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諾夫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萬諾夫反應(保加利亞語:Реакция на Иванов)得名於發現者保加利亞化學家迪米塔爾·伊萬諾夫·波波夫,指芳基乙酸與格氏試劑作用產生烯二醇二鎂鹽(伊萬諾夫試劑),後者再與親電試劑(如羰基化合物、鹵代烴[1] 或異氰酸酯)反應。[2][3][4][5]

伊萬諾夫試劑與醛反應的產物是β-羥基酸,類似於羥醛反應。此反應有立體選擇性,主要生成anti-產物,可以通過齊默爾曼-特拉克斯勒六元環過渡態模型來解釋。
反應動力學和機理研究:[6]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