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科維奇隕石坑(Boscovich)是位於月球正面中央區的一座撞擊坑殘跡,其名稱取自拉古薩共和國物理學家、數學家暨天文學家魯傑爾·約瑟普·博斯科維奇(Roger Joseph Boscovich,1711年-1787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博斯科維奇隕石坑 | |
---|---|
坐標 | 9.71°N 11.01°E |
直徑 | 41.53公里 |
深度 | 2.22公里 |
余經 | 日出時349° |
命名來源 | 魯傑爾·約瑟普·博斯科維奇 |
描述
該隕坑西北靠近曼尼里烏斯隕石坑、東北毗鄰更大的尤利烏斯·凱撒環形山,較小的斯伯奇萊克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而它的南面則橫亙了阿里亞代烏斯月溪[1]。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9.71°N 11.01°E,直徑41.53公里[2],深約2.22公里[3]。
由於存續時期悠長,博斯科維奇隕石坑幾乎已被後續的撞擊完全損毀,殘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040米[3],內部容積約1303.15立方千米[3]。除西半部外,坑內地表較為平坦,其表面反照率較周邊背景地形明顯更低,在該區域中形成一處突出的暗斑。坑內地表已被從西北裂口處湧入的月海熔岩所淹沒,平坦的表面上只散佈有一些細小的撞擊坑。
該隕坑內部的施羅特亮度等級為1½°,是月球上最幽暗的地貌特徵之一。坑底表面分佈有一條延伸40公里,被稱作「博斯科維奇月溪」的叉枝形溝壑。
衛星坑
按慣例,最靠近博斯科維奇隕石坑的衛星坑將通過在月圖上其中心點旁標註的字母來識別它們。
博斯科維奇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A | 9.5° N | 12.6° E | 6 公里 |
B | 9.8° N | 9.2° E | 5 公里 |
C | 8.5° N | 12.0° E | 3 公里 |
D | 9.0° N | 12.2° E | 5 公里 |
E | 9.0° N | 12.7° E | 21 公里 |
F | 10.6° N | 11.4° E | 5 公里 |
P | 11.5° N | 10.3° E | 67 公里 |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