌晨5點左右,夏伊洛戰役打響,格蘭特將軍在上游的匹茲堡碼頭(Pittsburg Landing)遭到阿爾伯特·西德尼·約翰斯頓的邦聯軍隊突襲,開始撤退。格蘭特給華萊士下了口頭命令,命令曾被軍需官抄下[49],但在戰鬥中丟失。大多數目擊者的說法都是格蘭特命令華萊士加入聯邦軍隊的右翼,大概是為了支持駐紮在夏伊洛教堂(Shiloh Church)附近的威廉·特庫姆塞·舍曼第5師[50]。然而,格蘭特在他的回憶錄中聲稱,他曾命令華萊士選擇另一條路線支援匹茲堡碼頭[51][52]

次日下午2點至2點半,格蘭特派遣威廉·R·羅利上校去找華萊士,發現他還沒有出發。格蘭特要求羅利命令華萊士立刻出發[53][54]。羅利把華萊士拉到一邊,並說舍曼的軍隊已被打退,整個軍隊幾乎要被趕進河裏。華萊士派騎兵證實了羅利的說法[55]

華萊士曾短暫地考慮過直接攻擊邦聯軍隊,但後來放棄了。他決定向南與戰場上的格蘭特將軍會合,但惡劣的路況和首尾調度導致行軍緩慢。下午6點30分左右,華萊士抵達匹茲堡碼頭,7點進入軍隊右翼,但當天的戰鬥基本已經結束了[56]。4月7日,舍曼和華萊士的部隊打退了邦聯軍[57]

Thumb
夏洛伊戰役地圖,1862年4月7日

起初,這場戰鬥被北方視為勝利。然而,4月23日軍隊大量傷亡的消息在民間逐漸傳開,林肯政府要求聯邦軍隊作進一步解釋[58]。被指作戰不利的格蘭特和哈勒克試圖歸咎於華萊士,聲稱他未遵守命令在4月6日及時支援[59]

1862年4月30日,哈勒克重組軍隊,將華萊士和麥克倫南德從前線撤下[60]。華萊士作的軍事生涯因此遭受重挫[28],餘生一直試圖改變公眾對他的看法[59]。華萊士曾寫信給哈勒克及格蘭特辯解,並多次親自找格蘭特解釋。1863年8月16日,華萊士寫信給舍曼請求建議,後者要他保持耐心。儘管舍曼向格蘭特轉達了華萊士的意思,但華萊士直到1864年3月才獲得新的實權任命[61]

格蘭特一直堅持說自己的命令沒變過,直到1885年才在9月的《世紀》(Century)上發了一封信,表示記不清具體的書面命令了[62][63]

格蘭特後來也在他的回憶錄中承認,華萊士走的路可能確實比他要求的近一些[63],但回憶錄在格蘭特和華萊士都去世後的1906年才出版[64]。即使作為《賓虛》的作家名利雙收後,華萊士仍對這件事難以忘懷[32]

肯塔基戰役和辛辛那提保衛戰

在失去戰地指揮權後,華萊士回到了印第安納州,並在他位於坎卡基河的隱居處住了一段時間。正是在那裏,他收到莫頓州長的電報,要求他指揮俄亥俄省的一個印第安納軍團,以從布拉克斯頓·布拉格手中保衛肯塔基州。準將耶利米·博伊爾命令華萊士前往列克星敦[65],指揮匆忙組建的肯塔基軍團到坎伯蘭岬口救援。但華萊士很快又被威廉·「公牛」·尼爾森少將取代。尼爾森改變了華萊士的防禦計劃,於8月30日在里士滿戰役中大敗虧輸。

華萊士返回辛辛那提待命,又被叫回列克星敦指揮殘軍,但出發前又被命令留下來保衛辛辛那提。華萊士下令實行嚴格的宵禁,並加固防禦工事。期間,辛辛那提黑旅在華萊士的命令下成立。華萊士在保衛辛辛那提期間的領導能力為他贏得了當地報紙「辛辛那提救世主」(Savior of Cincinnati)的綽號,但之後又被解除了指揮權。

1862年年末,華萊士負責組建了一個五人委員會,調查唐·卡洛斯·比爾,但並未發現其叛國。調查於1863年5月6日完成,華萊士返回印第安納州待命[66]

莫諾科西

華萊士於1864年3月12日接管巴爾的摩的第八軍團指揮權[67]。1864年7月9日星期六的莫諾科西戰役中,他雖然敗給了具伯·爾利,但也成功拖延了時間,使華盛頓特區有時間組織防禦,讓對方失去了佔領的機會[68]

當格蘭特得知戰敗後,他讓愛德華·奧德接替華萊士指揮第八軍。7月28日,政府得知是華萊士幫助華盛頓特區免於被占,他又恢復了指揮官職位[69]。格蘭特在回憶錄也讚揚了華萊士的拖延戰術。

其他後期職務

1865年1月22日,格蘭特命令華萊士前往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格蘭德河,調查南方邦聯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華萊士勸降敵軍,並向格蘭特報告了談判情況,但兩軍沒有達成一致。[70]

1865年4月15日林肯遭暗殺後,華萊士組建軍事法庭進行調查,5月軍事法庭開始運作,在8名同謀者全部被判有罪後於1865年6月30日解散[71]。1865年8月中旬,華萊士又被要求組建一個軍事法庭,負責調查南方軍官亨利·維茲。1865年8月21日開庭,維茲被判死刑[19][72]

