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區(希臘語:θέματα,拉丁轉寫:thémata,單數形式:θέμα,théma)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中期實行的軍政合一的區劃制度。7世紀中葉,在穆斯林征服了部分拜占庭領土後,軍區制度得以建立,逐漸取代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建立,並由經戴克里先君士坦丁一世大幅度改革的行省制度。最初的軍區是從駐屯軍的的駐紮營地發展而來,軍區亦與該駐營單位的名稱相對應。隨着大軍區被分成小軍區、帝國獲得新的領土並建立新的軍區,軍區制在9至10世紀達到了鼎盛。在11至12世紀,軍區制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直到帝國滅亡,軍區制仍然在地方行政、財政方面發揮作用。

Thumb
600年至900年的拜占庭及其軍區

歷史

背景

在整個6、7世紀,東羅馬帝國四面受敵,薩珊帝國從東部的敘利亞埃及安納托利亞方向向帝國施加壓力。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在定居巴爾幹的同時侵擾着希臘地區。倫巴第人佔領了北意大利,在亞平寧半島幾無敵手。為了應對持續升高的國防壓力,莫里斯皇帝查士丁尼大帝新近奪回的西部行省成立了拉文納阿非利加總督府[1],並將軍權與行政權合併委於當地總督,而這也直接顛覆了作為戴克里先改革基礎的軍、政兩權分授制度。就其根本意義而言,這是一種在安全狀況堪憂的行省中,承認並且確定當地將領擁有高於民政官員的突出地位。[2]實際在6世紀的查士丁尼一世治下,這種行政改制的趨勢就已出現。查士丁尼將軍權賦予了飽受兵燹的小亞細亞諸省總督。更重要的是,他也創建了兼具軍事權限與行政權限「軍務監區」並授予新建的阿非利加大區與舊有的意大利大區長官軍政聯合權力,並且廢除了作為行政區劃的埃及管區,在原先的各行省重新任命同時掌握軍事、民事權力的都督(Dux)。[3]

儘管如此,在帝國的大多數區域,舊行省制度一直沿用到640年代,直到穆斯林的帝國對邊境地帶展開了大規模攻勢。穆斯林很快征服了埃及和敘利亞,並旋即導致了帝國在領土和人口上的巨大損失,這也意味着帝國業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邊緣。為了應對空前的生存危機,帝國開始了徹底的改革重組,在小亞細亞的殘留領土首先被分割成了四個軍區,由「將軍(στρατηγός)」兼管軍區的駐軍與當地的稅務等民事政務。早前的行政管理制度部分得以延續,但它們現在都從屬於軍區將軍。[4]

起源

軍區制的起源與早期特徵在學術界中存有廣泛爭議,「軍區」的詞源亦有爭議。但多數學者認同君士坦丁七世的說法,即「軍區」(θέμα)一詞起源於希臘語詞「θέσις」,意為「部署配置」。[5][6]軍區的具體建立時間也未在學界達成一致。在20世紀的多數時候,人們都認為軍區制由希拉克略(610-641在位)在602-628年的最後一場拜占庭-薩珊戰爭期間建立。[7]該論點最引人矚目的支持者是喬治·奧斯特洛格爾斯基,他的觀點基於《堅信者狄奧法內斯編年史》中,622年「希拉克略駕臨在軍區的土地上」這一處記載。據奧斯特洛格斯基的說法,這至少表明了在小亞細亞的一些地區,軍區的設立已經開始。[8]但這一觀點也遭到了其它學者的反對,近年的研究更傾向於將軍區制的創立後推到君士坦斯二世在位期間(640年代至660年代),[9] 而且與奧斯特洛格斯基認為軍區制從最開始就作為獨立且定義清晰的軍政合一區劃而存在的觀點相反,θέμα一詞最初可能單純指軍隊本身,直到7、8世紀之交,才轉指駐有該軍隊的地區。[10]

與年代問題相關的部分同樣對應着社會與軍事改制。以奧斯特洛格斯基為代表的傳統觀點認為,軍區制的建立同樣意味着新型軍隊的形成,不同於以往過度依賴外國僱傭軍,軍區制下的拜占庭士兵多為耕種國家分配的軍用土地的農兵。[5][11]但更多近年的學者們認為,軍區制的形成並未形成衝擊性的社會影響,[5]它不過是對6世紀以來的既存趨勢進行了合理的拓展。

