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非營利人工智能研究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營利人工智能研究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OpenAI,中國大陸譯為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8][9],是一個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由非營利組織OpenAI Inc,和其營利組織子公司OpenAI LP所組成。OpenAI進行AI研究的目的是促進和發展友好的人工智能,使人類整體受益。OpenAI系統運行在微軟基於Azure的超級計算平台上[10][11][12]。
該組織於2015年由薩姆·阿爾特曼、里德·霍夫曼、傑西卡·利文斯頓、伊隆·馬斯克、伊爾亞·蘇茨克維、沃伊切赫·薩倫巴、彼得·泰爾等人[13][2][14]在三藩市成立,他們共同認捐了10億美元。微軟在2019年向OpenAI LP提供了10億美元的投資,並在2023年1月向其提供了第二筆多年投資,據報導為100億美元[15],用於獨家授權使用GPT-4,這將為微軟自己的Bing Prometheus模型提供支援[16]。
2015年底,薩姆·阿爾特曼、格雷格·布洛克曼、里德·霍夫曼、傑西卡·利文斯頓、彼得·蒂爾、伊隆·馬斯克、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印孚瑟斯和YC Research宣佈[17]成立OpenAI,並承諾向這個專案投入超過10億美元。該組織表示將通過向公眾開放其專利和研究,並與其他機構和研究者「自由合作」[18][19]。OpenAI的總部設於三藩市教會區的先鋒大廈。[20][21]
據《連線》雜誌報道,布洛克曼會見了深度學習「創始人」之一的約書亞·本希奧,並列出了該領域的「最佳研究者」名單。[22]在2015年12月,布洛克曼成功聘請了其中的九位作為首批員工。2016年,OpenAI支付了公司級別(而非營利組織級別)的薪水,但並未支付與Facebook或谷歌相當的AI研究者薪水。[23]
微軟的Peter Lee表示,頂級AI研究者的成本超過了頂級NFL四分衛新秀的成本。[24]OpenAI的潛力和使命吸引了這些研究者來到這個公司;一位谷歌員工表示,他願意離開谷歌去OpenAI,「部分原因是因為那裏有一群非常強大的人,而更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使命。」[25]布洛克曼表示,"我能想像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以安全的方式推動人類更接近真正的AI。"[26]OpenAI聯合創始人沃伊切赫·扎倫巴表示,他拒絕了"近乎瘋狂"的報價,這些報價是他市場價值的兩到三倍,而他選擇加入OpenAI。[27]
2016年,OpenAI宣稱將製造「通用」機械人,希望能夠預防人工智能的災難性影響,推動人工智能發揮積極作用。[28]4月,OpenAI發佈了「OpenAI Gym」的公共測試版,這是其強化學習研究平台。[29] 12月,OpenAI發佈了「Universe」,這是一個軟件平台,用於測量和訓練AI在全球遊戲、網站和其他應用中的通用智能。[30][31][32][33]
2017年,OpenAI僅在雲端運算上就花費了$790萬美元,佔其職能支出的四分之一[34]。相比之下,DeepMind2017年的總支出為$4.42億美元。2018年夏天,僅僅訓練OpenAI的Dota 2機械人就需要從谷歌租用128,000個CPU和256個GPU,持續數周。
2018年2月,馬斯克辭去了董事會席位,理由是與他作為特斯拉行政總裁的角色存在「潛在的未來(利益)衝突」[35]因為特斯拉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人工智能,薩姆·阿爾特曼聲稱馬斯克認為OpenAI已經落後於谷歌等其他公司,馬斯克提議自己接管OpenAI,但董事會拒絕了。馬斯克隨後將離開OpenAI,但聲稱仍然是捐贈者,但在他離開後沒有進行任何捐贈[36]。
2019年3月1日成立OpenAI LP子公司,目的為營利所用。[37]
該公司隨後向其員工分配股權並與微軟合作,宣佈向該公司投資10億美元。2019年7月22日微軟投資OpenAI $10億美元,雙方將攜手合作替Azure雲端平台服務開發人工智能技術[38]。OpenAI還宣佈打算對其技術進行商業許可[39]。OpenAI計劃「在五年內,而且可能更快」花費這10億美元[40]。薩姆·阿爾特曼表示,即使是10億美元也可能不夠,實驗室最終可能需要「比任何非營利組織籌集到的資金都多的資金」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41]。
2020年6月11日宣佈了GPT-3語言模型,微軟於2020年9月22日取得獨家授權。[42][43]
2021年,OpenAI推出了DALL-E,這是一種深度學習模型,可以從自然語言描述中生成數碼圖像[44]。