1865年4月30日,華萊士接受了墨西哥軍隊少將的任命,但需要他從美國陸軍辭職,這因兩個軍事法庭的事被推遲。華萊士於1865年11月4日遞交辭呈,11月30日獲批[45][73]。他旋即前往墨西哥。然而,貝尼托·胡亞雷斯雖曾許諾給他10萬美元,但1867年回國的華萊士已經是負債纍纍[74][75]

政壇

1867年,他返回印第安納州繼續從事法律工作,但旋即從政[76]。他在1868年和1870年兩次競選國會議員席位,但都沒有獲選。1876年,他在總統選舉中支持拉瑟福德·B·海耶斯[77],後海耶斯任命華萊士為新墨西哥領地總督[78]

新墨西哥州領地總督

華萊士於1878年9月29日抵達聖菲開始履職[79]。當時的領地秩序混亂,華萊士試圖解決爆發於林肯縣居民之間的林肯縣戰爭,並試圖阻止阿帕奇人繼續襲擾其領地[80]。1880年,住在聖菲總督府的華萊士完成了《賓虛》的手稿[81]

華萊士於1881年3月9日辭去領土總督職務[82]

駐奧斯曼帝國

1881年5月19日,華萊士被任命為美國駐奧斯曼帝國公使,成為了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好友。當土耳其和英國政府因爭奪埃及而發生衝突時,華萊士擔任中間人協調,雖然最後沒有成功[83]

公務之餘,華萊士抽出時間旅行,並進行歷史研究。華萊士參觀了耶路撒冷及周邊地區,這對他的寫作很有幫助[84]格羅弗·克利夫蘭當選美國總統後,華萊士於1885年3月4日辭去外交官職務[85]。蘇丹希望華萊士繼續在奧斯曼帝國工作,甚至提議讓他在英格蘭或法國代表奧斯曼帝國工作,但遭到華萊士拒絕,他回到了克勞福德斯維爾的家中[85][86]

寫作

1843年,華萊士開始創作他的第一部小說《公平的上帝》(The Fair God) ,這部作品直到1873年才出版[87]。它改編自威廉·普雷斯科特的《墨西哥征服史》(History of the Conquest of Mexico[88],出版後第一年賣出了七千冊[89]

華萊士在克勞福德斯維爾時開始創作其第二部、也是最著名的小說《賓虛》,之後在聖菲寫完[90]。作品以猶太貴族猶大·賓虛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復仇與救贖的冒險故事[91]。華萊士在寫這本書之前沒有去過聖地,他於1873年在國會圖書館開始研究相關地理及歷史[92]。《賓虛》於1880年11月12日出版[93]

《賓虛》為他帶來財富,也是他成為知名作家[94]。雖然起初銷售緩慢,1886年其版稅已達11,000美元(相當於2015年的290,000美元)[94][95]。到1889年,哈珀兄弟已售出40萬冊《賓虛》,它也已被譯成多種語言[96]。1900年,《賓虛》超越《湯姆叔叔的小屋》成為19世紀最暢銷的美國小說[97][98]

雖然《賓虛》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但華萊士自己認為其最好的作品是《印度王子》(The Prince of India; or, Why Constantinople Fell;1893)[99]。此外,他還創造了本傑明·哈里森的傳記以及一首敘事詩《馬爾卡頓的求愛》(The Wooing of Malkatoon;1898)。華萊士在1905年去世時正在寫自傳,死後,他的妻子蘇珊在克勞福德斯維爾的另一位作家瑪麗·漢娜·克勞特的幫助下完成了這本書,1906年出版[100]

晚年

Thumb
華萊士將軍書房

晚年,除去寫作外,他還為自己的幾項發明申請了專利,並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建造了一座七層公寓樓「Blacherne」[101]。華萊士也仍然活躍在退伍軍人團體中[102]

華萊士精心設計了自己克勞福茲維爾的書房[103],即今華萊士將軍書房(General Lew Wallace Study)。它建於1895年至1898年間,毗鄰他在克勞福茲維爾的住所。1976年,它成為國家歷史名勝[104]

1898年4月5日,美西戰爭爆發,71歲的華萊士提出要招募、率領一支軍隊,但遭到政府拒絕。他又去了當地的徵兵辦公室,試圖以二等兵的身份入伍,但再次遭拒[105]

夏伊洛戰役一直困擾着他[106],華萊士於1894年參加了夏伊洛的一次聚會,這是他1862年後首次回到這裏。1901年,他最後一次前往夏伊洛,與歷史學家大衛·W·里德(David W. Reed)等人漫步於當年的戰場[107]

華萊士於1905年2月15日在克勞福德斯維爾的家中[32]死於萎縮性胃炎[108],安葬在克勞福德斯維爾橡樹山公墓(Crawfordsville Oak Hill Cemetery)[109]

紀念

Thumb
美國國會大廈的華萊士雕像

華萊士去世後,印第安納州委託雕塑家安德魯·奧康納美國國會大廈國家雕塑展覽館打造了一尊穿着軍裝的華萊士大理石雕像。雕像在1910年1月11日舉行揭幕式[110]。華萊士是這座大廳里唯一的小說家[1]。雕像的青銅複製品放在華萊士克勞福德斯維爾的書房內[110][111]

華萊士高中(Lew Wallace High School)於1926年在印第安納州加里開辦,但於2014年6月3日關閉。[112]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