首批軍區:7世紀40年代至8世紀70年代

Thumb
約公元750年安納托利亞的軍區
Thumb
在扈從軍區一分為二後,780年小亞細亞地區的軍區

可以確定的是,在7世紀中葉,帝國的軍隊已經撤回安納托利亞這帝國最後一塊完整擁有的核心地域,並被分配到幾個地域,也就是後來的軍區。從地域上來看,每一個軍區都包含了數個舊行省,軍區之間的分界沿襲了原有的行省分界,只有少數例外。[12]第一批的四個軍區分別為:亞美尼亞軍區Θέμα Άρμενιάκων, Thema Armeniakōn,「亞美尼亞駐軍」)、安納托利亞軍區Θέμα Άνατολικῶν, Thema Anatolikōn,「東方駐軍」)、色雷斯西亞軍區Θέμα Θρᾳκησίων, Thema Thrakēsiōn,「色雷斯駐軍」,切勿與後來設置的「色雷斯地區軍區θέμα Θρᾴκης混淆)、扈從軍區Θέμα Ὀψικίου, Thema Opsikiou,「扈從軍團」)。亞美尼亞軍區於667年被首次提及,由亞美尼亞駐軍移駐地發展而來,管轄範圍包括了本都小亞美尼亞和北卡帕多西亞,軍區首府駐於阿馬西亞[13][14]安納托利亞軍區為東方管區駐軍移駐地發展而來,轄區包括小亞細亞中南部,軍區首府為阿莫里姆[15][16]這兩大軍區構成了拜占庭安納托利亞防線,並分別與穆斯林亞美尼亞和敘利亞接壤。色雷斯軍區晚至740年代才被提及,由色雷斯駐軍移駐地發展而來,管轄範圍包括了小亞細亞的西海岸中段(愛奧尼亞-呂底亞-卡里亞),軍區首府可能在歌羅西英語Colossae[17]扈從軍區(奧普西金軍區)在680年被首次提及,由皇帝的扈從軍(Obsequium)建立而成,轄區主要包括西北小亞細亞(比提尼亞帕夫拉哥尼亞以及部分加拉太),軍區首府位於尼西亞。獨特的是,該軍區的長官官銜為伯爵(komēs)而非「將軍」。[18]

此外,具有海軍軍區性質的「海員」軍事省(希臘語:Kαραβισιάνοι)在680年首次見於文獻。它可能由來自伊利里庫姆或者軍務監區的殘餘軍隊組成。其管區主要包含了小亞細亞的南部海岸和愛琴海諸島,[19][20]將軍駐地很可能在薩莫斯。在東羅馬帝國與阿拉伯帝國的海上衝突中,「海員」軍事省提供了大多數的海上力量,用以抗衡在船桅之戰後開始與帝國爭奪東地中海霸權的阿拉伯艦隊。[21]事實證明,「海員」軍事省難以勝任如此重任,最終在720年被裁撤,以其地設立基比拉奧特軍區Θέμα 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 Thema Kibyrrhaiotōn),仍是海軍軍區。

儘管有一段時間色雷斯地區的軍政權力掌握在扈從軍區將軍手中,[22][23][24]但在680年代,該區獨立為一個新的軍區「色雷斯地區軍區」(θέμα Θρᾴκης,Thema Thrakēs),以期應對來自保加爾人的威脅。赫拉克里安王朝數位皇帝在希臘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抵禦了斯拉夫人對中部希臘的入侵,並且最後促成了赫拉斯軍區的建立。[25]在7世紀末,西西里也同樣建立了軍區,但意大利本土的控制權依舊在拉文納總督的手中,並直到迦太基陷落為止,非洲總督亦具有同等權力。與此同時,在克里特島克里米亞南部飛地克爾森(Cherson)則建立了獨立的殖民總督府(archontiai)。[23][26]

綜上所述,在該世紀的末尾,軍區制已成為帝國的主要行政區劃制度,但面積廣闊的軍區和高度集中的權力讓軍區將領愈發具有叛變傾向,例如圖布倫特時代(695-715)叛亂與阿爾塔茲瓦德叛亂(741-742)。[27]阿爾塔瓦茲德叛亂的平息昭示着安納托利亞軍區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權力過於集中的扈從軍區被拆分出兩個新軍區——首府在安卡拉布瑟拉里安軍區(θέμα Βουκελλαρίων, thema Boukellariōn,「布瑟拉里軍團」,得名於同名精銳近衛騎兵團),和首府在尼科米底亞選拔軍區(θέμα Ὀπτιμάτων, thema Optimatōn,「選拔軍團」,得名於同名精銳哥特人兵團)。[28]

軍區制的高峰:8世紀80年代至10世紀50年代

Thumb
約公元950年安納托利亞的軍區

且不論軍區的突出地位,在其正式成為帝國基本行政單位前,仍有一段較長的過渡時期。儘管在8世紀時軍區就已與固定的地域聯繫在一起,財政軍務直到該世紀末才不再沿用舊行省制度,而以軍區為單位各自運行。[29]這一進程在9世紀中葉趨於成熟,並導致軍區將軍身兼軍政大權。比較經典的軍區制範式在《拜占庭軍論》(Klētorologion)和《帝國行政論》中均有提及。[30]

