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邊沁(英語:George Bentham,1800年9月22日—1884年9月10日)[1]英國植物學家

Thumb
favicon
1 sources

生平

邊沁出生於普利茅夫附近的斯托克鎮,他的父親是一位造船工程師,他的伯父是哲學家謝洛美·邊沁。他從來也沒有接受過正式學校教育,但由於從小隨父親在國外工作,7歲時就會說法語德語俄語瑞典語,後來在法國又學習了數學希伯來語。後來他看到了德堪多的著作《法國植物》,開始對鑑定植物品種感興趣,開始鑑別身邊的植物,1823年,他到了倫敦,認識了一批植物學家,1831年他父親去世,第二年他伯父去世,都給他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他可以獨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從1863年但1874年,他逐漸地接受了達爾文的物種進化理論,他寫到:「15年的時間已經足夠確定一種理論,影響到植物系統……不斷地熟悉達爾文的方式,不同的生存環境會產生新的品種。[2]他改變了過去以形象分類的方式,確定了系統分類法,「我們不能以一個單一品種就確定一個種的形象或一個屬的形象,一個所謂典型種只能是它本身的形象。」[3]

他到比利牛斯山區考察後,出版了第一部著作《比利牛斯和下朗格道當地植物分類》(巴黎,1826年)。1830年-1834年,他訪問了歐洲幾個重要標本館,1836年,他出版了《唇形科植物屬和種》。1837年冬季,他在維也納博物館的年報上發表了《豆科植物屬評論》。1842年,他定居禧福郡,幫助他的朋友德堪多編著著名的《植物界自然系統概論》。

1854年,他發現自己已經無力維繫龐大的標本和圖書收藏,將其捐給政府,但政府要組織一個基金維持在皇家植物園的研究,1855年,他移居倫敦,在植物園一周五天工作,直到去世。

1857年,英國政府制定一個用英語描述殖民地土生植物的規劃,邊沁於1861年寫出第一部《香港植物》,包括很少人知道的香港巴豆,接着於1863年-1878年寫出7卷本的《澳洲植物》,從1862年-1883年他寫出了最長的著作《植物分屬》,[4],從1853年-1858年,他寫出了最著名的著作《不列顛植物手冊》,多次再版,被學生們用了將近一個世紀。

1859年,他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皇家獎章,1862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78年被授予聖米迦勒及聖佐治勳章,1879年,被澳洲新南威爾士皇家學會授予克拉克獎章。

佐治·邊沁1861年的《香港植物誌西班牙語Flora Hongkongensis》收錄亨利·弗萊徹·漢斯等的植物研究[5]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所命名的分類

(列表可能不完整)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