2022年11月30日,OpenAI發佈了一個名為ChatGPT的自然語言生成式模型[45],它以對話方式進行互動。在研究預覽期間,用戶註冊並登陸後可免費使用ChatGPT。[46]。根據OpenAI的說法,預覽版在前五天內收到了超過一百萬的註冊[47]。據路透社2022年12月援引的匿名訊息來源稱,OpenAI 預計2023年收入為$2億美元,2024年收入為$10億美元[48]。但是該專案對一些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在內的地區暫不可用。
2023年3月2日,OpenAI發佈了官方ChatGPT API,並允許第三方開發者利用該API將ChatGPT整合到他們的網站、產品和服務中[49]。
2023年3月3日,霍夫曼辭去了他的董事會席位,理由是希望避免他在OpenAI的董事會席位與他通過格雷洛克合夥公司(Greylock Partners)對AI技術公司的投資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他作為OpenAI的聯合創始人的角色AI技術初創公司Inflection AI。霍夫曼仍然是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微軟的董事會成員[50]。
2023年3月14日,OpenAI發佈了GPT-4,既作為API(帶有waiting list)又作為ChatGPT Plus的一項功能[51]。
2024年2月15日,OpenAI發佈了Sora,稱該模型能夠生成長達一分鐘的影片。[52] 同時,OpenAI也承認了該技術的一些缺點,包括在模擬複雜物理現象方面的困難。[53]
2024年4月1日,OpenAI表示將許可用戶在無註冊的前提下直接使用ChatGPT。[54]
2024年5月13日,OpenAI發佈了新模型GPT-4o,GPT-4o可以處理文字、語音、圖像,「o」代表「omni」,即全能的意思。[55][56]
2024年6月25日,OpenAI表示自7月9日起,將停止對中國開發者提供API介面服務。[57]
主要員工:
OpenAI非營利組織董事會:
個人投資者:
企業投資者:
2023年11月17日,OpenAI發佈聲明,宣佈公司行政總裁薩姆·阿爾特曼將離開公司,即時生效;公司現技術長米拉·穆拉蒂被任命為臨時行政總裁。OpenAI稱,接任CEO的人選仍在確認過程中[65]。20日,OpenAI宣佈前Twitch聯合創始人埃米特·薛爾將擔任公司新任行政總裁。[66]受OpenAI開除薩姆·阿爾特曼的影響,OpenAI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格雷格·布羅克曼也宣佈從公司離職。此外公司有多位骨幹成員也相繼宣佈離開OpenAI。
據報道,GitHub前行政總裁奈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和Scale AI行政總裁亞歷山大·王(Alexandr Wang)拒絕了董事會的OpenAI行政總裁職位的提議。[67]
OpenAI 770名員工中的738名(包括米拉·穆拉蒂和伊爾亞·蘇茨克維)簽署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如果董事會不重新聘請薩姆·阿爾特曼擔任行政總裁並隨後辭職,他們將辭去工作並加入微軟。[68][69]投資者正在考慮對董事會成員採取法律行動,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辭職和薩姆·阿爾特曼被免職的情況。[70]對此,OpenAI管理層向員工傳送了一份內部備忘錄,表示與阿爾特曼和董事會的談判已恢復進行,並且需要一些時間。[71]2023年11月21日,微軟CTO凱文·斯科特(Kevin Scott)宣佈,轉入該公司的OpenAI員工將獲得與在OpenAI工作時相同的薪酬。[72]
11月22日,OpenAI通過X(前Twitter)宣佈,薩姆·阿爾特曼回歸重任行政總裁,並會重組新的董事會,由前雲端企業Salesforce共同執行長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擔任董事長,另外成員還包括前美國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rry Summers)和Quora執行官暨原董事會成員亞當·安捷羅(Adam D'angelo)。[73]
2023年11月22日,有報道稱阿爾特曼被OpenAI解僱可能與他涉嫌對秘密專案Q*(Qstar)[74]的重大突破處理不當有關。據OpenAI內部訊息人士透露,Q*專案旨在開發人工智能在邏輯推理和定理證明方面的能力,兩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在OpenAI行政總裁薩姆·阿爾特曼離職四天之前,幾位工作人員研究人員給董事會寫了一封信,警告說,他們認為一項強大的人工智能發現可能會威脅人類。[75][76]
2023年11月29日,OpenAI創始人薩姆·阿爾特曼在備忘錄中宣佈,他將重新擔任OpenAI行政總裁,曾臨時代任行政總裁的米拉·穆拉蒂將繼續擔任技術長,微軟將在公司董事會中獲得一個無投票權的觀察員席位。[77]
2023年11月30日,OpenAI原董事會成員海倫·托納(Helen Toner)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她正式辭去了OpenAI董事會的職務。[78]
