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電(1901年6月27日—1978年8月28日),日治時期台南人,早年負笈東瀛留學,後赴德深造,昭和二年 (1927年) 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曾赴莫斯科馬恩研究所協助馬克思文獻編撰,一年半後返台,是台灣第一位專攻馬克思主義的學者。支持農民抵抗殖民壓迫,1930年返台從事社會運動,參與創立《臺灣新民報》並任取締役,及嘉南大圳會議的常任委員,1935年深耕犁事件遭日本當局羈押,攜眷離台旅日,1939年參加推動反對「台灣米穀移出管理法案」,與吳三連楊肇嘉被稱為「米管案三勇士」,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劉明電譴責中國國民黨,並開始與中共人士接觸,經常赴中國,被依附匪罪名將其財產充公,直到1978年客死日本都未曾再返回故鄉台灣。[1]

Quick Facts 劉明電, 個人資料 ...
劉明電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1年6月27日
 大日本帝國台南新營郡畝營莊(今柳營)
逝世1978年8月28日
日本
籍貫台灣台南柳營
國籍 大日本帝國
 中華民國
學歷
經歷
Close

生平

劉明電,1901年生於日治台南畝營莊(柳營),早年負笈日本留學,先後在京都同志社中學、東京外語專科學校德文科 (現今東京外語大學) 就讀。大正九年 (1920年) 赴德,入柏林洪堡大學海德堡大學深造,昭和二年 (1927年) 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曾赴莫斯科馬恩研究所協助馬克思文獻編撰,一年半後返台,是台灣第一位專攻馬克思主義的學者。[2]

劉明電的父親劉神嶽曾協辦鹽水製糖會社,擁有糖廠股份,與日本當局關係良好,有許多土地,成為柳營當地望族。[3]其兄劉明朝也是首位在日本總督府擔任文官的台灣人,受社會主影響劉明電的政治立場與家族迥異,反而傾向受壓迫的農民與反抗殖民統治,大正十年(1921年) 繼承父親劉神嶽的遺產有大筆土地、鹽水港製糖會社部分股權, 以及劉家洋樓成為地主。但昭和五年(1930年)劉明電卻以地主身分參與農民組合的活動,批判日本人在台灣不合理的糖業殖民政策,即知名的「深耕犁事件[4],稻作收割後可種植豆類等作物,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來源,而種植甘蔗必須使用深耕,深耕將不利轉水稻種植,且耕作時間長無法做其他用途,因此農民多半不會將所有田地種植甘蔗,製糖會社為了增加原料,要求農民採用輪耕方式,農民不願配合,1935年1月12日鹽水製糖會社以深耕犁鋤耕毀損農作物,引發農民抗議。日本當局警察將手無寸鐵的農民及在場旁觀的民眾,甚至是幼齡兒童都逮捕拘留達11日[5],劉明電雖係鹽水製糖會社股東,卻以地主身分到場關切而一併遭到逮捕及羈押。[6]

1935年舉家離台旅日,1939年由留日長期研究台灣米穀政策的吳三連撰寫並署名劉明電出版《臺灣米穀政策の檢討》一書反對「台灣米穀移出管理法案」[7],與吳三連楊肇嘉被稱為「米管案三勇士」。[8]

1947年228事件發生,劉明電的親友陳炘王育霖林茂生等人皆不幸遇害,劉明電與友人楊春松謝溪秋甘文芳聯手寫信給總統蔣介石,表達強烈的抗議要求嚴懲陳儀,並開始與中共郭沫若、廖承志等人公開來往[1],1948年10月16日日本東京成立親中共之統一戰線團體「華僑民主促進會」,劉明電擔任第一任會長,公開支持中國解放,影響日本僑界之態度,隔年7月,「華僑民主促進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選出甘文芳為會長,劉明電與楊春松為顧問,1949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新政協會議,15位僑外民主人士代表,劉明電即為日本僑界代表,雖未參加,劉明電仍獲提名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明電經常前往中國,提議在日本成立親中共的「台灣和平促進會」[1],1958年由於劉明電的立場被國民政府視為附匪而將其在台灣的財產充公,國民政府當局請蔡培火多次促其返國,請其返國支持政府將歸還其財產,沒收後費時四年才變賣完畢,共得新臺幣三九一萬五四五七元,另有法定孳息(股息、紅利、地租等)二〇七萬三〇三七元,總數逼近六百萬元。[10]

晚年,在日本鮮少參與活動,大多在家過着讀書寫詩的孤寂日子,1978年病逝日本[1]。身後藏書與書信捐贈予中國,現存於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著作

1940《臺灣米穀政策の檢討》。東京:岩波書店。

1950〈「台灣上陸」〉(與干恩洋対談),《日本評論》,卷25,號4,頁103-108。

1965〈「台灣人」は民族として存在するか : アメリカの新植民地主義政策と「獨立派」の謬論〉,《アジア経済旬報》 (609), 8-17, 1965-04-21。

1972〈"台灣民族"は存在するか〉,《日中》,3巻12號, 7-14頁。

1973〈台灣の漢族住民の中國統一への運動と思想についての史的考察(1)〉,《日中》,3巻12號,35-47頁。

1974〈台灣の漢族住民の中國統一への運動と思想についての史的考察(2)〉,《日中》,4巻1號,43-51頁。

1974〈台灣の漢族住民の中國統一への運動と思想についての史的考察(3)〉,《日中》,4巻2號,43-52頁。

1974〈愛國主義と中國の詩人-陸游と謝渓秋(台灣出身)の詩風〉,《日中》,4巻4號,1-16頁。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