同時,在8世紀晚期至9世紀早期,為了在安納托利亞中心地帶防範來自阿拉伯人的侵攻和襲擾,一系列的小規模前線防區得以建立,稱之為「要衝區」(kleisourai)。該詞本指一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築堡壑谷,後轉指兼具進行游擊作戰與抗擊中小規模敵襲任務的獨立作戰指揮單位,並隨後逐漸升級為全編制的標準軍區。[31][32]

軍區制的衰落:10世紀60年代至11世紀70年代

Thumb
1025年,巴西爾二世死後的拜占庭軍區
Thumb
1045年的拜占庭帝國軍區

在10世紀三位「士兵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約翰一世巴西爾二世的率領下,新占土地上成立了新一批的軍區,其平均面積要小於在7、8世紀建立的軍區。[33]與此同時,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小軍區」(μικρὰ θέματα)或「亞美尼亞式軍區」(ἀρμενικὰ θέματα)的新型軍區。根據拜占庭方面的原始資料,該種軍區明顯區分於「大」的或「羅馬式」的軍區。多數小軍區僅由一座堡壘及附近地域構成,由「初等將軍」(阿拉伯人稱其為zirwar,亞美尼亞人稱其為zoravar)率領的一千人(多為步兵)負責駐守。正如其名,其駐防軍隊多為亞美尼亞人,或者本地土著,抑或是從由他地強行遷移而來。小軍區的一大特徵便是高比例的軍官數量,僅在charpezikon一區就計有22名資深軍官和47名見習軍官。[30][34][35]

小軍區在被設置成適於守備的同時,亦被賦予了回擊大型侵擾和進行持久進攻作戰的能力。正因如此,從9世紀60年代起,愈來愈多從重裝騎兵改編或新建立的營團被部署在邊境地帶。為了指揮協調為數眾多的前線小軍區,在地區督軍(Dux,δούξ )領下的區域性指揮部得以建立。在東方,三個最初的指揮部分別為:安條克(Antioch)、喀爾狄亞(Chaldia)、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隨着在7世紀東羅馬帝國擴張至大亞美尼亞,三個指揮部被擴建或更替為:伊比利亞(Iberia)、瓦斯普拉肯(Vaspurakan)、艾德薩(Edessa)、阿尼(Ani)。[36][37]而亞美尼亞軍區似乎也是在同樣的經緯下於11世紀中期被劃在了一位將軍的管轄下。[35]

數位「士兵皇帝」展開的攻勢在巴西爾二世時達到巔峰,在1025年時東羅馬帝國比她的任何一個敵人都要更強盛。同時,極具機動性的職業軍人——靖撫騎兵營英語Tagma_(military)(Tagmata)的地位迅速躍居於各內戍軍區部隊之上,而後者也很快地遭到了忽略。事實上,從11世紀早期開始,越來越多的應徵兵都選擇用繳納現金的方式來逃避服役。而此時前線將領都有能力來應對大多數的本地安全威脅,這樣一來軍區系統就難免遭到事實上的削弱,舊軍區制度的瓦解也導致了東羅馬帝國在戰略縱深防禦能力上的崩壞,再加上日漸增長的對僱傭兵和附庸國軍隊的依賴,以及因君士坦丁堡官僚集團和手握重鎮的軍事精英間的裂隙擴大而導致的暴亂和內戰,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之後,拜占庭軍隊遭遇了一次嚴重的危機,並在戰役過後完全地崩潰。[38]

軍區制的轉變與沒落:11世紀至12世紀

11世紀科穆寧王朝時期帝國短暫中興,阿萊克修斯一世建立了現代被稱為「科穆寧軍隊英語Byzantine army (Komnenian era)」的軍事體系,這也標誌着與傳統軍區制的決裂。新的軍事體系高度集中於皇帝個人和王朝上,這也是「科穆寧中興」的一個顯著特徵。這種軍事體系比過去更加顯著的依賴於諸如瓦蘭吉衛隊之類的僱傭兵。軍區將軍的權力逐步被削減,軍區也被削減了許多軍事職能,同時過去因為處理地方事務而享有的獨立性也在降低。

不過即使在科穆寧時代帝國軍隊最龐大的時期,也未調動軍區兵力補充軍隊。從長遠來看,新的軍事體系維護成本更高,並且依賴於下一個強力的「士兵皇帝」能夠有效繼承該體系。到1180年曼努埃爾一世去世後,皇帝更迭頻繁且多次出現王朝內亂,軍事體系難以有效運轉,帝國再次進入衰亡期。

軍區制的消亡:12世紀後

安格洛斯王朝時期帝國中央自身權威的削弱和政策忽視都使得殘存的軍區在12世紀後期越來越無關緊要,而此後的君士坦丁堡淪陷,中央權力崩潰,「專制公」等地方民事統治者權力的不斷擴大,到巴列奧略王朝時期,軍區制已經行將就木,名存實亡。

