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夜曲》為臺語歌詞創作人陳達儒與作曲家郭玉蘭藝名(雪蘭)女士於日治時期昭和十三年(1938年)所創,原名《南京夜曲》,二戰後經更動歌詞而成為《南都夜曲》。莊永明評價此曲認為「不僅陳達儒的詞好,郭玉蘭曲子亦佳」,而郭玉蘭作為日治時期閩南語流行歌曲寥寥可數的女性創作者來說,「南都夜曲一曲已足令她留名閩南語歌壇」。

Quick Facts 漢字, 白話字 ...
南都夜曲
漢字 南都夜曲
白話字 Lâm-to͘ Iā-khek
台語羅馬字Lâm-too Iā-khik
閩南拼音Lámdōo Yiâkīk
Close

據陳達儒所述,南京夜曲的歌詞內容,原本是描寫一位台灣「公學校」女訓導到南京旅遊時所見之景物,主要描述中國江南酒樓藝旦的處境與心情。二戰後後因陳達儒認為南京為中國之地名而有所忌諱,曾經修改歌名與部分景物。

1961年葉俊麟將這首歌重新作詞,由張美雲演唱,在亞洲唱片灌錄,歌名為「草山夜曲」。1967年南星唱片郭一男將歌詞中的南京換掉,改為「南都夜曲」,同年,胡美紅在亞洲黑膠10吋唱片灌錄發行,先是將歌詞改為台北的「省都夜曲」,之後重新出版12吋唱片將歌名改為「淡水夜曲」、黃秋田則改唱為「台北夜曲」。[1]而後南星唱片發行方瑞娥演唱的「南都夜曲」做為專輯主打歌,鳳飛飛1977年也灌錄此曲[2],大為流行,就此以《南都夜曲》之名傳唱於世。

歌名與景物的修改

莊永明以陳達儒早年自費出版「歌仔簿」發現此曲原名為「南京夜曲」,上有陳達儒親筆更動筆跡,主要是描寫台灣「公學校」女訓導到南京旅遊時所見之景物的心情寫照,但為何「南京」改為「南都」,莊永明認為已不可考了[3]。有說法稱臺灣戰後時期,因歌詞內容有影射南京國民政府之嫌,流行歌壇為避免冒犯政府,分別將歌名以及關於南京的詞彙景色修改。直到歌名改為南都臺南雅稱),歌詞中的南京地形地物,如紫金山秦淮江水等,修正為安平港等臺南風土等,才定版而成為普遍公認的歌曲。

表達女性愛情觀

學者施又文從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包括《南都夜曲》在內的13首表達女性愛情觀,研究發現總結出「當代臺語流行歌曲反映的女性愛情,在愛情的表白上是壓抑保守、內斂含蓄;在態度上是委曲、執著等待;在信仰上甚至則歸諸宿命。」[4]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