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俄語: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烏克蘭語:Ілля́ Юхи́мович Ріпин[1][2]羅馬化Illia Yukhymovych Ripyn;184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烏克蘭[3][4][5][6]沙俄時期現實主義畫家[7][8]巡迴展覽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9]

Quick Facts 伊利亞·列賓Илья Репин, 出生 ...
伊利亞·列賓
Илья Репин
Thumb
1878年自畫像
(聖彼得堡俄羅斯博物館).
出生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年8月5日儒略曆7月24日]
俄羅斯帝國哈爾科夫省丘胡伊夫
(今  烏克蘭哈爾科夫州
逝世1930年9月29日(1930歲—09—29)(86歲)
 芬蘭維堡省庫奧卡拉
(今  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諾
國籍俄羅斯帝國
教育程度列賓美術學院
知名於繪畫
運動現實主義
獎項金獎 (1869 and 1872)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901)
Close

生平

列賓出生於俄羅斯帝國丘胡伊夫(現屬烏克蘭)的一個軍人家庭,1863年移居聖彼得堡,進入彼得堡繪畫學校學習,1864年轉入彼得堡美術學院,求學期間,列賓就完成了一系列的肖像畫作品,包括《瓦西里·列賓像》、《赫洛博申像》、《舍芙卓娃像》以及《斯拉夫的作曲家》群像,並創作了洋溢着生動的幽默的油畫《準備考試》。

從1870年代,列賓形成自己民主主義題材和現實主義的繪畫風格,他寫到:「現在莊稼漢是鑑定人,因此必須表現他們的利害關係……」他創作了極具表現力和震撼力的風俗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他當時另一幅作品《睚魯女兒的復活》獲大金質獎章。

1873年-1876年列賓獲美術學院津貼,到意大利法國旅居,熟悉古代和當代西歐各流派的藝術,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巴黎的咖啡館》、《薩特闊在水晶宮》、《維爾的運石馬》、《巴黎郊區》、《巴黎的蒙馬特大道》和《捕魚女》等多幅風俗和風景畫。

回國後,列賓回到故鄉並創作了《羞怯的農民》、《眼神銳利的農民》、《祭司長》等作品。

1878年,列賓參加巡迴展覽美術家協會,此後埋頭於農民主題的創作,如《在鄉政府》與《晚會》,尤其表現當時農民被徵兵參加俄土戰爭,如《歸來》、《回國,過去了的戰爭英雄》及《送新兵入伍》等,其大型作品《橡樹林中的禮拜行列》和《庫爾斯克州的禮拜行列》充分利用外光的表現手法,表達燦爛的陽光和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

1882年後,遷居聖彼得堡且經常旅行,這期間是其創作的高峰期,其作品表現現實,描寫革命者的許多作品,不能被沙皇政府的檢查機關通過,經常被從展覽會上拿掉。這些作品有《押解》、《宣傳者被捕》、《拒絕懺悔》、《意外歸來》、《集會》、《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巴黎公社社員墓的年祭》等。這一時期還創作了大量的肖像畫,批評家《斯塔索夫肖像》,作家《皮謝姆斯基肖像》、革命家《莫索爾斯基肖像》、外科醫生《比羅戈夫肖像》、女演員《斯特列別托娃肖像》、《伊斯庫克里男爵夫人肖像》等,同時他為列夫·托爾斯泰創作了一系列的肖像畫,有《托爾斯泰肖像》、《托爾斯泰耕地》、《托爾斯泰下棋》、《托爾斯泰工作》等。

列賓也創作了許多大型歷史題材的油畫,如《索菲亞公主》、《伊凡雷帝殺子》和《扎波羅熱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等。

列賓在90年代受象徵主義的影響,繪畫風格也明顯吸收印象主義畫派的外光效果,油畫《多麽自由》和《果戈理焚稿》明顯有象徵主義的傾向。當時俄羅斯正處於革命時期,他也創作了許多描寫當時情景的作品,如《紅色葬禮》、《在沙皇的絞架附近》、《驅散示威遊行》、《1905年10月17日的示威遊行》等。

十月革命後,列賓居住的聖彼得堡郊區被劃歸芬蘭,雖然列寧伏羅希洛夫盛情邀請他回國,由於年事已高,體弱多病,最終逝世於芬蘭。

作品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