軍區的組織系統

「軍區」一詞本身就曖昧模糊,它既指一種軍事佔據、亦指一種行政區劃。軍區事實上是一種將小塊土地委任給士兵耕種的屯田體制。這些務農士兵從嚴格意義上講仍是軍事單位,且其耕作土地仍歸屬國有。正因其運作特徵,士兵薪餉得以降低,並且士兵個人一旦接受了屯田協議後,即代表同意他們的後代仍在軍區中同時承擔軍事與農務工作,這也同時減少了對不受歡迎的徵兵制的需求,也能更加節省地維持軍隊。軍區制也能保證在新征服的土地上進行墾殖作業,因為在征服戰爭中總是有大量土地被併入公共土地。

軍區將軍不僅擁有在軍事層面上的指揮權,同時還建有行政與軍事司法權。正因如此,戴克里先確立的軍政分屬政策遭到了廢止,帝國也回到了一個更像羅馬共和國寡頭政治體系——彼時行省總督同時也號令着當地的軍隊。

下表以902年至936年的色雷斯軍區為例說明軍區組織結構及人員數量:

More information 軍區(Thrakēsiōn)架構 ...
軍區(Thrakēsiōn)架構
名稱 人員數目 下屬單位數目 長官職位
軍區(Thema) 9,600 4個 中隊(Tourmai) 將軍英語Strategos#Byzantine use(Strategos)
中隊(Tourma) 2,400 6個 營(Droungoi) 中隊長英語Turma#Byzantine Empire(Tourmarches)
(Droungos) 400 2個 旗(Bandon) 旗長英語Droungarios(Droungarios)
(Bandon) 200 2個 百夫隊(Kentarchiai) 軍事伯爵英語Comes(Count)
百夫隊(Kentarchia) 100 10個 十夫隊(Kontoubernia) 百夫長(Kentarches/Hekatontarches)
50 5個 十夫隊(Kontoubernion) 五十夫長(Pentekontarches)
十夫隊英語Contubernium (Roman army unit)(Kontoubernion) 10 1個 "前衛英語Vanguard" + 1個 "後衛英語Rear Guard" 十夫長(Dekarchos)
"前衛英語Vanguard(Vanguard)" 5 五夫長(Pentarches)
"後衛英語Rearguard(Rearguard)" 4 四夫長(Tetrarches)
Close

7世紀60年代-10世紀30年代軍區列表

本表包括7世紀60年代軍區制創立之時到10世紀30年代大征服時代的大型「傳統」軍區以及後續建立的較小的新軍區[39]

