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傷寒是一種由腸道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有三種血清型可造成該疾病[1]。症狀與傷寒相當類似,且通常發生於接觸細菌後的6至30天[1][3]。 通常會逐漸地在幾天內發展出高燒,其他像是感到虛弱、沒有食慾以及頭痛也都相當常見。[1]有些人會在皮膚上表現出玫瑰色紅斑[2]。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症狀將持續數周甚至數月[1]。 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攜帶着細菌卻不會遭受感染,即便如此,還是具備傳染其他人的能力[3]。 傷寒和副傷寒的嚴重度相似[3],兩者所造成的熱病皆屬於腸熱[4]

Quick Facts 副傷寒, 症狀 ...
副傷寒
Thumb
玫瑰色斑傷寒患者胸部相似副傷寒
症狀發熱、頭痛、皮疹、虛弱[1][2]
起病年齡暴露後6到30天[1][3]
病程數週到數個月[1]
類型原發性細菌性傳染病[*]沙門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感染症反向人畜共患病疾病
病因沙門氏菌[1]
預防洗手、清水[1]
治療抗生素[1]
盛行率529,000人[4]
死亡數29,200人[5]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感染科英語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specialty)
ICD-111A08
ICD-9-CM002.2、​002.9、​002.3、​002.1
DiseasesDB33218
Orphanet443227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副傷寒是由生長於 腸道血液中的腸道沙門氏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A、B、C三種血清型。已感染者的糞便含有沙門氏菌,藉由污染食物和水來傳播疾病[1]。感染者很有可能在準備食物時,因為清潔不完全而污染食物[2]。在公共衛生環境較差的擁擠城區,也容易傳播副傷寒[6]。少數狀況下經由性接觸而傳染。人類是目前已知唯一會受感染的動物[1]。根據血液、糞便或骨髓細菌培養英語bacterial culture或是偵測細菌脫氧核醣核酸的結果來進行診斷[1][3]。培養腸道沙門氏菌並不容易[3]。骨髓檢查是最為準確的[6]。副傷寒與許多類似的疾病症狀相似[3],常見會與斑疹傷寒做鑑別診斷[7]

目前還未有針對副傷寒的疫苗,有報告指出傷寒疫苗有些許效用[1][2]。不要使用被污染的飲用水、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常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發生。目前可以使用阿奇黴素作為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目前對於抗生素的耐受性高,相當常見[1]

副傷寒每年約影響六百萬人[1][8]。在部分的亞洲是相當常見的疾病,但在發達國家相當少見[1][2]。大多為A型副傷寒,B型和C型副傷寒較為少見[3]。2015年副傷寒造成將近59,200人死亡,僅略低於1990年的63,000人[5][9]。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將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死亡率;如果接受治療的話,死亡率將在百分之一以下[3]

參考文獻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