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諾貝爾獎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諾貝爾和平獎(瑞典語和挪威語: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所創立的諾貝爾獎獎項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並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之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並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皇后、王子、公主一般都會出席)。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1]。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2]」。不過該獎項也可以授予符合獲獎條件的機構與組織。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3]。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一千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截至2024年,共有111位個人和28個組織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有19位女性獲諾貝爾和平獎,超過其他任何諾貝爾獎[4]。有兩個組織曾多次獲得這一獎項: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別於1917、1944和1963年獲獎,聯合國難民署曾於1954和1981年兩度獲獎[5]。獎項設立以來,共有19年沒有授獎,這個數量也超過其他任何諾貝爾獎。
和當選不同,諾貝爾和平獎只需任何一位有資格者支持便可提名。因此,獲得提名不能代表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的意見[6]。許多有爭議的政治人物都曾獲得過提名。
1939年,希特拉被瑞典議會議員埃里克·布蘭特提名,不過他提名希特拉是為了抵制當時實行綏靖政策的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被提名之舉動,布蘭特幾天後也收回了此項提名[7]。
印度國父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間五次獲得提名卻從未獲獎。1948年甘地遇刺身亡後,委員會曾考慮授予其和平獎,但該年最終仍以「沒有合適的在世人選」為由而並未頒獎[8]。最終當達賴喇嘛獲得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時,委員會主席說這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為紀念聖雄甘地而作的貢獻」(但達賴為中國國籍,並非印度公民[9])。
1935年,德國人卡爾·馮·奧西茨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獲獎時,他正因為反納粹軍事而被希特拉囚禁,並因此成為第一位獲獎時遭當局刑禁的和平獎得主。他獲獎的消息在與德國有聯繫的挪威引發爭議。1936年11月23日他獲釋後,諾貝爾委員會前往奧西茨基的住處給他授獎。1937年,希特拉開始頒發德國國家藝術與科學獎,同時他修改了法律禁止任何德國人領取諾貝爾獎。
1961年,聯合國秘書長道格·哈馬紹獲提名後、距頒獎數月前逝世,和平獎仍將獎項授予哈馬紹,哈馬紹成了唯一逝世後仍獲獎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975年,前蘇聯的核物理科學家安德烈·薩哈羅夫獲獎,當時的蘇聯政府禁止他出國領獎。12月10日,由妻子代為領取獎項,並代替他發表領獎演說。
1983年,波蘭工會領袖萊赫·華里沙致力於波蘭的人權運動而獲獎。他曾於1981年12月被波蘭政府囚禁並於1982年11月被釋放。波蘭政府不允許他前去受獎儀式,最終由他的夫人至挪威代為領獎。
198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獲獎,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滿。
1990年,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因致力於和平進程而獲獎。
1991年,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因「爭取民主和人權的非暴力鬥爭」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她本人被緬甸政府拘押。緬甸當局指出,若釋放昂山素姬,則她必須永遠離開緬甸和政治界,但此條件被她拒絕。12月10日頒獎日,由她的兩個兒子亞歷山大和金代領。直到2012年6月16日,昂山素姬才終於在奧斯陸市政廳發表獲獎演說。
2003年,和平獎頒發給伊朗的希爾琳·艾芭迪,雖然伊朗政府極力反對,但並未阻止她前去領獎,而奇特的是伊朗政府還在頒獎當日也派人參加典禮沾光。2009年11月26日,伊朗政府又史無前例地沒收她的獎項,這是諾貝爾獎創設108年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
2009年,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獲選為和平獎得主,部分觀點對於委員會做出此決定感到難以認同,認為授予和平獎給提名截止前兩周才就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過於草率,質疑奧巴馬尚未做出值得獲頒此一殊榮的貢獻。事後,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秘書長吉爾·倫德斯塔德2015年在回憶錄中記錄諾貝爾和平獎的討論過程,並表示非常後悔將和平獎頒發給奧巴馬。
2010年,中國大陸異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此表示譴責,並對國內的相關言論展開審查。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流媒體依舊不承認劉曉波獲獎。
2012年、2013年,挪威廣播公司皆於官方公佈時間之前,就逕行洩漏該年得主(歐洲聯盟、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醜聞,且事後證明偷跑的爆料完全正確[10][11]。
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後任挪威教育部長的挪威國會議員古里·梅爾比在10月15日宣佈她提名了全體香港人競逐20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2]。202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王毅到訪挪威時對此表示譴責[13]。
2020年,據福克斯新聞報道,挪威議會議員克里斯蒂安·泰布林-吉德致信諾貝爾委員會,提名當勞·特朗普為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理由是特朗普參與斡旋以色列與阿聯酋關係正常化。[14][15]
2022年3月,三十六名歐洲政治家聯署呼籲重新開啟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以便破格提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烏克蘭人民。此時烏克蘭正與俄羅斯發生戰爭。他們稱「對抗威權主義,支持為民主和自治權利而戰的人民,是我們的民主職責」[16][17][18]。不過,有關請求被諾貝爾委員會拒絕,澤連斯基也沒有獲得當年的和平獎,該獎最後頒授給人權團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