More information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建立於 被拆分 首府 初始管轄範圍 所轄城市
愛琴海軍區
(thema Aigaiou Pelàgous, Θέμα του Αιγαίου Πελάγους)
842/843年已成立 基比拉奧特軍區分出,由海軍提督英語Droungarios獨立管理。 可能是米蒂利尼米西姆納 萊斯沃斯利姆諾斯希俄斯印布洛斯忒涅多斯赫勒斯滂斯波拉澤斯基克拉澤斯 米西姆納米蒂利尼希俄斯亞歷山大特洛伊英語Alexandria Troas阿卑多斯蘭普薩庫斯基齊庫斯塞斯托斯英語Sestos加里波利斯
安納托利亞軍區
(thema Anatolikōn, Θέμα των Ανατολικών)
669/670年已成立 東方/敘利亞野戰軍英語East Roman army建立 卡帕多西亞軍區§ (830年) 阿莫里烏姆 弗里吉亞皮西迪亞伊蘇利亞 伊刻尼翁、波利波圖斯、菲羅墨利翁阿克羅農敘那達英語Synnada索佐波利斯英語Sozopolis (Pisidia)忒巴薩英語Thebasa皮西迪亞安提俄克英語Antioch of Pisidia得耳柏英語Derbe拉蘭達伊蘇利亞佩西努斯
亞美尼亞軍區
(thema Armeniakōn, Armeniakoi, Θέμα των Αρμενιακών)
667/668年已成立 亞美尼亞英語Roman Armenia野戰軍建立 迦勒底亞軍區 (842年)、哈爾希安軍區§ (863年)、科洛尼亞軍區 (863年)、帕夫拉戈尼亞軍區 (826年已成立) 阿馬西亞 本都小亞美尼亞卡帕多西亞北部 錫諾普阿彌索斯歐開塔英語Euchaita科馬那蓬提刻英語Comana Pontica
布塞拉里亞軍區
(thema Boukellarion, Boukellàrioi, Θέμα των Βουκελλαρίων)
767/768年已成立 由奧普西金軍區分出 帕夫拉戈尼亞軍區 (部分劃入)、卡帕多西亞軍區(部分劃入)、哈爾希安軍區 (部分劃入) 安庫拉 加拉太帕夫拉戈尼亞 提翁英語Tium赫拉克利亞蓬提刻英語Heraclea Pontica克勞狄波利斯克剌忒亞朱利奧波利斯英語Juliopolis拉伽尼亞戈耳狄翁英語Gordion
卡帕多西亞軍區§
(thema Kappadokias, Θέμα Καππαδοκίας)
830年已成立 由亞美尼亞軍區、布塞拉里亞軍區分出 科戎要塞英語Koron (Cappadocia),後為提安亞英語Tyana 卡帕多西亞西南部 帕底安多斯英語Padyandus倪薩英語Nyssa (Cappadocia)盧隆要塞英語Loulon提安亞英語Tyana納梓安祖斯英語Nazianzus納梓安祖斯英語Nazianzus赫拉克利亞庫比斯特剌英語Heraclea Cybistra
凱法利尼亞軍區
(thema Kephallēnias, Θέμα Κεφαλληνίας)
809年已成立 隆戈巴迪亞軍區 (910年已成立)、尼科波利斯軍區? (899年已成立) 凱法利尼亞 伊奧尼亞群島阿普利亞 科庫拉扎庫恩托斯琉卡忒
迦勒底亞軍區英語Chaldia
(thema Chaldias, Θέμα Χαλδίας)
約840年 原亞美尼亞軍區下轄中隊英語Turma建立 迦勒底亞英語Chaldia#History都督區英語Dux#Later developments 特拉比松 本都海岸 里祖斯英語Rhizus刻拉蘇斯坡勒摩尼翁派佩耳特
哈爾希安軍區§
(thema Charsianoù, Θέμα Χαρσιανού)
863–873年 原亞美尼亞軍區下轄中隊升格建立,並將布塞拉里亞軍區部分轄區劃入 哈爾西安要塞,後為凱撒利亞 卡帕多西亞西北部 哈爾西安要塞
赫爾松/克利馬塔軍區
(thema Chersōnos/Klimata, Θέμα Χερσώνος/τα Κλίματα)
833年 833年皇帝狄奧斐盧斯可薩人援建其首都白堡,獲取了對克里米亞南部的統治權 赫爾松 克里米亞南部 松代亞提奧多西亞博斯普耳伽利塔