截至2021年,OpenAI 的研究重點是強化學習(RL)[79]。OpenAI被視為DeepMind的重要競爭對手[80]。
2020年6月,OpenAI宣佈了一個多用途應用程式介面(API),據稱「用於訪問OpenAI開發的新AI模型」,讓開發人員呼叫它來執行「任何英語AI任務」。[81][82]
關於語言模型的生成預訓練(GPT)的原始論文由 Alec Radford 及其同事撰寫,並於2018年6月11日以預印本形式發佈在OpenAI的網站上[83]。它展示了語言的生成模型如何能夠通過對具有長段連續文字的多樣化語料庫進行預訓練來獲取世界知識和處理遠程依賴關係。
2023年3月14日,OpenAI宣佈發佈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4(GPT-4),能夠接受文字或圖像輸入[84]。OpenAI宣佈更新後的技術通過了模擬法學院律師考試,得分在應試者的前10%左右;相比之下,之前的版本GPT-3.5得分在倒數10%左右。GPT-4還可以讀取、分析或生成多達25,000個單詞的文字,並使用所有主要程式語言編寫代碼。[85]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
DALL-E於2021年發佈,是一種Transformer模型,可根據文字描述建立圖像[86]。
同樣在2021年發佈的CLIP反其道而行之:它為給定圖像建立描述[87]。DALL-E使用GPT-3的120億參數版本來解釋自然語言輸入(例如「形狀像五邊形的綠色皮革錢包」或「悲傷的水豚的等距視圖」)並生成相應的圖像。它可以建立真實物體的圖像(「帶有藍色草莓圖像的彩色玻璃窗」)以及現實中不存在的物體(「帶有豪豬紋理的立方體」)。截至2021年3月,沒有可用的API或代碼。
2022年4月,OpenAI發佈了DALL-E 2,這是模型的更新版本,具有更逼真的結果[88]。2022年12月,OpenAI在GitHub上發佈了Point-E軟件,這是一種用於將文字描述轉換為3維模型的新基本系統[89]。
ChatGPT於2022年11月推出,是一種建立在GPT-3之上的人工智能工具,它提供了一個對話介面,允許用戶使用自然語言提問。然後系統會在幾秒鐘內回復一個答案。ChatGPT在發佈5天後就達到了100萬用戶。[90]
ChatGPT Plus是一項每月$20美元的訂閱服務,允許用戶在高峰時段訪問ChatGPT,提供更快的響應時間,並讓用戶提前訪問新功能。[91]
人工智能(AI)世界不斷發展,使聊天機械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最近推出的ChatGPT外掛程式商店證明了這一進步,代表了AI聊天機械人的主要遊戲規則改變者。這項突破性的創新使ChatGPT能夠訪問第三方外掛程式,顯著增強其功能,並為開發人員和用戶等開啟了無限可能的世界[92]。
OpenAI表示,人工智能「應該是人類個體意志的延伸」,「本着自由的精神,在安全的情況下儘可能進行廣泛和均勻地分佈」。[20]
聯合董事長薩姆·阿爾特曼預計這個長達數十年的項目將超越人類智能。[93]
印孚瑟斯前行政總裁維沙爾·辛卡表示,「開放性」是他支持的基本要求,這種努力將「產生總體上符合人類更大利益的結果」,並且OpenAI「非常符合我們長期以來的價值觀」和他們「努力做有目的的工作」。[94]
科學家警告稱,人工智能的進步最終可能會威脅到人類。 聯合創始人馬斯克在對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發言時表示,人工智能是人類「最大的生存威脅」。[95]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人工智能可能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以超越生物進化來取代人類。[20] 其他專家則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構成任何威脅的風險仍然很遙遠。
為了減輕人工智能的內在危險,OpenAI的創始人們將其構建為非營利組織,以便他們可以將研究重點放在對人類做出積極的長期貢獻上。[20][96]
《時代周刊》調查顯示,為了建立針對有害內容(例如性虐待、暴力、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等)的安全系統,OpenAI使用每小時收入不到2美元的肯雅外包勞工來標記有害內容。這些標記用於訓練模型以在未來檢測此類內容。[97]
公司因對產品如GPT-4透露特別少的技術細節而受到批評,這與其最初對開放性的承諾相違背。OpenAI為競爭和安全原因辯解了這一戰略轉變。OpenAI的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在2023年稱,能力逐漸增強的模型開源變得越來越危險,「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每個人都會完全理解開源的人工智能是不明智的。」[9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