基比拉奧特軍區
(thema Kibyrrhaiotōn, Kibyrrhaiotai, Θέμα των Κυβυρραιωτών)
697/698年已成立或720年左右 帝國常備海軍建立 愛琴海軍區、薩摩斯軍區、塞琉西亞軍區 薩摩斯,後為阿塔勒亞 潘菲利亞呂基亞佐則卡尼薩群島愛琴海群島伊奧尼亞海岸 羅德米拉基比拉英語Kibyra利米剌英語Limyra法塞利斯英語Phaselis西代塞利努斯阿涅姆里翁英語Anemurium薩伽拉索斯英語Sagalassos忒耳墨索斯英語Telmessos帕塔剌英語Patara (Lycia)哈利卡那索斯伊阿索斯英語Iasos米拉薩塞耳革英語Selge尼多斯科斯
克里特軍區英語Byzantine Crete
(thema Krētēs, Θέμα Κρήτης)
767年已成立 (?),961年重建 828年被阿拉伯人征服建立克里特酋長國、直到961年光復建立軍區 坎達克斯 克里特島 瑞提謨農英語Rethymno戈耳提那英語Gortyna
達爾馬提亞軍區
(thema Dalmatias, Θέμα Δαλματίας)
899年已成立 尼基弗魯斯和平條約英語Pax Nicephori法蘭克達爾馬提亞地區交還帝國後的新建軍區 伊達薩 拉古薩阿斯帕拉托斯坡拉特剌古里翁斯卡耳冬
都拉齊翁軍區
(thema Dyrrhachiou, Θέμα Δυρραχίου)
842年已成立 新建軍區 都拉齊翁 阿爾巴尼亞海岸 奧隆阿波羅尼亞利索斯
希臘軍區
(thema Hellàdos, Helladikoi, Θέμα της Ελλάδος/Ελλαδικών)
約690年 帝國常備海軍建立 凱法利尼亞軍區 (809年已成立)、伯羅奔尼撒軍區 (811年已成立) 科林斯、809年後為底比斯 最初為東伯羅奔尼撒和阿提卡,809年後為中希臘以東地區和色薩利 809年後:雅典拉里薩法耳薩洛斯英語Farsala拉米亞溫泉關普拉泰亞英語Plataea尤里普斯英語Chalcis德米特里阿斯斯塔戈伊英語Kalabaka
科洛尼亞軍區§
(thema Kolōneias, Θέμα Κολωνείας)
863年已成立、可能是842年左右 由亞美尼亞軍區分出、但9世紀初已建立要衝區 迦勒底亞英語Chaldia#History都督區英語Dux#Later developments 科洛尼亞 小亞美尼亞北部 薩塔拉英語Satala尼科波利斯新凱撒里亞
隆戈巴迪亞軍區
(thema Longobardias, Θέμα Λογγοβαρδίας)
892年 凱法利尼亞軍區下轄中隊英語Turma升格建立 巴里翁 阿普利亞 塔蘭塔斯布壬忒西翁敘德汝斯加里波利斯
利坎多斯軍區
(thema Lykàndou, Θέμα Λυκάνδου)
916年已成立 新建軍區 利坎多斯要塞 卡帕多西亞東南部 阿剌比蘇斯英語Arabissus科庫索斯英語Göksun科馬那英語Comana (Cappadocia)
馬其頓軍區
(thema Makedonias, Θέμα Μακεδονίας)
802年已成立 由色雷斯軍區分出 斯特里蒙軍區 哈德良波利斯(阿德里安堡) 色雷斯西部 狄底摩忒科馬克西米安波利斯英語Mosynopolis伊諾斯英語Enez馬羅尼亞英語Maroneia
美索不達米亞軍區
(thema Mesopotamias, Θέμα Μεσοποταμίας)
899-911年間已成立 新建軍區 美索不達米亞都督區 卡馬卡英語Kemah, Erzincan[來源請求] 幼發拉底河上游
尼科波利斯軍區
(thema Nikopoleōs, Θέμα Νικοπόλεως)
899年已成立 可能是伯羅奔尼撒軍區下轄中隊升格建立 瑙帕克托斯 伊庇魯斯、埃托利亞阿卡納尼亞英語Acarnania 約阿尼納部特羅同羅戈英語Rogoi德律努波利斯英語Dryinopolis尼科波利斯英語Nicopolis希馬拉
奧普西金軍區
(Thema of Opsikion, Θέμα του Οψικίου)
680年已成立 由帝國衛戍軍(comitatus praesentales)建立 布塞拉里亞軍區(768年已成立)、奧普提馬通軍區(775年已成立) 尼西亞英語Nicaea 普魯薩喀俄斯馬拉吉納英語Malagina多律萊翁英語Dorylaeum克剌索斯英語Battle of Krasos科提埃翁米代翁英語Midaeium
奧普提馬通軍區
(thema Optimàtōn, Optimatoi, Θέμα των Οπτιμάτων)
775年已成立 由奧普西金軍區分出 尼科米底亞 君士坦丁堡對岸的比提尼亞 迦克墩克里索波利斯
帕夫拉戈尼亞軍區
(thema Paphlagonias, Θέμα Παφλαγονίας)
826年已成立,最初可能是820年左右 由亞美尼亞軍區和布塞拉里亞軍區分出部分地區組建 甘格剌 阿馬斯特里斯洛諾波利斯英語Abonoteichos#History卡斯塔摩涅龐培波利斯英語Pompeiopolis
伯羅奔尼撒軍區
(thema Peloponnēsou, Θέμα Πελοποννήσου)
811年已成立 希臘軍區部分地區和新光復領土組建 尼科波利斯軍區?(899年已成立) 科林斯 伯羅奔尼撒 帕特拉阿爾戈斯拉刻代蒙(斯巴達)科林斯赫洛斯英語Helos墨托恩英語Methoni, Messenia伊利斯摩恩瓦西亞
法西亞涅斯軍區/得耳澤涅斯軍區英語Phasiane (historical region)
(thema Phasianēs/Derzēnēs, Θέμα Φασιανής/Δερζένης)
935年已成立 美索不達米亞軍區和新光復領土組建 美索不達米亞都督區 阿耳薩摩薩塔 阿拉斯河源頭
薩摩斯軍區
(thema Samou, Θέμα Σάμου)
899年已成立 由基比拉奧特軍區下轄科斯灣(droungarios of the Gulf)升格建立 士麥那 愛琴海群島東南部,伊奧尼亞海岸(與色雷斯西亞軍區共管) 薩摩斯以弗所、米利都、馬格涅西亞英語Magnesia on the Maeander特剌勒斯勒比都忒歐斯克拉佐美納伊福西亞帕加馬阿德拉米狄翁
塞巴斯忒亞軍區§
(thema Sebasteias, Θέμα Σεβαστείας)
911年已成立 由亞美尼亞軍區分出,900年左右已升格為要衝區 塞巴斯忒亞 達梓蒙
塞琉西亞軍區§
(thema Seleukeias, Θέμα Σελευκείας)
934年已成立 原基比拉奧特軍區下轄營區,9世紀初成為要衝區 塞琉西亞 克勞狄波利斯英語Claudiopolis (Cilicia)
西西里軍區
(thema Sikelias, Θέμα Σικελίας)
700年已成立 卡拉布里亞軍區(穆斯林攻陷西西里後意大利殘餘的領土) 敘拉古,後為 西西里卡拉布里亞 卡塔尼亞陶羅墨尼翁帕諾莫斯阿克剌伽斯勒翁提尼希梅拉馬扎拉利呂拜翁得瑞潘翁英語Drepana
斯特里蒙軍區§
(thema Strymōnos, Θέμα Στρυμώνος)
899年已成立,最初可能是9世紀40年代 原馬其頓軍區下轄要衝區(709年)升格建立 涅亞波利斯 大致為現代希臘的東馬其頓地區 塞雷斯
塞薩洛尼基(帖撒羅尼迦)軍區
(thema Thessalonikēs, Θέμα Θεσσαλονίκης)
824年已成立 塞薩洛尼基(帖撒羅尼迦) 大致為現代希臘的中馬其頓地區 貝羅伊亞埃德薩狄翁英語Dion, Pieria伊里索斯英語Ierissos莫格萊納戴克里先波利斯塞耳維亞英語Servia, Greece
色雷斯軍區
(thema Thrakēs, Θέμα Θράκης/Θρακώον)
680年已成立 由奧普西金軍區分出(?) 馬其頓軍區 阿耳卡狄波利斯英語Bergule 除君士坦丁堡之外的東色雷斯 塞呂謨布里亞英語Selymbria比吉厄佩任托斯英語Perinthus賴得斯托斯英語Bisanthe
色雷斯西亞軍區
(thema Thrakēsiōn, Thrakēsioi, Θέμα Θρακησίων)
687年已成立 原色雷斯野戰軍建立 科奈 希拉波利斯薩耳得斯提亞忒剌老底嘉
Close

註:
海軍軍區(希臘語:θέμα ναυτικόν,轉寫:thema nautikon
§最初作為要衝區建立

10世紀30年代-11世紀60年新軍區列表

本表主要展示帝國光復東方、意大利和巴爾幹地區後新建的大型軍區及小型軍區(strategiai小型軍區,亦稱為「亞美尼亞式」軍區)。

More information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首府 簡介
阿耳特澤軍區英語Bergule
(Ἄρτζε)
10世紀70年代 阿耳特澤 小型軍區,出現在《拜占庭百官志》的記載中。979年作為賞賜將該地割讓給陶-克拉傑伊英語Principality of Tao-Klarjeti大公大衛三世英語David III of Tao,1000年大衛去世後收回該地並劃歸伊比利亞督軍區,1049年被突厥人摧毀[40][41]
阿斯摩薩同軍區
(Ἀσμόσατον)
938年左右 阿斯摩薩同 一個小型軍區,直至11世紀50年代被突厥人征服[40][42]
波勒戎軍區英語Boleron/新斯特里蒙軍區
(thema Voleroù/Nèou Strymōnos, Θέμα Βολερού/Νέου Στρυμώνος)
10世紀70年代 塞雷斯 10世紀晚期,舊斯特里蒙軍區拆分出新斯特里蒙軍區,其後又分出波勒戎軍區英語Boleron。10世紀末,新斯特里蒙軍區、塞薩洛尼基軍區,可能還包括德魯顧比泰軍區英語Drougoubitai(該地為被帝國附庸的斯拉夫部落)合併,11世紀重新與波勒戎軍區合併。
保加利亞軍區
(thema Boulgarias, Θέμα Βουλγαρίας)
1018年 斯庫皮 巴西爾二世征服保加利亞後,以斯普科里地區(現代保加利亞)和奧赫里德地區(現代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南部)為基礎建立。
卡拉布里亞軍區
(thema Kalavrias, Θέμα Καλαβρίας)
950年左右 雷吉翁 9世紀中葉穆斯林開始進攻西西里島,到902年西西里島完全淪陷,西西里軍區僅限於卡拉布里亞地區,到10世紀中葉改為此名。
哈爾佩齊基翁軍區
(Χαρπεζίκιον)
949年 哈爾佩齊基翁 小型軍區[43]
考梓茲翁軍區
(Χαυζίζιον)
940年後 考梓茲翁 小型軍區,大致涵蓋現代賓格爾-達戈山(Bingöl Dağ )[44]
科贊翁軍區英語Hozat
(Χόζανον)
956年前,可能是948或952年 科贊翁 「亞美尼亞式」軍區[42][45]
塞浦路斯軍區
(thema Kyprou, Θέμα Κύπρου)
965年 琉科西亞 688年起塞浦路斯為羅馬-阿拉伯共管,直至965年帝國完全光復該島。
得澤涅軍區英語Tercan
(Δερζηνῆ)
948或952年 科贊翁 小型軍區,得澤涅軍區的管理一般由迦勒底亞軍區官員代管[42][46]
埃德薩軍區英語Edessa#History#Middle Ages
(thema Edēssēs, Θέμα Εδέσσης)
1032 埃德薩 1032年喬治·馬尼亞克佔領該地,隨後派遣將軍英語Strategos#Byzantine use後為都督英語Dux#Later developments治理,直至1086年被突厥人征服[47]
幼發拉底河畔諸城軍區
(Παρευφρατίδαι Πόλεις)
1032年左右 小型軍區[48]
赫克薩科米亞/赫克薩波利斯軍區(六城軍區)
(Ἑξακωμία/Ἑξάπολις)
10世紀70年代 小型軍區、軍區名稱意為「六城英語Armenian Hexapolis」,這是利坎多斯軍區和墨利忒涅軍區之間的一個地區,亦為一個主教區[48][49]
伊比利亞軍區英語Iberia (theme)
(θέμα 'Ιβηρίας)
1001年左右或 1023年左右 狄奧多西波利斯 陶-克拉傑伊英語Principality of Tao-Klarjeti大公大衛三世英語David III of Tao去世後巴西爾二世繼承其領地組建的軍區。軍區成立的具體日期在學界尚有爭議。1045年劃入阿尼,1064年劃入卡爾斯[50]
卡馬軍區
(Κάμα)
10世紀70年代 小型軍區,出現在《拜占庭百官志》的記載中,具體位置尚不確定[48][51]
琉卡尼亞軍區英語Lucania (theme)
(thema Leukanias, Θέμα Λευκανίας)
968年 圖耳西
曼齊克特軍區
(Ματζικέρτ)
1000年 曼齊克特 繼承大衛三世領土後部分組建的軍區,設將軍一名,其後可能劃入瓦斯普魯坎都督區[52]
墨利忒涅軍區
(Μελιτηνή)
10世紀70年代 墨利忒涅 934年約翰·庫耳庫亞斯英語John Kourkouas光復該地後設為皇莊(kouratoreia)[53]
帕斯特里翁/帕拉頓納軍區
(thema Paristriou/Paradoùnavon, Θέμα Παριστρίου/Παραδούναβον)
1020年 多羅斯特羅隆
薩摩薩塔軍區
(Σαμόσατα)
958年 薩摩薩塔 958年該地光復後設將軍一名[54]
色米姆軍區英語Sirmium (theme)
(thema Sirmiou, Θέμα Σιρμίου)
1018年 色米姆 1018年保加利亞王國殘部在王子普列西安英語Presian (son of Ivan Vladislav)投降,保加利亞正式滅亡後在該國西北部(敘耳米亞)設立。
塔冉塔斯軍區
(Τάραντας)
10世紀70年代 塔冉塔斯 小型軍區,僅出現在《拜占庭百官志》的記載中[48][55]
塔戎軍區
(Ταρών)
966或967年 塔戎地區自10世紀初開始為帝國附庸,966或967年成立軍區直到曼齊克特之戰後淪陷[56]
泰佛里刻/利奧托科墨軍區§
(thema Tephrikēs/Leontokōmēs, Θέμα Τεφρικής/Λεωντοκώμης)
934或944年 泰佛里刻 該地區之前為巴西爾一世摧毀了盤踞於此的保羅派共和國後建立的要衝區,利奧六世時期改名為利奧托科墨,10世紀30年代升格為軍區[57]
狄奧多西波利斯軍區
(Θεοδοσιούπολις)
949年,1000年復設 狄奧多西波利斯 949年帝國光復該地後設立軍區。979年將該地賜予大衛三世,1000年繼承該地後成為伊比利亞軍區首府。
瓦斯普魯坎(巴斯普剌卡尼亞)軍區
(Βαασπρακανία)
1021或1022年 1021或1022年瓦斯普拉坎英語Kingdom of Vaspurakan國王塞尼柯林英語Senekerim-Hovhannes Artsruni不堪塞爾柱突厥人襲擾,舉國內附。帝國設一名都督或督軍(katepano)在凡城鎮守該地,直至1071年被突厥人攻陷[58]
Close

12-13世紀的晚期軍區

More information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
軍區 (希臘語名稱) 建立時間 首府 簡介
麥安德羅斯軍區

(Μαίανδρος)

1204年後 帝國在尼西亞時期設立的小型軍區,後併入南色雷斯軍區[59]
米拉薩和墨拉努狄翁軍區英語Mylasa and Melanoudion

(θέμα Μυλά[σ]σης και Μελανουδίου)

1143年 小型軍區,由基比拉奧特軍區和色雷斯西亞軍區分出,範圍包括麥安德羅斯山谷以南的小亞細亞地區。該軍區一直延續到尼西亞時代[60]
新卡斯特拉軍區

(θέμα Νεοκάστρων)

1162到1173年間 該軍區是曼努埃爾一世重組小亞邊境計劃的一部分,由北色雷斯軍區分出並一直延續到尼西亞時代[61]
Close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